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熟练掌握表演技能是顺利完成舞蹈表演的重要保证。众所周知,舞蹈表演的过程是一个由一系列特定的动作构成的系统,这就是所谓的“表现方式。”当表演者通过练习掌握某种特定的展示方式,并根据这种特定的表现方式经过定向、模仿、整合、熟练四个阶段形成动作系统时,就形成了舞蹈表演技能。内在舞蹈表演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中,表演者的学习心理状态是非常丰富而又复杂的。因此,科学地揭示这一技能获得过程,从而提高舞蹈表演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舞蹈表演 系统分析 技能形成 表演者 表演动作 动力定型
  • 简介:本文从德国艺术理论家W·沃林格在《抽象与移情》中提出的“移情”和“抽象”这一对艺术理论范畴出发,论述了舞蹈艺术中的“移情”与“抽象”。并进而论述了舞蹈艺术与审美理论中其他一些与“移情”和“抽象”相应的元对立范畴:艺与道、再现与表现、内容与形式、原型与类型、主体与客体、“醉”与“醒”、错彩镂金之美与荚蓉出水之美、写实与写意等。作者认为这些元对立范畴都具有相当开阔的理论研究空间。

  • 标签: 抽象 移情 艺术 舞蹈艺术 艺与道 再现与表现
  • 简介:一样的身体语言在不一样的艺术环境领域里,却产生了异样的审美感觉。同样的肢体动作或者步伐(走路)在戏剧里,观众能明显地感受到喜、怒、哀、乐(人物、情感与角色层面),但是在舞蹈中,观众却依然还是看到的是步伐的动作(动作、时间与空间层面)。

  • 标签: 情感意象 舞蹈表演 身体语言 “二元论” 契诃夫 迈克尔
  • 简介: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评奖的初、复评将于六月初开始,数十个报名参评作品的录像带正静候评委们的严格审视。其中究竟谁能脱颖而出进入最终的决赛?前往宁波角逐“金荷花”的12部作品能否代表当前我国舞剧、舞蹈诗创作的一流水平?最后捧得“金荷花”的那部舞剧或舞蹈诗是不是“众望所归”?这些都是容易引发议论的话题。应该说规模如此之大的舞剧、舞蹈诗评奖活动,不仅是中国舞蹈半个世纪以来鲜见的盛事,也是世界舞坛上的创举。它表明了舞剧、舞蹈诗创作在中国的活跃以及中国编导家们从未止息的热情。但是,活跃与热情并非等同于全部优秀,当几十部类型不同、风格迥异、语言纷繁的舞剧、舞蹈诗同时放在一起评判,当各个舞种的舞剧作品交叉混杂从而使可比性有所降低,当水平接近或优缺点同样突出的作品纷至沓来一字排开———这个时候公正而准确地去断定孰优孰劣,似乎也不是一件太过容易的事情。国际舞蹈比赛(如芭蕾)的惯例是设有规定剧目,所有的演员都跳规定的舞蹈,竟技水准一目了然。作品比赛也往往局限于某一舞种(如现代舞),在同一类别中评议,较易分出高下。即使像首届“荷花奖”舞蹈评奖那样综合性的评奖活动,因为分成五个舞种的评委小组...

  • 标签: 一致性荷花奖 作品型 型性
  • 简介:一、当前舞剧、舞蹈诗创作的现状当前舞剧、舞蹈诗的创作十分活跃。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先后有100部左右的作品问世,而且绝大多数是大型作品。过去舞剧、舞蹈诗创作大都集中在中直院团和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现在地、县级团体也纷纷创作舞剧,而且不乏有较好的作品出现。这也与当前人才流通渠道拓宽有关。仅国庆50周年前后进京演出的就有《星海·黄河》、《傲雪花红》、《悠悠雪羽河》、《生命欢歌》、《敲响铜鼓》、《白龙泉》、《咕哩美》等十多部。东北地区历来重视舞剧创作,近年来推出了《长白情》、《白鹿额娘》、《泉映月》、《关东那座山》、《莽势风韵》、《大荒的太阳》、《海蓝蓝》等不同风格的舞剧和舞蹈诗。上海歌舞团一个团就连续演出了《苏武》、《闪闪的红星》、《倾国倾城》三部作品。广东近来也收获颇丰:《深圳故事》、《绿宝石》、《中英街的故事》、《玄凤》等相继出台。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舞剧、舞蹈诗新作品多达17部。江苏的《阿炳》、《云港云》、《干将与莫邪》都出自地市舞团。部队创作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像《虎门魂》、《士兵的旋律》、《妈祖》、《雪花雪花》、《好兵李向群》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中直院团的《青春祭》、《情殇》、《红...

  • 标签: 中国舞蹈 组委会负责人 舞剧舞蹈诗
  • 简介:于9月15日至2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的第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新世纪展现的灿烂画卷。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胡锦涛、尉建行、李岚清以及贾庆林、曾庆红、吴仪、布赫、司马义·艾买提、白立忱等同志分别接见了民族艺术家代表并观看了开幕式及剧场的精彩演出。荟萃全国的42台晚会中,除9台为戏剧及交响音乐会外,有28台是歌舞,4台综艺晚会也有大量歌舞。全国5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的3500多名各民族文艺工作者欢聚北京,既是民族团结的盛会,又是盛大的民族舞蹈博览会。

  • 标签: 民族舞蹈 交响音乐会 演出 歌舞 民族艺术 观看
  • 简介:从出土的历史文物和史籍所载的材料,证明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曾出现过汉、唐的乐舞艺术发展高峰的历史时期。如果从我们民族舞蹈文化发展的进程来看,历史上虽然产生过极为丰富多采的各种题材、体裁的乐舞(舞蹈)作品,其中不乏具有一定戏剧性的作品(如汉代的《东海黄公》、唐代的《踏谣娘》等),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种种原因——如民族的审美情趣、审美欣赏习惯、历代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等——却没有形成完整的独立发展的舞剧艺术。

  • 标签: 舞剧 舞蹈文化 乐舞艺术 民族舞蹈 作品 独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