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产前(筛查)诊断是预防大多数先天缺陷儿出生的一种手段。目前,我国开展了唐氏综合症(以下简称为DS)、18.三体综合症(爱德华综合症)和神经管畸形(以下简称NrID)的产前筛查工作,对筛查出的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诊断,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先天缺陷儿的出生。因此,产前筛查结果高风险对孕妇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心理应激源,使其心理上发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一旦超出孕妇的心理承受压力,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影响母婴健康,故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受到医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标签: 产前筛查 高风险 心理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设置对比实验的方式,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训练联合应用的具体方法和成效。方法:从我院病例系统中抽取59例产妇,收治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所有选中产妇均存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按照系统分组法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30例、B组(观察组)29例;对A组进行相应的功能恢复训练,对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进一步掌握患者情况;实时观察两组具体差别和效果,促进针对性治疗工作的开展。结果:治疗后A、B两组盆底肌肌力水平具有明显差别,B组明显优于A组;B组临床疗效(93.10%)明显优于A组(76.67%),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效果良好,有助于从科学的角度改善产妇盆底肌肌力水平,确保临床疗效,进一步保证产妇的生活状态和质量,可见该疗法值得进行合理推广。

  • 标签: 盆底肌训练 生物反馈 电刺激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改善重症医学科护士心理压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的重症医学科患者3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重症科医护人员采用常规管理模式,选择2022年2月-2022年8月我院的重症科患者39例患者为观察组,对重症科医护人员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医学科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其工作产生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人性化管理 重症医学科 心理压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罹患肺癌采取胸腔镜手术期间予以压力疏导联合时间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所在主要范围:2019.03-2022.03,选取本院收治60例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分析,依据护理方式差异性展开规范分组,记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前组予以常规护理,后组压力疏导联合时间护理,统计两组各项指标(生活质量测评值、护理满意度评估值、并发症发生率)展开细致观测并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测评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护理期间通过予以压力疏导、时间护理结合模式,具有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

  • 标签: 肺癌 生活质量 压力疏导 胸腔镜手术 护理满意度 时间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2月-2022年5月收治的72例产科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6)和研究组(n=36),常规组采用常规干预,研究组采用常规干预+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疼痛评分、下肢肿胀指数、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疼痛评分为(3.07±0.93)、下肢肿胀指数为(2.00±0.57),常规组患者下肢疼痛评分为(4.43±1.08)、下肢肿胀指数为(3.59±0.90),研究组患者下肢疼痛评分、下肢肿胀指数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有效率为100.00%,常规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有效率为86.11%,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预防产后下肢静脉血栓中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疼痛、肿胀情况,还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产后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中晚期妊娠孕妇采用盆底超声检测,对压力性尿失禁的评估效果。方法:样本采纳时间范围设置为2020年04月-2022年09月期间,选取本院就诊40例压力性尿失禁孕妇(实验组)、40例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为研究样本,均对两组人员实施盆底超声检测,统计对比:(1)超声指标;(2)膀胱内口漏斗形成率。结果:施行盆底超声检测后,对比于对照组,实验组各项研究数据差异趋势明显(P<0.05)。结论:在评判中晚期妊娠孕妇压力性尿失禁当中,实施盆底超声检测手段,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为患者疾病评判提供科学影像学资料,以此判定患者是否存在压力性尿失禁,具有显著应用价值,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 标签: []中晚期妊娠孕妇 盆底超声检测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长期照护者心理压力的缓解作用。方法 选取88例老年痴呆患者的长期照护者(2022年1月~2023年1月)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采用叙事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照顾负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心理压力所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叙事护理有助于减轻老年痴呆患者长期照护者的心理负担与精神压力,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痴呆 长期照护者 心理压力 叙事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联合腹直肌分离电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产后恢复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和盆底康复联合腹直肌分离电刺激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疗效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康复联合腹直肌分离电刺激可以有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 标签: 盆底康复 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产后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测压表法和手指捏感法测量导管套囊压力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112例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使用手指捏感法来测量导管套囊的压力,观察组使用气囊测压表法来测试导管套囊的压力。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及其家属在对整个过程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诊治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气囊测压表法来对患者进行导管套囊压力进行测试,可以极大的降低患者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测量工作的满意度,非常值得在该领域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指捏感法 气囊测压表法 导管套囊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改良压力性损伤评估指导下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到2023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的(76)例患者进行探究与分析,本次研究以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实施常规压力性损伤评估指导护理,研究组使用改良压力性损伤评估指导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对照,对照组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改良压力性损伤评估 手术室 围手术期护理 指导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过程中使用空气压力治疗仪的作用。方法 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口腔科手术患者88例为对象,数字表均分对照组(44例,常规干预)和观察组(44例,常规干预+空气压力治疗仪)。分析预防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空气压力治疗仪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ICU护士预防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知信行现状,并对各个影响因素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研究经讨论后于2020年7月-2023年7月实行,在昆明地区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中遴择出200份在职ICU护士资料,且所属资料均在综合ICU工作且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以问卷形式调查ICU护士预防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知信行现状。结果:知信行现状调查中主要分为三部分,其一为知识,该项目得分为4.66±1.58分,其二为态度,该项目得分为25.13±4.77分,其三为行为,该项目得分为37.85±7.22分;学历、职务、是否为ICU专科护士、科室类型为知识项目调查得分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知识、科室类型、学历为态度项目调查得分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态度、学历、职称为行为项目调查得分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可从评分中看出,ICU护士对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的实行态度较好,但理论知识、操作水平有限,应注重护士专业能力的培养。

