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实施协同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 120例慢性乙肝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60例,对照组予以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对症治疗及协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在 MCMQ评分上,两组在面对分值上明显提高,回避、放弃分值上明显降低,但实验组评分变化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 P< 0.05);在干预后两组 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但实验组评分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 P< 0.05)。结论:对慢性乙肝实施协同护理,可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态度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护理质控中“鲶鱼效应”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健康管理中心2010年1-6月在职的48名护士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4名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24名则给予“鲶鱼效应”管理模式,进一步对两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管理前,两组CIRN评分、MB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CIR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BI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在护理管理工作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 结论 “鲶鱼效应”在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护理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水平,降低职业倦怠程度,并提高对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 标签: 健康管理中心 体检护理 质控 “鲶鱼效应” 管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标:观察以时间理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对母亲分娩初期自主性和产后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期间的100个初级妇产医院,采用随机名单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每组50个。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时间理论的家庭护理,并观察基于时间理论的家庭护理对母亲怀孕初期自主性和产后睡眠状况的影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成绩高于观察组(p < 0.05);观察组的SIS分数低于观察组,各观察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抽样组的满意率为92.00%,抽样组为98.00%,高于抽样组(p < 0.05)。结论:在护理之前,第一母亲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较低,而第一母亲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在基于时间理论的家庭或常规干预之后有所提高,而第一母亲的自理能力高于第二母亲。

  • 标签: 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 初初产妇 自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和分析果糖二磷酸钠(FDP)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为10、8例,其中,甲组以常规方法治疗,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施以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对比甲组与乙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甲组的住院时间及疗效显著较乙组差,且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乙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FDP不仅可以有效地缩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住院时间,还能够缓解其临床体征及症状。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 标签: 果糖二磷酸钠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应用 治疗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有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指 在保证全程用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2 月至 2018 年 2 月,在我科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 106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健康教育,不予以护理干预;观察组除常规健康教育外,由专人负责实施心理、行为进行全程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 53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完全依从率达 81.13%,而对照组完全依从率只有 47.17%。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保证全程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依从性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的传染病,如不正规治疗,病情迁延不愈。一般在 1-5年左右发展成肝硬化,严重者约 20%转化为肝癌 [1]。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减轻肝脏炎症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时间。但由于疗程长,治疗费用高,服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病毒变异病情反复等问题,使得治疗不依从性普遍存在,从而导致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因此加强对乙肝患者的用药指导,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本科接受抗病毒治疗的 106例乙肝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进行全程用药监督,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 2017 年 2 月至 2018 年 2 月,本科就诊以符合 2000年第 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2],为 HBV病毒定量 104/L以上, ALT/AST 在正常值 2倍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的患者 106名,其中男 82例,年龄 18-55岁,年龄 45.45岁;女 24例, 19-53岁平均年龄 39.22岁。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 53人。         1.2 方法           1.2.1建立档案,详细记录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年龄,性别,乙型肝炎确诊时间,此次 HBV病毒定量、 ALT/AST的检验结果及用药种类,包括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         1.2.2 对照组常规给与健康教育         1.2.3 干预组根据用药种类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1)认知干预:定期举办知识讲座,通过幻灯片讲解、发放宣传册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慢性乙肝的病因、治疗和转归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及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患者对乙型肝炎的认识。( 2)用药指导与监督 : 强化患者及家属对服药方案的认知,告知抗病毒治疗的疗程和费用,养成遵医嘱按时, 按量服药的习惯,让患者及家属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患者复诊及取药时加强沟通 ,反复讲解、发放健康教育手册, 强化健康教育的内容, 随时接受患者任何形式的咨询( 3)心理干预:引导患者正确认识乙型肝炎,消除自卑、焦虑、担心被歧视、社交活动减少以及工作能力下降等负性情绪,定期回访,根据存在问题,适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4)行为干预:督促按疗程正规用药,定期正规医院复查,规律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量锻炼,保持良好心态。         1.3 制定评估标准:遵医嘱行为测量采用自行设计的就医行为调查表,由主任和护士长审核,全体医护人员讨论后确定,内容包括按医嘱用药,不滥用药物,不擅自停药,定期复查,合理饮食,情绪乐观,规律作息,适当锻炼等 8项,能执行 7项以上者为完全依从;只完成 2项为完全不依从;介于两者之间为不完全依从。         2  结果          患者遵医行为见表 1.         表 1 干预组与对照组依从率比较( n=106人)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随机选取了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来治疗的 6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 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 30例。