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控制脐带牵拉和传统脐带牵拉对产后出血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产后出血产妇,共74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在成功分娩出胎儿并常规使用宫缩剂后,对照组(37例)应用传统脐带牵拉娩出胎盘和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则采用控制脐带牵拉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和子宫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和产妇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脐带牵拉能够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妇子宫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控制脐带牵拉法 传统脐带牵拉法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与微柱凝胶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需输血治疗的398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两组各有患者199例,A组应用微柱凝胶予以交叉配血试验检测,B组应用凝聚胺予以交叉配血试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A组患者交叉配血相合率是90.45%,不相合率是9.55%;B组患者交叉配血相合率是83.42%,不相合率是16.5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交叉配血中应用微柱凝胶的灵敏度要相对好于凝聚胺,值得优先选用或是联合应用。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与微柱凝胶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需输血治疗的 398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 A组与 B组,两组各有患者 199例, A组应用微柱凝胶予以交叉配血试验检测, B组应用凝聚胺予以交叉配血试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患者交叉配血相合率是 90.45%,不相合率是 9.55%; B组患者交叉配血相合率是 83.42%,不相合率是 16.5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交叉配血中应用微柱凝胶的灵敏度要相对好于凝聚胺,值得优先选用或是联合应用。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凝聚胺与微柱凝胶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经验工作经验。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收治的临床确诊肝硬化患者198例,对所有的患者输血前血样检验中分别采用凝聚胺与微柱凝胶进行交叉配血的实验,通过实验将检查的结果,认真地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凝聚胺交叉配血实验相合率为84%,微柱凝胶交叉配血相合率为90%,通过结果可以明显的得出,凝聚胺明显的低于微柱凝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凝聚胺而言,采用为主,微柱凝胶在交叉配血中进行实验的敏感性会更加的理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过程中,对于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应该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优先选用或者进行联合应用的方式。

  • 标签: 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和胶体金检测病毒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344例血清标本并分别采用胶体金与酶联免疫进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检测,随后以化学发光进行确证。对两种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种检验方法共筛选出48例阳性及可疑血清标本。其中胶体金筛选45例阳性,化学检验确证43例,3例可疑标本经确证为阴性;酶联免疫筛选46例阳性,化学检验确证42例,2例可疑标本,1例经确证为阳性,1例经确证为阴性。胶体金与酶联免疫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0%、97.72%;特异性分别为71.43%、55.56%。结论胶体金与酶联免疫法相比更为灵敏,能够有效减少漏检现象,并具有操作便捷、价格低廉、检测时间短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对S/CO较低的标本进行检测应慎重,如有必要可采用化学发光进行确证,对假阳性进行排除。

  • 标签: 丙型肝炎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化学发光法
  • 简介:目的对比胶体金和邻联甲苯胺隐血实验的灵敏性、特异性及抗干扰性;探讨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使检测结果更准确,可靠。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应用胶体金和邻联甲苯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胶体金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均明显高于邻联甲苯胺。结论胶体金优于邻联甲苯胺,值得在临床检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粪便隐血试验 胶体金法 邻联甲苯胺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阻生齿拔除涡轮钻和骨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下颌阻生齿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骨凿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速涡轮钻法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创口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高速涡轮钻法治疗下颌阻生齿,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下颌阻生齿 涡轮钻法 骨凿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分析比较自体血注入和胶原酶注入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方法的优缺点,为以后的相关脑出血研究提供资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用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对牙齿缺失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8月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齿缺失患者60例(84颗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主观意愿分为A、B两组,即刻组30例(43颗牙)应用即刻种植,常规组30例(41例颗牙)应用常规种植,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随访,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及其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并对牙齿种植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ISQ分数进行对比,并调查修复不良现象.结果即刻组和常规组患者在随访期内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7.67%和95.12%,无显著差异,P>0.05.即刻组和常规组满意度分别为96.67%和8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牙齿种植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ISQ分数比较,即刻组患者跟常规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年,调查修复不良现象,发现两组均各有2例出现牙齿松动和牙周脓肿,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对牙齿缺失进行修复均有一定效果,在修复成功率、ISQ分数和松动情况方面相似,但即刻种植可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因此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关键词即刻种植;常规种植;牙齿缺失;修复效果中图分类号Q98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9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部超声检查和CT检查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本院经综合性检查确诊的肠套叠患儿74临床完整资料。患儿均接受腹部超声检查和CT检查,以综合性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腹部超声检查和CT检查诊断准确率。结果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95.95%)高于CT检查(7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比较,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度更高,可为患者的早期诊疗提供有效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小儿肠套叠 腹部超声检查法 CT检查法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纸片与多管发酵在水质总大肠菌群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市25份自来水样和25份城市周边农村的生活饮用水,分别采用纸片与多管发酵进行检测,分析并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纸片阳性检出率为14.0%,多管发酵阳性检出率为18.0%,统计学方法处理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纸片与多管发酵在水质总大肠菌群的检测中具有一致性,适应于检测水质总大肠菌群。

