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今年是一个别有意味的时间:大范围的知青运动50年和改革开放40年。这两段历史我们都是亲历者,50年的时光应该使一个群体思想成熟,也应该使一段历史盖棺论定,但是历史与当下的联结本身就造成了评价的复杂性。当下知青文学研究与知青文学创作一样,走入一种困境:历史的与审美的、时代的与个人的、政治的与情感的、崇高的与卑俗的诸种困惑始终纠结于创作者和研究者的内心,也纠结于我们知青人的内心。知青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最纯粹的经验性写作,知青文学研究就是研究我们自己。

  • 标签: 知青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研究 改革开放 知青运动 群体思想
  • 简介:“走苦水别嘁乱弹,走碾伯别唱少年”。这是一句相传的古话。清朝时,我们青海是属于甘肃省的,清在青海的行政设治是农业区一道(西宁分巡道)一府(西宁府),三县(西宁、碾伯、大通),四厅(循化、贵德、丹噶尔、巴燕戎),我们民和、乐都是一县,县政府没在碾伯。民斟十八年分省时分开,乐都县县府仍在碾侗,民和县府设在古鄯。从以上的话里说明,

  • 标签: 文学特色 “花儿” 乐都县 甘肃省 西宁 农业区
  • 简介:建立和谐社会,假如只是作为一个口号,或是为此写些口号式的诗歌、散文、杂文、论文等等,作家在读者面前自然是强手,是能人,但在实际上,某些文学非但空乏而虚泛,有时还可能成为反和谐现象的助长者、催化者。举例说,作家本身在基本心思上只想争当“人上人”,或在“成功”之后只满足于以“人上人”自居,唯将口水投给各式“精英”(如官界“精英”、财界“精英”、艺界“精英”等等),而对平民、善良人、弱势群体(包括矿难以及各种“难”的受难者)不屑理睬,漠然兼木然,至少在客观上就等于对两极分化的推波助澜。而“两极分化”恰恰是“和谐社会”的首要天敌。这时,真正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文学首先应该做什么?只能是顽固地站在弱者、不幸者、善良者的一边,将投给各式恶性的既得利益者的口水,转变成使用带血丝的喉咙为正义一方而歌唱。

  • 标签: 和谐做 应为和谐 文学应为
  • 简介:文学使得我在人生路上觉得自己还有一点活着的勇气和乐趣。甚至可以在暗夜之中稍微心安。抑或自我膨胀那么几秒钟。但我仍旧觉得。文学是愉悦而痛苦的个体劳动,是人在世上最有意思、最应当用心去做的一件美事。

  • 标签: 文学 秘史 个人 个体劳动 活着
  • 简介:文学馆五年前从零起步。现在收藏各种书刊资料已近二十万件,其中图书超过十万册,期刊约六万册,此外还有手稿、音像等数以万件计的珍贵资料。现在可以说已初具规模了。筹建初期,国家财政部门曾先后拨专款二百万元修缮房舍,购置基本设备。那时开始挤出一笔钱购买了第一批图书期刊。此后,一直没有专门的事业经费。平日只能在有限的办公费用中尽量节省出一点钱逐年增添书刊收藏。在这种窘困的情况下,文学馆的收藏能够日益增加,主要是依靠作家的支持。

  • 标签: 办公费用 图书期刊 书刊资料 财政部门 陈若曦 等数
  • 简介:读过一些议论“文学死亡”的文章,想到的竟是这样一个问题:假若文学真的必有一死,会是怎样的死法呢?显然不会有类似传言中“人类末日”那样的“文学末日”:在某个特别时刻,咔嚓一声,人间的文学就统统不留痕迹地消失了。如果文学不是这样地“整体赴死”,具体的文学纵然一定有所死亡,文学也绝不会断然灭绝的。比如,只是中国的文学死亡了,而别处还有文学活着,那么,在全球化时代的今日,文学从依然有文学的别处流通到没了文学的中国来,能是困难的事情吗?

  • 标签: 文学 死亡 全球化时代 中国 活着
  • 简介:<正>1978年9月下旬,我接到父亲的来信,要我去北戴河和他一起度夏(父亲当时是受中国青年出版社之邀到北戴河修改他的长篇小说《鹿衔草》)。万里北行,那可不是一笔小费用,我正在盘算怎么筹措路费时,恰好云南人民出版社送来了父亲刚出版的《驿路梨花》小说集的300元稿酬。这是"文革"后父亲收到的第一笔"大"稿酬。这笔在当时被人认为很可观的钱,为我开

