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情爱外在一切限制性力量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水火不容,而是一种悖论性的存在。本文以《荆棘鸟》中拉尔夫麦琪的爱情为例,指出疼痛是人自我沟通的一个媒介,因为痛苦迫使受难者更专注于痛苦本身而忘却更多的欲念,达到净化。人内心的这种悖论而奇妙的体验,使外在禁锢造成的巨大痛苦成就了爱情的恒久伟大。也就是说,一旦外界的束缚消失之后,伟大的爱情的可能性也就终结了。

  • 标签: 爱情 禁锢 《荆棘鸟》 疼痛 悖论
  • 简介:海涅的诗歌是有机地从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而来的.本文探讨海涅在早期诗歌创作中对浪漫主义民歌风格的继承超越,以及他如何找到自己的独特风格,并指出海涅诗歌在接受过程中遭遇的常见的误解.

  • 标签: 海涅 诗歌 浪漫主义 民歌风格 德国 文学评论
  • 简介:加勒比女作家简·里斯的《藻海无边》以夏洛特·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为故事蓝本重写或“回写”了罗彻斯特先生的前妻,疯女人安托瓦内特/伯莎的故事。作家采用了双重乃至多重声音交替叙述的策略,使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伯莎从被表述的他者变成说话的主体。小说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解开了《简·爱》中那个来自西印度群岛的克里奥耳女子的疯狂之谜,而且折射出身为克里奥耳女作家的里斯本人的身份危机感。小说是对存在于现实中和文本中的殖民话语和父权话语的双重反抗,通过这种后殖民的反话语实践,里斯试图重构她本人(以及与她有着同样命运的克里奥耳人)在殖民时代破碎的个人身份和文化身份。

  • 标签: 简·里斯《藻海无边》 叙事策略 文化身份
  • 简介:沈从文塑造的原始淳朴而又独一无二的湘西世界,当时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寰象大有不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并非普通“乡下人”眼中的乡土风光,甚至不是当时原本的湘西。笔者以为他笔下的湘西风景源于他独特的。乡下人”“都市人”身份融合视角下的书写,这是沈从文对湘西风景进行的再“创造”,是他以独特的文化“他者”身份视角“创造”出来的“乡村乌托邦”。在沈从文看来,既是用以疗救中国社会的办法,更是他文化的精神提升和追求,这种追求贯穿了作家的一生。

  • 标签: 沈从文 湘西 “他者” 风景 创造
  • 简介:以塑造一个备受摧残、沉默寡言的黑人女性这一表象为掩护,藉"女同性恋小说"文本形式向男权统治宣战,颠覆和否定了黑人女性所处的"他者"地位.小说运用双层文本叙述策略既揭示了黑人妇女生存的困境,又强调了黑人女性团结的重要性以及重建和谐平等的两性关系的必要性.

  • 标签: 表层文本 隐含文本 女同性恋 妇女主义
  • 简介:七、多元视角之开拓选题之创新选题和求道,有其类似点,都必须上下求索,尝试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考察问题,斟酌可否。吾人思维却难免存有盲点:或者"道在迩,而求诸远";或者"行之而不著,习焉而不察,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如果一味舍己芸人,向外驰求,未免可惜。创意的选题,可以有一种简而易行的方式:何妨就地取材,针对行之有年的,探求得更清

  • 标签: 舍己芸人 文史研究 多元视角 上下求索 论文选题 研究计划
  • 简介:寄周其相[1]正月二日月未圆,横塘之波木兰船。红灯晶荧船未发,有人来赠双玉盘。盘中盈盈何所将?真珠密字三千行:下言加餐保玉体,上言努力扶君王;其余字数细如织,半是相规半相忆[2]。开盘读罢中心哀,世皆欲杀君怜才。桓伊吹笛柯亭至,伯牙弹琴海上来。平生珠泪双双落[3],落在高山流水曲[4]。三更携手别河梁,一举风前学黄鹄。

  • 标签: 五陵年少 流水曲 柯亭 桓伊 安道 萧颖士
  • 简介:近代戏曲教育历时一百多年,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一方面科班教育大行其道,另一方面新式学校不断兴起,戏曲教育在“除旧”“布新”交相辉映中逐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戏曲现代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近代戏曲教育 科班 学校
  • 简介:我们知道,在海德格尔之思里,艺术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他不仅写过那样的书,而且对同时代的诗人保罗·策兰,巴赫曼有着特别的关注.在诗思的天平上,他有时是游移的.或许,这折射出了一种思想的困境:哲学从无进展,而仅仅是方法论的变更.

