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音乐作为人类艺术文化活动重要门类,随着社会分工历史发展,在社会音乐生产过程中逐步表现出其职业特性。音乐从职人员是音乐创造活动主体,而音乐职业形成和发展依赖于社会音乐生产结构中音乐创作生产、音乐唱奏生产、音乐传播生产和音乐伺服生产四大环节。本文把观察对象投向社会音乐生产结构中音乐职业本体以及推动其发展媒介上来,并探求二者之间互动关系,以便更为深入细化地对音乐本体进行认知。

  • 标签: 社会音乐生产结构 音乐职业 媒介
  • 简介:在跨进新世纪门槛时候,重提启蒙的话题,不免令人感到有几分沉重和悲凉,在业已逝去这个充满了呐喊与奋争、挫折与失败、变革与暴力、进步与灾难世纪里,为了一个现代化神话,几代人前仆后继,苦苦探寻,在面临着本土与世界、现代与传统、革新与救亡、群体与个人等等各个方面的重重矛盾与价值困境情势下,几代前辈付出了悲壮努力。然而,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他们努力却未必得到充分和准确理解,在当代市场化语境中,在物质生活进步这一事实中,这种努力还在不断地遭受误解、遗弃、轻蔑甚至嘲讽。我当然不否认时代变迁正不断地改变文化与知识者价值趋向,但与前代知识分子责任感和勇气相比,那些最宝贵精神价值与原则正在遭受蹂躏和遗弃,这种极其恶劣行为,正借助商业时代传媒机器和文化时髦而大获利益。这不是当代知识分子进步和光荣,而是悲剧和耻辱。启蒙问题根本上就是现代性问题。现代性在20世纪中国当然是一个未完成命题,因此启蒙使命也并不意味着已经终结。当然它会有新内涵,因为时代语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也正因为如此,现代性和启蒙问题在当代已变得变动不居,充满了内在矛盾和悖...

  • 标签: 中国文学 主义基本 否中国
  • 简介:载,刘知几云:"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①时人以为知言.近日翻阅旧刊,有幸读到张中行先生大作,大力推扬史识之重要,以为在读史时,切不可少.并且具体解释"史识"含义说:"一,记载有真有假,要有分辨能力,取真舍假;二,记载事真,会牵涉是非问题,要能够评定是非."关于评定是非标准,张先生揭举"人文主义"大旗.指出,"评定事是非(或对错、好坏),要看这事能不能使所有有关(包括受间接影响)的人获得幸福,趋向文明,能者是,不能甚至反其道而行者非."

  • 标签: 史识 冯道 张献忠 刘知几 《旧唐书》 钱谦益
  • 简介:作为一名深谙中国文化虔诚佛教徒,美国非裔作家约翰逊毕生都在思考佛教如何给黑人带来精神启示,进而有益于改善当今黑人生活。在他看来,黑人在今天糟糕生存状况既有政治和历史原因。也有文化和心理原因。只有在这两方面的“革命”齐头并进,才能让黑人得到真正解放。在短篇故事《中国》里,约翰逊用鲁道夫故事阐释了以佛教为代表传统东方文化如何可以帮助黑人战胜心中种族主义痼疾.以一种更加积极、平和心态去认真过好每一个当下。通过向东方古老智慧学习.鲁道夫打开了看待黑人生活新视野。他自己获得了新生,也为他人带来了启示。

  • 标签: 查尔斯·约翰逊 美国黑人文学 佛教 种族主义
  • 简介:随着《中国诗歌通史》①各卷本出版,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又一次在诗歌领域完成了自身实践。尽管,结合笔者参与《中国诗歌通史·当代卷》“80、90年代”部分写作情况来看,这并不是一次完整意义上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但其仍然可以作为一个“典型个案”,来具体探究少数民族文学的当代史写作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进而为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提供某些经验乃至建设性意见。

  • 标签: 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诗歌 写作问题 90年代 当代史 通史
  • 简介:<正>10月9日下午,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主持例行记者招待会。章启月说,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最近在珠海发生了一起日本人涉嫌集体嫖娼事件。我想指出,这一事件引起了中国民众极大愤慨。如果你看到中国媒体报道和网上民众反应,就会了解中国民众对此强烈反感和愤慨。我们希望日本方面能够对其公民加强教育,在海外能够增强守法意识,这样做也有利于维护日本自身形象。我想大家从报道上也看到,中国地方当局已就此事对相关单位采取了一些措施。问:内地、台湾和香港保钓人士坐船到钓鱼岛宣誓

  • 标签: 外交部发言人 守法意识 钓鱼岛问题 地方当局 参拜靖国神社 中日关系
  • 简介:吴历(字渔山,1632-1718)研究在明清天主教和中国绘画史研究领域都并非新鲜的话题。自20世纪初中国历史学学者开始整理吴历生平资料并辑录和笺注其诗画作品以来,关于吴历研究成果持续不断地涌现。无论是陈垣(援庵)于1937年撰写《吴渔山先生年谱》、方豪写于1969年《吴渔山神父领洗年代、晋铎地点及拉丁文造诣考》,还是当代吴历研究专家章文钦,在其吴历研究著述中都曾留意过吴历何时皈依天学(即天主教)这个问题