  • 标签: 驿路 中国青年出版社 那可不 鹿衔草 云南人民 月光下
  • 简介:在魏晋之际社会思想巨变的作用下,西晋寒族作家的创作受到了功利主义的强烈影响。为了获得政治机会,寒族作家依附于权贵士族,这造成了他们的文学品格不高,混同于士族文学之中。但士族与寒族的阶层区分,导致了寒族作家人生经历的坎坷不平,改变了他们的创作动机,促使了寒族作家对自我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现。这种调整,使混同于士族文学中的西晋寒族文学有了一些自我特征。

  • 标签: 寒族 士族 文学创作 依附 调整
  • 简介:一人生是命。就像演戏,导演要你演什么,就把你化妆成什么角色。

  • 标签: 人生 文学 坎坷
  • 简介:小时候,听母亲和乡邻讲过很多鬼故事,懵懂之间,既心生恐惧又感觉神奇。读初中,看《聊斋》等,知道了原来那些鬼故事,是有人专门记下来吓人的。至于这世间是否真的有鬼神,却也在心间存了疑问。这个疑问,或曰好奇心,伴随了我一生。最初时,或许只是懵懂之间的兴趣,感觉那些故事是如此的有趣,那些文字仿若充满魔力,钻进我的心扉竟然不走了。这些故事、文字沉淀多了,竟然产生了鹦鹉学舌的想法。

  • 标签: 文学沁入 沁入心脾
  • 简介:马来西亚华文文学未能纳入"国家文学"的主流,无法获得政府的资助和扶持;因此只能自力更生,依赖着马华作家、华文报章、华人社团的互相配合,群策群力的共同推动.丛书的出版,文学节和国际文学营的常年举办,不但已培养起文坛上的新秀,让马华文学百花齐放,同时也开始引起华人社会的关注和国外华文文坛的重视.

  • 标签: 马华文学 国家文学 马来西亚文学 文学节 马华文学馆
  • 简介:写下这个题目,时光一下倒流到十年前,我的书包里揣着厚厚的一沓打印好的小说稿,辗转地奔走在北京几家文学刊物之间的情景,我把一篇篇小说怀揣希望地放在编辑部,而后被例行公事地打发出门,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和内心深处衍生出的绝望与悲凉:我写的小说还行吗?我还会写小说吗?难道这些小说真的就不能发表出来吗?

  • 标签: 文学刊物 挫折 小说 编辑部
  • 简介:<正>人不可选择他的出生地,但可以选择他的居所。譬如我,一个出生在粤西山村的乡下人,却可以定居广州。我知道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并非谁都有选择的权利或能力。像我的村庄,多年来十室九空,只剩下老弱病残,青壮年都跑到城里谋生去了。但很难说有几个人能"定居"。我离开家乡充满偶然性。我不是那种走南闯北、行走江湖的人。我像一棵树那样喜欢安定和扎根。与其说是我选择广州,毋宁说是它选择了我。因为命运之手的摆布,是广州的高校录取了我而非其他。回头来看,那个忧郁而充满幻想的少年,不仅仅是我,"他"属于更广大的人群,属于那些在乡村成长而自我蜕变的一代。

  • 标签: 高校录取 中短篇小说 丛林中 《北京文学》 活下去 校门口
  • 简介:  2005年第6期发表了一篇话题比较特别的文章,即贺绍俊的.该文分析了近年小说中有关妓女题材的创作或有关卖淫现象的描述,列举了阎连科的、林白的和、阿宁的、季栋梁的和乔叶的等作品.由此又论及中国传统文学有关"青楼"的描述,并将古今创作意识和审美表现作了些比较.或许由于文章主题所限,有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未能涉及或展开,涉及作品也有限,但这个话题不仅有丰富内涵,而且很有现实意义.……

  • 标签: 现代青楼 青楼文学
  • 简介:王昆是80后军队作家中的佼佼者,他因海上特战系列小说而引人瞩目。特种兵是男人中的男人,军人中的军人,荣誉是特种兵的生命——作为军人、作为男人的荣誉。《抢滩登陆》就是一篇关于军人荣誉的短篇小说。小说写因为成绩突出,"我"作为精英被选进军区特战集训队,又因为女朋友的反对,"我"要求离开,等于当了逃兵。"我"离开集训队后到了登陆艇上,患上了五官通感症,在一次抢滩登陆行动中因为通感症而出错,致使行动失败,登陆艇搁浅。

  • 标签: 抢滩登陆 系列小说 王昆 通感 陆萍 烈火金刚
  • 简介:1.今年25岁的郑文学是葛洲坝22公司的下岗职工.为了另谋生路,他找亲戚朋友借了4万元钱.买了一辆华日牌农用车,准备跑运输。4月3日这天,他满怀希望的将崭新的农用车开到地处花艳的宜昌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办理新车牌照。

  • 标签: 办牌记 郑文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