  • 标签: ICU护士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 知信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适度集束化护理对外科侧卧位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程度以及压力性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压疮、感染以及高热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侧卧位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相关专业知识的认知掌握程度,降低皮肤压力性损伤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

  • 标签: 适度集束化护理 神经外科 侧卧位手术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的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尿失禁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针对俯卧位呼吸支持技术中呼吸通道的使用情况进行剖析,指出由于不稳定固定所引发的潜在损伤风险。深入分析造成压迫性伤害的多个因素,如长期压迫、营养不足、皮肤湿润度过高等,并指出这些伤害对病患康复过程的严重不良影响。接着,一番严密的预防手段被提出,包括规律翻身、选用专业睡眠设备、进行皮肤护理、提供膳食供应、训练护理人员,同时对这些措施在临床应用中的成效进行详细评估。重视个性化定制的护理计划和医护人员的团队配合,不断改进预防措施,旨在提升重症病房患者的护理质量。

  • 标签: 人工气道管理 ICU 俯卧位通气 压力性损伤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抗疫一线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状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对220名抗疫一线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抗疫一线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排在前三位的均为护理工作及专业问题;不同抗疫所在科室、不同抗疫工作时间、不同每天工作时长在压力源总分差异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抗疫一线 护理人员 压力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中一线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源现状及应对方式,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医护人员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问卷星”为平台,使用自制心理压力来源量表,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来源及应对措施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从职业分组来看,护士组相较医生组在自身健康、家人或其他人健康、病毒传播、脆弱性或失控以及工作中的变化上压力程度大(P

  • 标签: 新冠肺炎 医护人员 压力源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对缓解家属压力的作用和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5-10月在我院住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科室的患者家属80名,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实施自我护理措施,给予常规形式的医疗护理干预,入院时、出院时采用照护者压力量表(caregiverstrainindex,CSI)对两组家属进行压力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其患者家属CSI评分均较患者入院时减低,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家属在身体社交、心理维度评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可有效缓解和减轻患者家属的身心负荷,改善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为该活动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优质护理 患者家属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精神科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和疲乏程度的干预作用,从而减轻其工作压力和疲乏程度。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医护人员42名,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21,有氧运动3次/周)和对照组(n=21,不进行任何有氧运动)。采用工作压力感觉量表(MBI)和工作疲劳感量表-14(FS-14)在有氧运动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医护人员进行测评并计分,比较有氧运动前后两组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感大小和疲乏程度。结果两组医护人员干预前的工作压力感大小和疲乏程度的得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医护人员MBI和FS-14量表中的各项目自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适度持久的有氧运动能有效的缓解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减轻其工作疲乏程度,具有借鉴价值。

  • 标签: 有氧运动 精神科 医护人员 工作压力 疲乏程度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患病便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因此对于一线护理人员而言,在新型冠状病毒抗“疫”中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本文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护疏导对策展开阐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护理人员 心理压力原因 防护与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