  • 标签: 吴历 皈依 教授 学时 中国绘画史 中国历史学
  • 简介:2003年,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ofUOL)贺麦晓(MichelHockx)教授出版了一部专著:《文体问题:现代中国文学社团和文学期刊,1911—1937》(QuestionsofStyle:LiterarySocietiesandLiteraryJournalsinModernChina,1911-1937,以下简称《文体问题》)。

  • 标签: 现代中国 文学期刊 文学社团 文学现代性 文体 众声喧哗
  • 简介:摘要人并不仅仅受理性支配,还会受行为和思维制约。而行为规范其实就是一种比较稳定习惯,是知情意行统一,是外化向内化转变。因此,在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时,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来加强对小学生教育,使得小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入接受这种养成教育,从而将其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 标签: 小学生 德育教育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 简介: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中华文学基金会、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暨福建省文联、《台湾文学选刊》等联合发起召开“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1月22日至24日在厦门举行。这是继1995年北京首届、1996年南京二届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又一次学术氛围浓厚、争鸣相当激烈研讨会。来自大陆各地及香港、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女性文学研究者共60人出席研讨。女作家舒婷、胡辛、王英琦、张冀雪、陈志红等应邀赴会。本次会议议题为“女性文学本体特征研究”,侧重对当代女性文学及其批评本身反思。与会专家学者所撰

  • 标签: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写作 中国女性文学 九十年代 女性文化 问题意识
  • 简介:文起寄来一堆稿子,要我写篇序.我读读前边文章,不少在报刊上见过,大体可以归类在游记里.不但走南闯北,还飞渡大洋,奔驰西土.眼界开阔,手段勤奋.

  • 标签: 文起 萧军 端木蕻良 游记
  • 简介:  亲近仇人  人活一世,真正亲近的人并不多.  但仇人绝对是亲近的人之一,绝对是.  一定是因为曾经亲近才成为仇人,没有过深入了解,细密接触,无怨无恨,无缘无由,何仇之有?……

  • 标签: 汤汤
  • 简介:  文学是人学.这是人类生成文明以来文学最初起点,也是其最终归宿.文学传统是非常丰富,文学与人类相始终.  但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今天,文学已经成为一个问题.文学从挑战解构权力开始,到献媚于市场,最后依附于资本、权力,最终以感性权力名义重构了人民大众文学视野.……

  • 标签: 文学力量
  • 简介:<正>著名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曾与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罗曼·罗兰(1866—1944)有过密切交往。1935年6——7月罗曼·罗兰曾用一个月时间访问莫斯科,与高尔基多次唔谈。在这之前他们之间通信达十年之久。罗曼·罗兰在访问莫斯科期间曾写有大约六个印刷页札记,记录了他苏联之行,写了他在莫斯科所见所闻。这位文学大师独特思考,特别是关于高尔基印象是研究高尔基宝贵材料。这份珍贵札记在罗曼·罗兰逝世之后,作家遗孀、在俄国出生玛丽雅·

  • 标签: 罗曼·罗兰 高尔基 札记 现实主义作家 文学大师 长时间
  • 简介:170多年前,德国诗人歌德有感于民族间文学交流,而作出"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一回事,世界文学时代已快来临了"①预言.那时,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在20世纪最后几十年间,由于科学技术发明与革新,人类借以认知、表述世界与自我路径似乎被空前地拓展.在纸面的语言文字之外,甚至在影视、广播等视听语言之外,一种新文学形态仿佛在一夜之间从人们想象力地平线上陡然升起,并以呈几何级递增速度分割了大众日常精神生活.而今天的人们,一旦进入Internet链接,就几乎无法回避扑面而来信息集束.与此同时,作为个人行为阅读或写作,突然发现个人想象力与表述限度;对于急剧变化社会与层出不穷新事物涌现,个人常常油然而生出一种近乎直觉"震惊"."震惊"成为"网络文学"峥嵘初现时带给"网民"第一体验.而在我看来,"震惊"同样以其饱含后现代色彩效果展示,构成了"网络文学"基本美学内涵之一.

  • 标签: 文学形态 文学交流 世界文学 民族文学 歌德 诗人
  • 简介:李清照被后人冠以“一代词宗”,她故事、她诗词,她精神世界无不使人身心向往。作为高中生我们,在这一首首绵绵词曲之中,去追寻这位奇女子足迹,来理解和品味,“易安词”下不一样的人生。

  • 标签: 才情 李清照
  • 简介:我从死神那里来,我愿意用我失而复得生命——为死亡黑暗作证,为世界温暖和光明作证,为爱作证。

  • 标签: 青春 作证 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