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外伤后骨折法医临床鉴定工作的实际内容方法。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200位鉴定为外伤后骨折患者作为实际的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患者的时间来源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对于所有患者开展有效的影像检查,以及相应的法医鉴定,对患者具体受伤情况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结果:在研究中可发现,所有外伤后骨折患者共计47位为脊椎骨骨折,26位为肩胛骨骨折,8位患者为肋骨骨折,21位患者为肱骨骨折,16位患者为股骨骨折,8位患者为尺桡骨骨折,61位患者为椎体楔形,另有13位患者并未存在新鲜骨折的实际表象。结论:在外伤后骨折患者开展实际法医鉴定的过程中,需要将患者和实际的既往病史、受伤过程以及相应的骨折的临床表现与各类影像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确保鉴定工作能够更加具备准确性。

  • 标签: 外伤后骨折 法医鉴定 法医临床学鉴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药物FK1706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以及组织和行为方面的改变;探讨FK1706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脊髓损伤组)、C组(FK1706组)。采用钳夹法建立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A组行椎板切除术,不损伤脊髓组织,B组切除椎板后,使用钳压法损伤脊髓,C组脊髓损伤术后立即尾静脉注射FK1706(1.0mg/kg),与此同时,A、B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以后每天同一时间注射1次,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每组各取5只行BBB评分(Basso,BeattieandBresnaha)评价后肢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损伤后脊髓的形态变化;RT-PCR检测GAP-43的表达。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方差齐时,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各组方差不齐时,采用Tamhane’sT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果1、RT-PCR大鼠脊髓损伤后各组各时间点损伤区域均有GAP-43阳性表达。A组呈持续的低表达,实验观察期间未见明显波动。术后第1d,各组GAP-43升高不明显(P>0.05)。术后第3d,B、C组GAP-43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A组相比(P<0.05),且C组稍高于B组(P<0.05)。术后第7d,B、C组GAP-43表达达到最高,C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且C组较术后3d明显升高(P<0.05)。术后14d,B、C组GAP-43表达均有下降,C组最高,B组次之,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28d,B、C两组基本回到基线水平,与A组相当(P>0.05)。2、HE染色结果显示A组脊髓组织未见明显异常,B、C两组早期炎性水肿显著,光镜下逐渐可见囊腔形成。到4周后,B组囊腔内见胶质细胞聚集,形成瘢痕组织,C组胶质细胞稀疏分散,囊腔闭合,未见明显瘢痕形成。3、BBB评分A组运动功能正常,B、C组评分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于7d、14d、及28d,C组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在急性脊髓损伤时,药物FK1706诱导GAP-43基因的表达,减少胶质瘢痕的形成;促进轴突再生,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 标签: 脊髓损伤 FK1706 生长相关蛋白-43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子生物检测及血清检验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效能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分子生物多聚酶链反应(PCR)和血清检验,比较血清检验和分子生物检测阳性检出率;对两种方法测出结果进行诊断符合率、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比较。结果:分子生物检测阳性率为87.61%,血清检验阳性率为57.14%,分子生物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清检验。血清检验诊断符合率为52.67%,分子生物检测诊断符合率为75.57%,分子生物检测诊断符合率高于血清检验,分子生物检测的漏诊率(21,37%)和误诊率(3.05%),均低于血清检验(34.35%,12.97%)(P<0.05)。结论:分子生物检测阳性检出率更高,其漏诊率更低,能广泛应用于支原体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方面。

  • 标签:
  • 简介: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水平迅速发展,3D数字虚拟仿真系统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教学中应用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3D数字虚拟仿真系统的人类研究产品。这些三维虚拟教学软件的出现,为困扰解剖教学多年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受到了医学教师、学生和临床工作者的认可。在此背景下,本文论述了3D数字虚拟仿真系统的内涵与特点,及其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宝贵的信息。

  • 标签: 3D数字虚拟仿真系统 人体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头圆韧带的走行、形态、附着点解剖及组织特点。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8月-2018年6月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收治的25例行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年龄63-88岁、平均78岁,男15例、女10例,手术中将圆韧带紧贴股骨头凹附着点切断,取出股骨头;观察股骨头圆韧带在髓臼窝上附着点、形态及走行特点,然后对圆韧带紧贴體臼窝附着点处用电刀逐步切除并取出圆韧带,测量其长度后送组织病理学检查匚结果25例股骨头圆韧带起源于髓臼横韧带,并分成前后两束走向股骨头凹。前束以凹陷为标志再分为两束,凹陷暂命名为“蔡氏窝”;后束以腿臼横韧带为中心沿髓臼马蹄窝周边附着呈“吸盘样”覆盖髓臼马蹄窝,止于股骨头凹。股骨头圆韧带长度为(24.8±3.8)mm股骨头圆韧带由胶原组织、脂肪组织、滑膜组织、血管组成,结论股骨头圆韧带作为傩臼方形区与股骨头间的唯一连接,能够很好的抗牵引,具有强大的生物力学功能。

  • 标签: 韧带 股骨头圆韧带 解剖学 组织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恶性胸腔积液好发于肺癌晚期患者又称肿瘤性胸腔积液,其次是乳腺癌和淋巴癌患者是一种癌症并发症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会使患者消瘦、胸闷、呼吸困难、气短等,当积液量过多时会使得肺部受压明显,严重威胁患者日常生活健康。肿瘤性胸腔积液患者多为癌症中晚期,出现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生存期仅为3至12个月。故临床早期通过有效的检查措施可以确诊治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目前我国主要以X线、B超与CT的检查方式对患者做初步检查确诊。本文从恶性胸腔积液的影像诊断进展做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诊断方法 影像学技术 进展 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