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巴镇地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以指导该人群的疾病预防工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巴镇地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HBsAg检测。结果2006-2008年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体检7958名,HBsAg检测阳性率为1.11%。

  • 标签: 从业人员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 简介:摘要通过医疗卫生宣传画的艺术设计,作品以通俗化、形象化的艺术语言向公众传播卫生保健知识,无论从形式上和内容上都不同于纯艺术形式的作品,个性化设计是运用美学展现人文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如何将个性化理念的构思运用到卫生宣传画作品中。

  • 标签: 医疗卫生宣传画 艺术设计 科普知识 社会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的语言艺术在乡镇民族地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护士进行语言技巧培训前后两年引起护患纠纷的病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后护患纠纷减少,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结论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有效的语言沟通成正比,恰当的言语沟通可以减少护患纠纷。

  • 标签: 乡镇地区 护士 语言艺术 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少数民族某艺术高校女职工妇科病普查结果及防治对策。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选择少数民族某艺术高校接受妇科病普查的820名女职工作为这次调查的对象,分析普查结果,并提出防治妇科疾病的对策。结果①820名女职工中249例患病,检出率为30.36%(249/820),其中,109例(13.29%)阴道炎,101例(12.31%)宫颈炎,12例(1.47%)子宫肌瘤,6例(0.73%)附件包块,21例(2.56%)其他。②820名女职工中,101例患乳腺疾病,检出率为12.31%(101/820),其中,84例(10.25%)乳腺增生,3例(0.37%)乳腺包块,9例(1.09%)乳腺增生伴瘤化,4例(0.48%)乳腺纤维瘤,1例(0.12%)溢乳。结论妇科病种类多,发病率高,危害大,建议定期筛查,并采取可行的防治措施,降低妇科病发生率,为女性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 标签: 少数民族 艺术高校 女职工 妇科病 普查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在染病疫情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对2015年4月—2017年3月本市的传染病疫情防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医疗条件较好的社区公共卫生机构管辖下的200名居民作为临床观察对象,设为实验组,选择医疗条件较差的社区公共卫生机构管辖下的200名居民作为参照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两组居民的传染病发生率以及传染病知识掌握程度。结果与参照组居民比较实验组居民丙类疾病、乙类疾病等传染病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与参照组居民比较实验组居民在疾病特征、传播途径、疾病种类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掌握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传染病疫情预防中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具有重要作用,医疗条件较好的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效果好,今后应提高对医疗水平较差的卫生机构关注程度,从而减少传染病发生,保证居民身体健康。

  • 标签: 传染病 疫情预防 社区公共卫生机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014年9月哈尔滨市阿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及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对事件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预计9月份是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及传染病报告数较高的月份之一,提示卫生行政部门要综合考虑疫情形势及我区的防控策略,发生区域内疫情扩散的可能性低。发生食物中毒风险增加,发生布病风险较高。需要重点关注。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食物中毒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9~2013年北海市银海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测预警和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库资料,描述与分析北海市银海区2009~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特征。结果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9起,发病1428例,其中以传染病事件为主,病种以水痘居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是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场所,每年1、4、6月份是传染病事件发生高峰期。结论传染病事件是北海市银海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及1、4、6月份是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的关键场所和时期,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是及时报告疫情。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分析 调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