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正>1925年8月,中国教育界曾就中学训育问题开展了一次专题讨论。许多著名教育家纷纷著文,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次讨论中,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江根据自己多年来对青年问题与教育问题的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提出了“全人生指导”的主张。一、“全人生指导”的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什么是“全人生指导”呢?概括地说,就是“完成的人”的教育,就是以革命人生观为核心的德、智、体、知、情、意等多方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杨江认为,教育应

  • 标签: 全人生指导 杨贤江 受教育者 培养目标 青年问题 专题讨论
  • 简介:《文》是道家的重要文献之一,它对《老子》思想有着继承和发展。“道”这个概念在《文》和《老子》中都极为重要,对二书中的此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我们探求《文》的思想内容和其与《老子》的关系,以及其在道家发展史的地位。

  • 标签: 《文子》 《老子》
  • 简介:《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悲情小说,鲁迅先生创作的这曲悲歌一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女性读者感受尤为强烈而持久。对此间深重的悲剧成因,笔者从女性的视角就君缺乏自主性的人生观念、君与涓生人生追求缺少契合点、君没能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等方面加以探究。

  • 标签: 女性视角 爱情悲剧 子君 根源
  • 简介:龚信与龚廷为明代父子御医。龚信对比了"明医"和"庸医"的不同,评述了医生在道德、学识和技术等方面应达到的要求和应具备的条件,批评了庸医的行为,表明了对"明医"的爱和对"庸医"的憎,体现了其高尚的医学伦理观。龚廷在医学及伦理道德思想上深受其父龚信的影响,并全面发展了龚信的医学伦理观。相较于龚信,龚廷对医生提出的要求和道德规范更加具体化、条理化、规范化,且明确认识到医学行为是医患双方的事,通过对正常与不正常的医患关系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对病家的合理要求,体现了一位医者的职业良心。龚廷的医学伦理思想有许多是以前所没有的,如医患平等的观念、医生的名利问题,表现出功利主义色彩的一面。这实际是明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折射,体现出明代医学伦理道德的新特点。《古今医鉴》的《明医箴》、《庸医箴》与《万病回春》的《医家十要》、《病家十要》是明代重要的医德文献。

  • 标签: 龚信 《古今医鉴》 《明医箴》 《庸医箴》 龚廷贤 《万病回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5.12”汶川大地震造成我省多个市州学校的大量校舍和教学设备损毁,部分师生伤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中断。让孩子回归学校是对灾区儿童最好的救助。研究如何有序、有效、持续地推进教学重建,帮助指导灾区学校、师生正确应对现实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儿童长远而健康地发展,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急迫。

  • 标签: 教学设备 子课题 教育教学质量 中期 灾后 课题研究
  • 简介:屋为江户时代以庶民子弟为对象的初等教育机构,私塾为中国以启蒙儿童为主要任务的传统教育形式。作为传统教育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二者都面临着被改造的命运,但是,寺屋在改造后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中国的私塾却废而不除,此外,他们在中日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论文试以私塾与寺屋的比较为切入点,管窥中日两国传统教育资源的命运异同。

  • 标签: 私塾 寺子屋 传统教育资源
  • 简介:“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场“以生命的名义”展开的大营救和“以爱的名义”展开的大援助立刻同时进行。“大义”、“大爱”在灾区学校弥漫、升华,润泽了每一个中小学生的心灵.众多灾区学校因势利导,推行感恩教育。一年多来,灾区学校感恩教育持续开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灾难过去的一年多的时日里,我们有必要对这场大灾之后、大爱之下的感恩教育进行及时总结与反思,

  • 标签: 感恩教育 学校 灾区 地震 子课题 挖掘
  • 简介:'学生不是我生命中匆匆的过客,而是我学术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中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饶芃教授对其教育理念最精要的概括.从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语中,我们读出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术生命的珍视,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真诚,从中我们亦能感受到她生命的律动,体悟出她识见的睿智.

  • 标签: 学术生命 教育理念 暨南大学 教学方法 团队精神 优秀教学成果
  • 简介:2012年5月7口上午,《北京教育史》在北京酋发。《北京教育史》是由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承担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的课题——“北京教育史研究”的终端成粜、在总澡题的组织指导和北京市教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北京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承担该澡题研究任务.按照总课题组制定的研究方案和编写原则、体例要求.组织有关各方研究人员分工撰写。全书共十章50余万字,260余幅图片.系统总结、梳理了远古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北京教育发展史,阐述了北京乃至中国教育从萌芽逐步走到封建社会教育顶峰.再向近现代教育转变的曲折过程,包含着中国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

  • 标签: 北京市教委 教育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 重点课题 科学规划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