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非司酮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性激素水平以及1年妊娠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机体性激素水平,并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263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3例、130例。观察组通过小剂量的非司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的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促卵泡性腺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促黄体生成素(LH)比较,P>0.05。但治疗后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对比,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经小剂量非司酮治疗,可减小患者子宫肌瘤的体积,控制不良反应情况。

  • 标签: 不同剂量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疾病患者70例进行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法,对所有患者采用非司酮治疗,对比不同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妇产科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其中非司酮治疗子宫异常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紧急避孕、其他妇产科疾病的总有疗效分别为94.44%、93.75%、92.85%、90.00%、83.33%。结论在妇产科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对不同妇产科疾病采用非司酮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率低,使用范围广,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妇产科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具体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60例,选用替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照组60例,单独应用氨氯地平;分别从有效率及降压程度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替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组较单独应用氨氯地平组,能明显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经统计学分析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较单独应用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效果,不错的成本效益,因此可在临床治疗中倡导该治疗方法。

  • 标签: 替米沙坦 氨氯地平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甲氨蝶呤联合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4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62例均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62例均应用甲氨蝶呤联合非司酮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妊娠包块直径及β-HCG水平均显著性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3.55%,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74.19%(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仅为6.45%,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25.81%(P<0.05)。结论针对异位妊娠应用甲氨蝶呤联合非司酮实施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异位妊娠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1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5例。在胎儿娩出之后,对照组仅静脉推注缩宫素20U,观察组联合口服1片索前列醇。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第三产程和产后2h、1d的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第三产程和产后2h、1d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索前列醇以及缩宫素联合使用能对产后出血进行有效的预防,不仅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还能显著缩短第三产程,安全有效。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缩宫素 预防效果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8月90例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进行治疗,协同用药组则联合缩宫素、索前列醇。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总发生率;产后不同时间出血总量、宫缩恢复规律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干预前后产妇焦虑心理、心率、血红蛋白。结果协同用药组产后出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协同用药组产后不同时间出血总量、宫缩恢复规律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心理、心率、血红蛋白相近,P>0.05;干预后协同用药组焦虑心理、心率、血红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产后出血,恢复规律宫缩,减轻对产妇的不良身心应激,维持血红蛋白稳定,值得推广。

  • 标签: 缩宫素 米索前列醇 产后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采取不同剂量非司酮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以高剂量非司酮治疗,研究组以低剂量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FSH、LH、E2、子宫肌瘤体积均有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子宫肌瘤 不同剂量 米非司酮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索前列醇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8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缩宫素和索前列醇进行预防干预治疗,对结果分析和对比,总结索前列醇的效果。结果对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血压值分析,乙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系数趋于正常,和甲组系数对比差异明显。对两张患者产后出血情况以及第三产程时间分析,乙组的效果明显。结论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患者给予索前列醇进行预防治疗,效果明显,是当前预防该病的首选方式,可行性高。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妊娠期 高血压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剂量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大剂量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在子宫肌瘤体积、血清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以及孕酮水平方面进行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子宫肌瘤方中使用大剂量非司酮与小剂量非司酮获得治疗效果基本相当,使用剂量越小患者的不良反应越少,所以选用小剂量非司酮更合理。

  • 标签: 不同剂量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更年期功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口服低剂量非司酮6.25mg,对照组口服较大剂量非司酮12.5mg,1次/d,疗程3个月。对比两组有效率、复发率、闭经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明显好转,有效率、复发率和闭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为2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司酮在治疗更年期功血疗效显著,低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 标签: 米非司酮 低剂量 更年期功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沙吖啶配伍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和单用依沙吖啶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因B超提示胎儿畸形及未婚要求中期妊娠引产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样分为A组及B组,A组为观察组(非司酮+依沙吖啶),B组为对照组(依沙吖啶),比较两组终止妊娠的时间、引产失败、疼痛程度、出血多少、出血时间及胃肠道反应。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终止妊娠时间明显缩短,而且未见引产失败,出血少,出血时间短,清宫例数少,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沙吖啶配伍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可缩短终止妊娠时间、减轻疼痛、出血少、出血时间短、减少清宫的几率,而单用依沙吖啶出现终止妊娠时间长,甚至有失败情况、疼痛程度明显、出血多,一般均需清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妇女绝经后取环术中应用索前列醇的价值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实施的妇女绝经后取环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妇女绝经后取环术患者的选择年份,主要是集中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患者总计180例。在分组研究中,应用抽签法,对妇女绝经后取环术1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主要是划分为两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针对观察组妇女绝经后取环术患者,应用索前列醇干预;针对对照组妇女绝经后取环术患者,不采取药物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妇女绝经后取环术患者,在宫口大小方面,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妇女绝经后取环术患者,在出血量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妇女绝经后取环术患者,有效应用索前列醇进行干预,可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扩张患者的宫颈,对患者的出血量充分降低,减少患者的病痛。建议在今后的妇女绝经后取环术实施过程中,将索前列醇推广应用,为患者谋取更多的福益。

