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络筋骨散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通络筋骨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络筋骨散热熨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症状改善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三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三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后1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6.67%,对照组分别为67.85% 和53.57%,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筋骨散外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外熨法 腰背肌筋膜炎 中药 通络筋骨散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针灸按摩配合拉伸治疗臀中肌筋膜炎临床研究。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共有研究对象86人,均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臀中肌筋膜炎患者,结合病例信息随机分组,每组43人、组间差异在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予以针灸按摩配合拉伸治疗,比对治疗前后疼痛指数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指数评分相似,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肌筋膜炎针灸按摩拉伸
  • 简介:摘要  总结一例因鱼刺导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并引起全身脓毒血症、肝衰竭、肾衰竭、心衰的救治与护理经验。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与积极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 标签: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坏死性筋膜炎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探究其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展开本次实验研究,观察其发生感染、贫血等并发症的情况,分析总结预防并发症的对策和护理措施。结果 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总计有44例,发生率高达78.57%,包括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在治疗和护理后,除5例患者病情恶化放弃治疗出院,其余51例患者均已痊愈出院。结论 坏死性筋膜炎有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应予以抗休克治疗和营养支持等有效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达到预防、减少并发症目的,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坏死性筋膜炎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产后盆底肌筋膜综合征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变,对产妇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本文全面总结了MPPS的发病因素、评估诊断及目前常用治疗措施,旨在为产后MPPS的临床诊治及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产后 盆底肌筋膜综合征 评估诊断 治疗方式
  • 简介:摘 要  以上睑筋膜组织的解剖结构为基础, 研究上睑筋膜组织在重睑成形术中的意义,。部分上睑松垂的筋膜组织是阻碍形成人为的重睑皱襞的关键因素, 切除部分上睑筋膜组织尤为必要。以此做法, 自2010至2018年, 共行重睑成形术803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重睑成形术  上睑筋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针灸按摩配合拉伸治疗臀中肌筋膜炎临床研究。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共有研究对象86人,均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臀中肌筋膜炎患者,结合病例信息随机分组,每组43人、组间差异在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予以针灸按摩配合拉伸治疗,比对治疗前后疼痛指数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指数评分相似,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肌筋膜炎针灸按摩拉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肩胛肌肌筋膜炎应用按摩手法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区分120例肩胛肌肌筋膜炎患者,对比两组干预效果、护理指标。结果:研究组干预有效率、护理质量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摩手法对改善肩胛肌肌筋膜炎患者的病情,缓解疼痛症状并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积极影响,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肩胛肌 肌筋膜炎 按摩手法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病情进展快,可短时间内累及多个脏器,甚至引起脓毒性休克,致死率及致残率极高。为进一步探讨NF的诊疗,本文回顾性分析一例收治于青岛即墨区人民医院肛肠外科NF患者病历资料并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作如下报道。

  • 标签: 坏死性筋膜炎 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损伤追风方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腰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损伤追风方熏蒸治疗组,双氯芬酸二乙胺凝胶外涂治疗组每组42例,(损伤追风方组成桑枝20g,艾叶20g,秦芜20g,赤芍20g,透骨草20g,红花20g,防风10g,延胡索10g,续断10g,羌10g,独活10g,桃仁10g,川芍10g,黄柏皮10g。),两组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Oswestry慢性腰痛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损伤追风方熏蒸组在临床疗效、Oswestry慢性腰痛评分方面优于双氯芬酸二乙胺凝胶外涂治疗组(P<0.05)。结论损伤追风方药熏蒸疗法对疗腰肌筋膜炎疗效确切。

  • 标签: 损伤追风方 熏蒸 腰肌筋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节性筋膜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筋膜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结节性筋膜炎超声声像图表现多样,16例均为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居多,少部分有液化,血供不丰富,部分可探及点线状血流信号,大小除1例最大径为3.6cm外,其余均在0.8—2.8cm不等,按所在部位不同分为皮下型、筋膜型、及肌肉型3种,各有特征性,筋膜型最具特征性,表现为皮下脂肪层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楚,肿块呈不规则的“星状”突起。皮下型表现为皮下软组织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结节与周围筋膜关系密切,其浅面或深面可见筋膜回声。肌肉型表现肌层内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形态规则。与肌束和筋膜分界不清。结论结节性筋膜炎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超声对结节性筋膜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超声 结节性筋膜炎 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99-01
  • 简介:CISH术后发生宫颈残腔脓肿与术中行宫颈剜切后未将残端创面彻底止血即行缝合,CISH术后宫颈残端息肉的原因与术后缝合宫颈残端时未将残端组织对合整齐有关,其中宫颈残腔潴留囊肿18例、宫颈息肉8例、宫颈残腔脓肿3例、周期性阴道出血6例

  • 标签: 切除术并发症 子宫切除术 并发症探讨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刺激督脉穴位治疗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采用电针刺激督脉穴位;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3%。治疗组在改善疼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其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以取督脉穴为主治疗肌筋膜炎效果显著,是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

  • 标签: 肌筋膜炎 电针 督脉
  • 简介:摘要筋膜平面阻滞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传统外周神经阻滞不同,筋膜平面阻滞不要求看清楚目标神经,只需了解筋膜的解剖,即可预测阻滞效果。文章对腹腔筋膜间隙解剖和液体流通关系及相关筋膜平面阻滞技术进行综述,探讨并明确了腹腔筋膜间隙的解剖和胸腹部筋膜平面液体的流通关系,从而精确地把握药液扩散和阻滞平面与范围,获得良好镇痛并避免危险并发症的发生。利用好筋膜联通关系能扩大相关区域麻醉技术的发展范围,未来需要更多麻醉医师去探索筋膜平面阻滞技术及解剖层次。

  • 标签: 筋膜间隙 腹膜后间隙 解剖 区域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筋针治疗急性复发期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选择的模式,抽取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患者,共有100例,通过抽签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针灸疗法,观察组采取筋针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之中的患者在治疗后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筋针 急性复发期 腰背肌筋膜炎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精准护理在足底筋膜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01-2023.01,1年内收治的1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80例,仅接受传统常规护理治疗)和观察组(80例,接受精准护理干预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营养状况、治疗反应、预后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精准护理在足底筋膜炎患者的康复中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大鱼际桡侧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指尖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共收治外伤引起的拇指指尖缺损患者15例,其中左侧6例,右侧9例,创面均存在指骨外露,部分患者合并有骨质缺损,创面大小1.0 cm×2.0 cm~1.5 cm×3.0 cm。均采用大鱼际桡侧筋膜蒂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1.2 cm×2.5 cm~1.8 cm×4.0 cm,供区创面直接闭合。术后通过门诊复查、电话及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成活质量及供区伤口愈合情况,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伤口I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5个月。门诊末次复查皮瓣外形无臃肿,色泽自然,质地柔韧、耐磨性好,皮瓣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TPD为6~12 mm,皮瓣供区周围皮肤感觉接近正常,拇指功能活动恢复良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优12例,良3例。结论采用大鱼际桡侧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指尖缺损,皮瓣质地接近受区,供区创伤小,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拇指指尖缺损 筋膜蒂皮瓣 修复 大鱼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