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圆形意象母题是中西文学共同关注的话题,成为历朝历代文学家描写的焦点.西方尤其以传统宇宙论的天文学隐喻解构人们关于永恒、完美、理想的彼岸世界等意义概念,东方则以类似的思维方式触及这一美学话题.和几乎同时发表,写于不同的国度.但从二者描写的主题意象来看,都是对西方传统天文学的一个隐喻.前者以"岸"为前景,后者以"圈"为象征,所说的却都是圆形运动.它象征着人类行程的运动模式,表现出的是人的精神追求模式.

  • 标签: 《林中之死》 《边城》 天文学 隐喻 安德森 沈从文
  • 简介:胡兰成于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今生今世》披露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段著名的情爱史——张爱玲胡兰成情爱史,时隔四十年之久张爱玲《小团圆》的面世,又给了世人印证、修改乃至颠覆胡兰成之说的可能。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创作主体家世渊源、文学素养、性别意识、婚姻观念的不同,以及传统意识现代观念的纠葛,导致两部文本对一件情事的不同文学性表述,最终体现为一为一介风流名士的才子佳人梦,一为一位现代女性遇人不淑的婚恋悲剧。

  • 标签: 《小团圆》 《今生今世》 名士 现代女性
  • 简介: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主义比较文学研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关于“多元文化主义失败”和“比较文学已死”的论断此起彼伏;与此同时,中国学界对多元文化和比较文学的研究却呈现勃勃生机,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此背景下,2016年10月14日至1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多元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上海市外文学会及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共同举办的首届多元文化比较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隆重召开。

  • 标签: 全国学术研讨会 多元文化 国别文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世界文学 中外文学
  • 简介:美国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是一部以后现代文化为背景,充分展示当代美国人生存环境及精神焦虑的力作。本文从叙事视角、叙述结构、叙事方式、叙事话语等方面探讨《白噪音》独特的叙事策略文体风格以及作品蕴涵的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精神生态的深层关注。

  • 标签: 唐·德里罗 《白噪音》 叙事策略 文体风格
  • 简介:在翻阅唐圭璋先生的资料时,常常能看到唐先生晚年的生活照。生活照中的唐先生清癯瘦削,白发苍颜,似乎永远都有一种平和淡然自他周身散发,那是老派文人才有的儒雅沉静。

  • 标签: 古典文学 文学作品 文学知识 《梦桐词》
  • 简介:废名的小说是对中国固有文学的展开,他辨析中西方文学,找到中国文学的"散文"特性典故结合的写作路数。废名写独创性的小说,志在变庸俗之极的"信腕信口皆成律度"的写作标准,兴起简洁生辣的文章。

  • 标签: 废名小说 散文 用典 涩味
  • 简介:"秦七声度"之说,最早见宋吴坰《五总志》,云:潭守宴客合江亭,时张才叔在坐,令官妓悉歌《临江仙》。有一妓独唱两句云:"微波浑不动,冷浸一天星。"才叔称叹,索其全篇,妓以实语告之:"贱妾夜居商人船中,邻舟一男子遇月色明朗,即倚樯而歌,声极凄怨。但以苦乏性灵,不能尽记,愿助以一二同列共往记之。"太守许焉。至夕,乃同列饮酒以待,果一男子三叹而歌。有赵琼者,倾耳堕泪,曰:"此秦七声度也。"赵善讴,少游

  • 标签: 七声 才叔 官妓 赵琼 秦观 合江亭
  • 简介: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准备修建一座体育馆。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教授们的反对。校方迫于压力顺从了教授们的意愿,取消了计划。教授们为什么会反对呢7原因是校方选定的位置是在校园的华盛顿湖畔,体育馆一旦建成,恰好挡住了从教职工餐厅窗户可以欣赏到的美丽湖光。为什么校方又会如此尊重教授们的意见呢?原来,

  • 标签: “雷尼尔效应” 留人机制 华盛顿大学 体育馆 教授 西雅图
  • 简介:回归尼采式生命意志构成《瀑布》的中心题旨,也是玛格丽特.德拉布尔为挣扎在工具理性伦理教化浸淫滥觞中不断丧失性灵和情感的人们开出的一剂解毒药方。本文借助尼采悲剧理论阐释作品中日神精神、酒神精神以及二者结合的美学意蕴对女性既定命运的僭越功能,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瀑布》中的悲剧救赎路径,展示女主人公藉由强力意志实现自我提升的心路历程。