  • 标签: 保罗·策兰杀害 杀害母亲 母亲同胞
  • 简介:<正>本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班牙小说家在作品中不断反映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种种问题,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创作趋势,文艺评论界将这类作品统统称为“社会小说”。西班牙战后小说也是社会小说的延续和进一步发展。由于

  • 标签: 社会小说 战后小说 批判现实主义 作品 作家 社会意义
  • 简介:唐传奇中,《李娃传》《霍小玉传》堪称描写士子妓女爱情的两篇代表作。一般认为,这二者分别代表着士子妓女爱情的喜剧悲剧。通过对比阅读,本文却以为,这两篇作品通过讲述不同的故事,表现出潜在一致的叙述主基调:时代制度钳制下无意识感的人生轨迹及命运悲歌。悲剧的人物不仅仅是妓女,亦包括士子。

  • 标签: 唐传奇 士子 妓女 悲剧
  • 简介:晚明小说创作中出现了一批取材当代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大社会新闻的作品,我们称之为"时事"小说。这些小说那些反映社会一般生活场景的世情小说不同,也有别于取材历史,描述其他朝代政治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历史小说。由于它们直接表现刚刚过去的、还对目前的政治、人民的情绪、现实的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和新闻,因而不仅题材上和艺术技巧上在古代小说流派中别树一帜,而且成为贴合当代生活、追踪时代风云的

  • 标签: 小说流派 世情小说 历史小说 政治事件 艺术技巧 时代风云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新小说作家向自传体写作的转变过程及其相关言论的梳理,解释“新自传”传统自传的距离,探讨新自传对新小说的吸纳和变异,说明对“新自传”中的“主体”需要在“我”“他人”、真实虚构、建构解构之间进行辩证的解读。

  • 标签: 新自传 新小说 主体 真实 虚构
  • 简介:杜甫在京十年之诗,经历了一个较为明显的转变。杜诗之发展脉络逐渐清晰化,其中包括诗风"正变"、视界转换以及诗歌"怨"功能的深化。以儒学为哲学思想,杜甫十年之旅京诗歌不再是一个单由机械时间划出的封闭场域,而是因小见大,与日后之创作,乃至诗歌史呼应,做出意义深远的反馈,最终形成一个以"沉郁顿挫"之气为中心的,囊括其一生诗作在内的大结构体系。

  • 标签: 杜诗 正变
  • 简介:吕本中义,都是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词数量不多而质量颇高,其绝大部分词作,都是宋词中的精华。还有一些所谓“精绝”之作,至今广为传诵。对于并世同一流派诗人的词,做个比较研究,彰显其艺术个性,或能较准确地评定他们在词史上的地位。

  • 标签: 吕本中 陈与义 江西诗派 中国诗史 艺术个性 诗人
  • 简介:2013年1月,在北京房山地区新发现唐代墓葬。墓主刘济(757—810)为幽州(今北京)人,在唐德宗、顺宗、宪宗时,出任幽州卢龙节度使。此墓葬规模较大,形制特殊,四壁砖墙绘有人物及花鸟图案的壁画。在墓葬的前甬道内,出土大型彩绘浮雕描金墓志。该墓志为正方形,四周浮雕彩绘十二生肖图案,间以浮雕彩绘牡丹花图案(见图一)。

  • 标签: 唐代墓葬 十二生肖 唐德宗 节度使 图案 浮雕
  • 简介:加缪的《堕落》是作家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自认为是一个审判者一忏悔者。本文力图从基督教的视点出发分析其内在的心理结构矛盾,从而揭示出主人公精神悲剧的根源。

  • 标签: 加缪 《堕落》 忏悔 负罪感
  • 简介: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学探索和诗歌创作已经成为诗歌传统的一部分,他在现代派诗人中独树一帜的风格和他的诗人观密切相关。他坚持精英主义的诗人观,认为诗人的功用即唤醒和扩展人们的想象力,为社会创造和保存审美价值,而且诗人的功用只能通过诗歌实现。以《哈瓦那的学术谈话》为例,可见史蒂文斯对诗人“功用”的探讨是围绕对现实、神话、宗教以及诗歌传统的反思进行的,并始终着眼于具体创作问题。

  • 标签: 华莱士·史蒂文斯《哈瓦那的学术谈话》 诗人观
  • 简介:福楼拜通过描绘包法利夫人的爱情流变轨迹,暗示了包法利夫人悲剧的成因:包法利夫人的爱慕虚荣、耽于幻想铺垫了出轨的温床,修道院教育和消极浪漫主义文学损害了其正常的心理发展,庸俗社会环境冷漠人情导致了她的毁灭.包法利夫人敢于追求女性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的情况下的人格和感情独立,可谓是挑战男权社会制度的脂粉英雄.

  • 标签: 包法利夫人 爱情 追求 男权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