  • 标签: 妇女 绝经 取环术 米索前列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催产素与索前列醇用于延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选取妊娠延期产妇共74例进行分析,按照引产方法的的不同,对其分组比较,分别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采用催产素联合索前列醇引产和单纯催产素引产,各组37例,评估方案,对比两组引产成功率,平均出血量及宫颈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出血量和宫颈评分均比较优,数据差异显著,经t检验组间,证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94.59%)的引产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8%),以5.41%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2%),数据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保证方案安全、可行的基础上,为了减少出血量,提高引产成功率,建议应用催产素联合索前列醇进行引产。

  • 标签: 延期妊娠 引产 催产素 米索前列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超及X射线片诊断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价值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2例疑似上尿路结石患者作为诊断对象,分别给予82例患者彩超及X射线片检查,观察对比2项技术对上尿路结石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2项诊断结果对比可知,彩超检出肾结石阳性患者79例,确诊率96.34%,X线检出肾结石阳性患者43例,确诊率52.43%,组间差异显著(P<0.05);彩超检出输尿管结石阳性患者58例,确诊率70.73%,X线检出输尿管结石阳性患者69例,诊断确诊率84.14%。结论上尿路结石患者诊断中,彩超诊断肾结石确诊率,明显优于X射线片诊断结果,但相比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明确率,则相应低于X线诊断技术,因此建议作两项技术结合应用,以便为患者预后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彩超 X射线平片 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喹硫在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单用组(单用万拉法新)及合用组(万拉法新与喹硫合用),于疗前和疗后1、2、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合用组疗效显著,两组间痊愈率、1周末HAMD评分及疗程结束时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合用小剂量喹硫治疗抑郁症可提高效果,且起效快。

  • 标签: 喹硫平 抑郁症 药物疗法,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振动排痰在临床护理中对小儿肺炎患儿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82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人工组人工叩背排痰和机械组机械振动排痰,各4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人工组在常规治疗上采用传统人工叩背的方法进行排痰,机械组在常规治疗上采用振动排痰机进行排痰。比较两组患儿在我科治疗期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d)、住院时间(d),以及患儿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机械组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d)和住院时间(d)平均天数分别为5.07d和6.24d,均少于人工组;机械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优于人工组。结论机械振动排痰对小儿肺炎患儿的辅助治疗效果理想,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对改善肺炎患儿的呼吸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临床治疗效果较传统人工叩背排痰法理想,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机械振动排痰 人工叩背排痰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小儿病毒性腹泻患儿采用喜炎与双歧杆菌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接诊的患病毒性腹泻的80例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40例患儿,给予病毒唑进行治疗;研究组包含40例患儿,给予喜炎与双歧杆菌联合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评估比较分析,并观察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较短(P<0.05)。结论对小儿病毒性腹泻患儿采用喜炎与双歧杆菌联合方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病毒性腹泻 喜炎平 双歧杆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虑或阿普唑伦应用在女性更年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女性更年期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多虑或阿普唑伦联合治疗方式,并观察治疗1个月后16例患者的室性早搏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焦虑抑郁程度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有12例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仅4例患者偶发室性早搏。治疗前患者更年期疾病程度评定分数为(52.14±6.39)分,治疗后为(5.06±1.17)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为(42.15±5.73)分,治疗后为(4.18±1.02)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更年期患者采用多虑与阿普唑伦治疗能够均有效改善患者的教育、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虑平 阿普唑伦 女性更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