  • 标签: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日神精神 酒神精神 原型分析 悲剧救赎
  • 简介:后现代主义作为一股时髦的社会思潮,已经从西方流出,遍及世界.在那里,多年的争论和标新立异,使人们对它的认识感到困惑.然而,经过细致的梳理和辨析,我们发现,后现代思潮对以人为本的世界之认识,有其深刻的一面.后现代主义者面对人类的生存,考虑他们的痛苦,为他们设想合理的发泄方式和美好的处境,为他们构想人与人,人环境和社会的合理关系.一部分人试图用重构主义的观念面对解构主义的迷惘和失落,找回人类的意志.的作者通过他的散文,表现了他的文学创作观和为人处世的人生观.他的观念和主张似乎使我们在错综复杂的西方思潮中悟出一些真谛.

  • 标签: 后现代精神 价值取向 生存 痛苦 重构 个人与环境
  • 简介:从1986年开始养藏獒,王占奎和藏獒已经相处了整整20年。从1986年4月28日第一次去西藏,迄今他已经去了72次西藏。在西藏,他被称为“藏獒之父”,受到藏民的真情欢迎和热爱。设在家乡河南的中国中原藏獒研究中心渐渐成为中国藏獒研究的主要基地,被誉为“中原藏獒第一人”。

  • 标签: 王占奎 藏獒 中国中原藏獒研究中心 藏獒研究基地 世界名犬 青藏高原
  • 简介: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一间普通的展厅里,正在举办摄影师冯刚的野生动物摄影展。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向观众们展示着新疆野生动物世界的千姿百态:藏野驴、鹅喉羚、野牦牛、阿尔金山、天鹅湖、塔里木盆地……每一幅图片的背后,无不流淌着摄影师冯刚辛勤的汗水。

  • 标签: 野生动物 冯刚 国际会展中心 塔里木盆地 动物世界 摄影师
  • 简介:福楼拜自始至终对现代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持严厉批评和排斥态度。他认为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宗教性话语,是属于中世纪的。其特征是反对自由和法国大革命、排斥哲学和传统文化。它意味着现代专制、反自然和心灵的死亡。同时,福楼拜也反对资本主义。这种态度本质上是福楼拜反抗现代性和现代社会的一种表现。在艺术观上,这种态度也使福楼拜拒绝为文学赋予某种社会使命。

  • 标签: 福楼拜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使命
  • 简介:俄罗斯影响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起源和早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劳伦斯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从劳伦斯对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道德体系"的批评入手,阐述了劳伦斯的小说道德理念及其"血性哲学"、"血性生命"和"菲勒克想象"的含义,以及劳伦斯小说观的生成背景和洛扎诺夫对其后期创作的影响,指出劳伦斯独特的小说观的形成他对俄罗斯作家的阅读和批判是分不开的。

  • 标签: 俄罗斯影响 智性交锋 道德体系
  • 简介:本文借用叙事空间理论的观念,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方面结合记忆问题,对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的叙事方式、特点以及叙事方式在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剖析。在由大量书信和记忆并置构成的文本空间中,贝娄展现了小说主人公在地志空间中的旅程,他在社会空间中的成长和体验,刻画了一位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审视、反思美国社会和西方文明的心路历程,从而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美国的社会问题和精神危机。

  • 标签: 索尔·贝娄 《赫索格》 书信 记忆 空间
  • 简介:美国后现代作家多克托罗善于运用各种杂糅手法打破历史和现实的界限,对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进行有力抨击。本文从历史事件和虚构事件的巧妙杂糅、历史人物虚构人物的身份杂糅、人物命名杂糅的历史影射三个方面探讨了多克托罗在《皮男人》中将历史虚构杂糅的后现代叙事特征。作者通过对种族、性别、阶级歧视问题的关注以及对“阿波罗号登月”这一历史事件的“去神秘化”,旨在揭示现代社会中行为的表演性、话语的虚假性以及权威的压抑性。

  • 标签: 多克托罗 《皮男人》 历史 虚构 杂糅 去神秘化
  • 简介:追求和谐恬淡的内心世界,重返朴实率真的诗歌艺术,回到古典,回到天人合一的雄浑境界,重新树立诗歌汉语言的地位和尊严,重新让诗歌成为中国当代人的精神信仰,是新世纪诗人们不约而同的诗歌追求。

  • 标签: 诗歌 困顿 回归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