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重症妊娠急性脂肪肝应用血浆置换疗法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情况。方法:随机择选患者84例,就诊科室妇产科,就诊时间2017年01月~2022年05月,均确诊为重症妊娠急性脂肪肝。随机分组:常规组42例,实施常规综合治疗;干预组42例,实施血浆置换治疗。两组均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统计和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在生化指标方面,干预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干预组(90.48%)高于常规组(73.81%),P<0.05。结论:重症妊娠急性脂肪肝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指标症状改善良好,临床疗效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妊娠 重症急性脂肪肝 血浆置换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观察了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方法。此例患者在我院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同时护理人员予以了患者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对此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法处理后,取得较好效果,同时也没有出现其他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在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时,应做好患者的多方面综合性护理措施,以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肝炎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3例重症肝炎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2)。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综合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症状体征、血管通路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总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症状体征、血管通路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肝炎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病症。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重症肝炎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plasma exchange combined with 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PE+DPMAS)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于泸州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进行PE+DPMAS治疗的114例HBV-ACLF患者,依据不同肝病基础分为A、B和C型;回顾性分析患者PE+DPMAS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的实验室指标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以及患者90 d预后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结果A型(22例)、B型(39例)和C型(53例)患者临床分期以早期(7、17、24例)和中期(8、14、20例)为主。PE+DPMAS治疗前,3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前白蛋白、白蛋白、肌酐、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和MEL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DPMAS治疗后,A型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前白蛋白、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04,t=5.555、4.974、4.481、7.984、-5.396、-2.784、-6.752,均P<0.05);B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MELD评分下降,前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428,t=4.867、4.405、4.179、6.186、-6.290、-4.533,均P<0.01),C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前白蛋白和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723,t=-2.525、2.462,均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型患者住院时间最短[(17.95±5.92) d],C型患者最长[(25.77±7.02) d] ,B型患者为(21.79±6.7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17,P<0.01)。随访90 d后,A型患者死亡4例(18.18%),B型患者死亡9例(23.08%),C型患者死亡25例(4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5,P=0.013)。结论PE+DPMAS治疗对A型、B型HBV-ACLF患者疗效较好,对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C型HBV-ACLF患者疗效欠佳。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预后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分型
  • 简介:老年慢性硬下血肿(CSDH)目前首选的手术方法是钻颅冲洗引流术,方法简单,疗效较好,但钻颅冲洗引流术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也发生严重并发症。有文献报告,术后复发血肿占4%~6%,死亡占2%,治愈率只有93%,另外还有张力性气颅、硬膜外出血、硬下出血,以及因放置引流而导致颅内感染等并发症。为了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我院用钻颅注氧置换法对111例CSDH病人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颅注氧置换 老年 钻颅冲洗引流术 严重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2010-05—2011-05我科3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结果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纠正畸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结论在围术期和术后实施科学的康复护理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双膝关节置换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反渗透工艺是最常用的脱盐技术。随着国家对于水资源回用的进一步重视,反渗透应用场景及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程实践中,各水厂反渗透性能及寿命存在较大差异,虽然水质、预处理流程、材质等影响较大,但也与运行方法密切相关。尤其以中水源为原水的工艺,运行更为复杂,受进水水质及水质变化影响更大,更需要提出优化措施予以应对,确保性能的维持。

  • 标签: 双膜法 水厂 反渗透 系统运行
  • 简介:摘要:污染是制约工艺,尤其是反渗透工艺的关键因素,已成为水处理的重点和难点。污染主要分为无机污染、有机污染和微生物污染,但反渗透污染在中水回用中一般以胶体污染和复合污染的形式存在,其组成特征和形成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近年来,有机和无机污染的组成和特征受到广泛关注,但主要针对小型中水回用系统或海水淡化系统,而实际的中水深度处理大规模污染分析仍缺乏。为了解决法的污染问题,促进其在中水回用中的应用,迫切需要进行真实规模的反渗透污染分析。