  • 标签: 纸片法 多管发酵法 水质 总大肠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血常规检验的96例患者(2021.2-2022.6),以采血方式不同为分组依据,随机分配为2组,各48例,末梢采血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静脉采血的患者纳入观察组。结果: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百分比、血红蛋白指标、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平均体积指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穿刺时间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静脉采血用于血常规检验中,所展现出来的应用价值明显好于末梢采血,检测结果稳定性及准确率高,可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采血法 静脉采血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宫腔镜下宫腔粘接分离术的方式对于宫腔粘连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首先选择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共计80例进行临床研究,对患者进行宫腔镜下的宫腔粘连分离术进行详细治疗,使用对照试验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共计40人,我们对于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宫内节育器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则使用球囊导尿管和口服戊酸雌二醇进行术后治疗。以上的所有患者中,不孕不育的患者共计69例,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对所有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程度和盆腔状况进行分析,其余11例患者为月经量减少,对于这些患者则在手术后进行人工周期治疗,进行4个月左右的术后随访,进行宫腔镜的全面性检查,对相关疗效进行有效评价。结果以上69名不孕不育患者中共计5次成功病例,另外有12例患者因为宫腔狭窄,需要进行两次的分离手术工作。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和手术之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状。以上80例患者的治疗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预后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进行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对于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良好,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使用球囊导尿管和口服戊酸雌二醇效果良好,适用于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粘连 分离术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在三踝骨折伴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采取切开复位与韧带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在该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以三踝骨折伴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总计 98例,随机数字分成对照组( 49例)与联合组( 49例)。对照组仅采取切开复位治疗,联合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联合韧带修复治疗。对照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随访不同时间平均踝关节评分( Baird-Jack),临床治疗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 结果 联合组患者伤口愈合、住院、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联合组患者术后 6个月 Baird-Jack评分( 92.95±0.56)分、 9个月随访 Baird-Jack评分( 96.53±0.87)分,对照组术后 6个月 Baird-Jack评分( 90.03±0.67)分、 9个月随访 Baird-Jack评分( 93.56±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407 8, P=0.000 0;t=15.864 7, P=0.000 0)。聯合组患者优良率为 97.96%,并发症发生率为 2.04%,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 84.71%,并发症发生率为 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00 0, P=0.026 7;χ2=4.900 0, P=0.026 7)。 结论 在三踝骨折伴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中,采取切开复位与韧带修复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术后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 切开复位 ;韧带修复治疗 ;三踝骨折伴胫腓联合分离 ;临床疗效分析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单采术联合羟基脲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白细胞单采联合羟基脲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15例临床疗效。结果白细胞单采联合羟基脲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下降,HGB和P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单采术联合羟基脲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白细胞单采术 羟基脲 高白细胞白血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对于宫腔形态以及月经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宫腔粘连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53例。单一组行单纯的雌孕激素序贯治疗,联合组则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行宫腔镜检查、术后放置宫腔支撑球囊以及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治疗,观察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资料,并且对比两组治疗宫腔恢复有效率以及月经恢复优良率。结果联合组宫腔恢复有效率以及月经恢复优良率均高于单一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促进了宫腔形态以及月经的快速恢复。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粘连分离术 宫腔形态恢复 月经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粘连电切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宫腔镜确诊的宫腔中、重度粘连患者22例为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的宫内放置节育环和常规人工周期治疗;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确诊宫腔中、重度粘连患者患者38例为实验组,术后采用宫腔内放置水囊导管+几丁糖凝胶+戊酸雌二醇人工周期的综合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根据结果对症治疗,第三次月经干净后3天宫腔镜检查判断疗效,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率达71.05%(27/38),而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仅27.27%(6/2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7.36%,(37/38),而对照组患者仅50%(11/2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方法明显减少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宫腔粘连球囊尿管几丁糖凝胶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adhesionunderhysteroscopyelectricpostoperativeadhesionpreventionandseparationmethodsandcurativeeffect.SelectionmethodsbetweenJanuary2000andJanuary2009inFebruaryhysteroscopyinthediagnosisofuterine,22patientswithsevereadhesionasthecontrolgroup,postoperativeusingconGventionalintrauterineplacedcoilandconventionalartificialcycletreatment;BetweenJanuary2010andDecember2014inthediagnosisofuterine,38patientswithsevereadGhesionspatientsasexperimentalgroup,postoperativecatheterplacedintrauterinewatersac++chitosangelpentanoicacidestradiolcomprehensivetreatmentofartificialcyGcle.Postoperative3monthsreviewhysteroscopy,symptomatictreatment,accordingtotheresultsforthethirdtimemenstrualclean3daysafterhysteroscopyexaminationj(udgingcurativeeffect,allpatientswerefollowedupfor3to6months.Resultsthecureratewas71.05%(27/38)patients,whileonly27.27%ofpatientsincontrolgroup26/2),therewasasignificantdifferenceinsex(P<0.05);Totaleffectiveratewas97.36%,andtheexperimentalgrouppatients(37/38),comparedwithonly50%incontrolgroup(11/22),therewasasignificantdifferenceinsex(P<0.05).ConclusioncomprehensivemethodissignificantlyreducedmoderatelyseverepostoperativeadheGsionagKaienywcoarudssedbyintrauterineadhesions,worthclinicalpromotion.causedbyintrauterineadhesionsballoonurinarytubechitosangel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77-02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和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 RRLC)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三七含量。方法:采用 HPLC(药典方法)和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 RRLC), Eclipse plus C18 3.5μm, 4.6*100mm柱,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梯度洗脱;流速: 1.0mL/min ;检测波长: 203nm;柱温: 25℃。结果:《中国药典》 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中,复方丹参片中三七含量测定用 HPLC(高效液相色谱),此法分析需要高性能的系统和很长的分析时间。利用 RRLC(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分析简便、快速,高效、节省溶剂和时间,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RRLC简便可行,分析时间短,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丹参片中三七的 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复方丹参片 三七 含量测定 RRLC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针对患有重型乙型肝炎孕产妇,由于肝脏受损严重,危及产妇和胎儿生命,往往需要尽早终止妊娠,所产新生儿均为早产儿,即将面临母婴分离,这时产妇所具有的独特心理特征,分析影响护患沟通的原因。比对不同患者对护患沟通内容、方式的需求等方面对护患沟通的影响,揭示在特殊人群母婴分离病房中影响护患沟通的原因。以便对母婴分离产妇采用更加恰当的沟通方式方法,进而完善对这个摊位数群体母婴分离产妇的临床护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