给予对照组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减轻时间、溃疡角膜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100%.对照组为 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临床效果    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临床治疗中常见疾病,主要表现是患者眼部遭到多种病毒感染导致患者眼部溃疡、水肿或者充血等【 1-2】。病毒性角膜炎常见疾病类型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因为此病有较高致盲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以及学习,所以在确诊后患者应及时配合医生治疗【 3-4】。为研究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该院随机选取了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来治疗的 6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随机选取了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来治疗的 6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 34例,女性 26例,年龄在 19—78岁之间,平均年龄( 52.35+10.02)岁。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 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 16例,女性 14例,年龄在 20~ 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4.62+12.35)岁。观察组男性 18例,女性 12例,年龄在 19~ 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0.66+12.27)岁。 60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均为病毒性角膜炎,发病时间在 3d~ 2个月之间,平均发病时间为( 10.32+1.3) d。 60例患者中患有树枝状角膜炎患者 28例,观察组 15例、对照组 13例;地图状角膜炎患者 17例,观察组 12例,对照组 5例;圆盘状角膜炎患者 15例,观察组 3例、对照组 12例。 60例患者中初发角膜炎 43例,复发 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采取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国药准字 H20050406)进行治疗, 3滴 /次, 3~ 4次 /d。连续治疗 14d。     1.2.2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使用 1000000U干扰素、 2%的多卡因 1mL稀释或者溶解后,注入到患者球结膜下,注射之后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 1次 /2d,连治治疗 14d。     1.3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减轻时间、溃疡角膜愈合时间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明显优于仅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进行治疗的对照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     2.2 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病毒性角膜炎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眼病,主要发病时期为青壮年时期,其发病率以及致盲率是所有眼科疾病中的首位【 5】。治愈后当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比如在经期、感冒或者发热、局部或者全身使用免疫制剂、糖皮质激素就会引发病毒性角膜炎的复发。有关研究证明,病毒性结膜炎发病原因和患者身体免疫情况相关,在免疫力低下时期引发患者调节系统紊乱,从而导致病毒性角膜炎发生。    目前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方式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等,由于此病有难根治特征,因此在日常中只能及时预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是一种抗病毒抗苷类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更昔洛韦进入到遭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已经被病毒释放的特异性胸苷激素在更昔洛韦的作用下转变为单磷酸更昔洛韦,然后通过人体细胞激素酶逐渐转换为三磷酸更昔洛韦,而三磷酸更昔洛韦的主要作用是将病毒抑制【 6】。但是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仅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效果较差,不能很好的对患者治疗。    干扰素在是广谱抗病毒的有效药物,可以保护任意靶细胞,可预防人体内的病毒扩散。相关报道指出干扰素已经广泛应用在增强免疫力和抗病毒感染中,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注射治疗病毒感染患者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但是仅使用干扰素治疗患者患者病情改善时间较长,治疗效果不明显。    该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时间为( 3.12+0.4) d,溃疡角膜愈合时间为( 5.2±0.4) d。观察组视力改善 <0.1的为 0例,改善 0.1~ 0.5有 3例,改善 >0.5的有 27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100%。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关研究证明,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咽部疼痛好转时间在 3~ 5d之间。该研究结果和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该研究证明,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有良好效果,既避免了仅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的局限性,有减少了干扰素治疗的范围限制。因此,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疼痛减轻时间、溃疡角膜愈合时间,视力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可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进行基于危机理论加强后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110例,均为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护理干预(对照组,n=55)与基于危机理论加强术中护理干预(观察组,n=55)对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经评定为5.45%,对照组经评定为21.81%,对照组高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 基于危机理论 术中护理 玻璃体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和治疗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论: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LB、TBIL等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8%,稍低于对照组的8.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角膜炎(单胞病毒性)治疗中实施更昔洛韦凝胶(眼用)和滴眼液(阿昔洛韦)的效果。方法:观察病例选择于2019.1~2020.1时段在我院就诊的角膜炎(单胞病毒性)患者86例,以治疗方式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观察,实施更昔洛韦凝胶(眼用)、滴眼液(阿昔洛韦)所在组分别以实验、对照组命名,例数均分,对呈现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相对比于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凝胶呈现的疗效更为突出,即治疗总有效率增长明显,且患者复发率和发生不良反应几率降低明显,比较差异性较大(P

  • 标签: 角膜炎(单胞病毒性) 更昔洛韦凝胶 阿昔洛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并发症、肢体功能及自我效应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起止时间分别为2019年1月与2019年12月,从研究期内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0名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于研究期内于我院完成手术治疗,利用双色球分组原则对所有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定义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进行常规护理,后组进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不同护理方法实施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肢体与自我效应感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并发症案例(6.67%),对照组患者中出现6例并发症发生案例(40.0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x2=4.0431,p=0.0443);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与自我效应感评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于术后并发症预防,肢体功能与自我效应感改善意义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腰间盘突出症 术后并发症 肢体功能 自我效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