  • 标签: 反渗透 中水回用 膜污染 微生物群落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绒毛胎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趋势和适宜体重增长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且无严重母儿合并症的755例绒毛胎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中国卫生行业标准将所有孕妇按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3组:低体重组(BMI<18.5 kg/m2,40例)、正常体重组(BMI为18.5~24 kg/m2,509例)和超重肥胖组(BMI≥24 kg/m2,206例)。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对3组孕妇的孕期BMI、辅助生殖及孕期增重速度等资料进行比较。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联合限制性立方样条,建立孕期体重随孕周增长的回归模型,估计孕4~39周孕妇增重的百分位数。结果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孕期总增重的中位数分别为17.0 kg(15.0~20.5 kg)、17.0 kg(14.0~21.0 kg)、15.0 kg(12.0~20.0 kg),随着孕前BMI的增加,总孕期增重减少(χ2=11.974,P=0.002)。回归模型对各孕周的体重增长观测值拟合较好,结果显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孕妇在孕13周前增重缓慢,孕13周后体重接近匀速增长;孕37周时体重增长[M(P25~P75)]分别为17.6 kg(15.2~20.3 kg)、17.3 kg(14.7~20.2 kg)、15.7 kg(12.9~18.8 kg)。结论不同孕前BMI的胎妊娠孕妇早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均缓慢,中孕期开始呈匀速增长,超重肥胖孕妇孕期增重低于正常孕妇。

  • 标签: 妊娠,双胎 孕期体重增长 体重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单绒毛羊膜囊胎的孕期管理及分娩方式。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良乡医院定期行产前检查并分娩、资料完善的胎妊娠孕妇205例,分为单绒毛羊膜囊组(单绒毛组)、绒毛羊膜囊组(绒毛组),比较两组妊娠期并发症、早产、分娩方式和围产结局。单绒毛组又分为普通孕检组、加强孕检组,比较不同孕检方式的围产儿情况。结果单绒毛组与绒毛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组剖宫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死胎率、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绒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组有4例在孕期发生胎输血综合征,发生率12.5%;有6例发生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18.6%。结论对于单绒毛羊膜囊胎妊娠,应加强孕期管理,改善围产儿预后。

  • 标签: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 孕期管理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置换联合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利尿、保肝、降低门脉压、补充蛋白和抗菌药物),对照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血浆置换,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联合抗病毒,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22,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早期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 联合抗病毒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现有血液净化装置机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更好的操作方法,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做血浆置换术的19例病人,应用日本旭化成ACH-10血液净化装置机改良其治疗模式和操作方法进行治疗52例次,并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52例次中,有3例次发生变态反应,发生率为5.7%,2例次发生低血压,发生率为3.8%,经及时对症处理后均顺利继续完成治疗,无病例发生体外凝血。[结论]应用改良方法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具有更安全、操作简便,置换量易控制,易于观察各监测数据等优点。充分利用现有血液净化设备,既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又使病人达到了最优化的治疗,从而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改良法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接受血浆置换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各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Fbg、T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T、aPTT水平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TNF-α、IL-6、CRP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氧合指数、胸腔积液以及Balthazar CT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指标,降低炎症反应,从而控制疾病发展,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 简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严重者称斯-琼综合征(steven-johnsonsyndrome,SJS),是由免疫复合物所致的一种自限性的与免疫有关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可在机体表皮真皮交界处发生皮肤及黏膜分离,外观如烫伤样,90%的患儿有呼吸道、消化道、眼部、生殖器黏膜的广泛坏死。SJS病程较凶险,严重者可导致病死[2],病死率最高可达90%。

  • 标签: STEVEN-JOHNSON综合征 血浆置换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血浆置换治疗应用于鹅膏毒肽毒素类菌菇中毒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无菌操作,用药护理,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及导管护理等。患者住急诊观察室10天,经治疗后康复出院。

  • 标签: 血浆置换 毒蘑菇中毒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