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得宁)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治疗12w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及临床有效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压情况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降低程度更为显著,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性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血压控制作用时间久,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硝苯地平缓释片 厄贝沙坦片 联合治疗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治疗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替诺福韦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治疗后HBVDNA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替诺福韦酯在HBV-DNA方面优于恩替卡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炎胆红素血症患者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对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病毒性肝炎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治疗)与研究组(42例,常规治疗+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细胞因子水平、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内毒素(ET)、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均有所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胆红素血症患者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可减轻炎性反应、降低TBiL水平、减少血浆内毒素产生,提升临床效果。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病毒性肝炎 高胆红素血症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采用胸腔镜和开胸术治疗对其敏C反应蛋白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接收并行胸腔镜属治疗的3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作为A组,另选同期接收并行开胸术治疗的30例同疾病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结果A组手术情况优于B组,P<0.05;A组对患者机体血清hs-CRP造成的影响小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血气胸实施胸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创伤性 血气胸 胸腔镜 开胸术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富含半胱氨酸型酸性蛋白在脂饮食诱导的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出30只体重为140~180g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脂饮食组。正常对照组进食普通饲料,脂组予以膳食配方。8周后进行钳夹技术检测其相关指标。结果喂养8周后,高脂肪膳食组大鼠GIR60-120较对照组降低48%(P<0.01),即机体出现严重的IR。体重(BW)、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5%、14%、17%(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较对照组低27%(P<0.05);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在高脂肪膳食诱导的IR大鼠脂肪组织中,SPARC表达的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Western印迹杂交和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进一步证实,脂组大鼠脂肪组织SPARC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75%,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84%。结论SPARC可能参与脂饮食诱导的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将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与不稳定心绞痛(UAP)两组,对所有患者血清hs-CRP、h-FABP水平、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CH-MB)含量予以测定,记录其2周后心脏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将同期我院常规体检的5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UAP组共有14例发生心脏意外事件,占27.45%(14/51),较SAP组的10.14%(7/6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一例发生心脏意外事件;SAP组、UAP组血清hs-CRP、h-FA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SAP组患者血清cTn-I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及组中III级患者血清cTn-I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及UAP组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血清hs-CRP、h-FA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CK-MB指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联合h-FABP检测能够有效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优于传统心肌损伤检测,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 心脏意外事件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心络、阿托伐他汀对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指标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7月—2017年12月时间段内科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抽出100例进行用药研究。根据所用治疗药物将患者划分成单一用药组(50例)和联合用药组(50例),其中单一用药组患者采取单一的阿托伐他汀用药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在采取阿托伐他汀同时结合通心络用药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用药疗效、血脂情况和hs-CRP指标情况。结果单一用药组患者用药总疗效率74%,联合用药组患者用药总疗效率94%,两组数据比较,P<0.05。在血脂情况和hs-CRP指标方面,联合用药组优于单一用药组,两组数据比较,P<0.05。结论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患采取通心络、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患hs-CRP与血脂指标,效果显著。

  • 标签: 通心络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hs-CRP指标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