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肱骨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5%,80%是由低能量损伤导致轻度以为骨折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课题共在全国5家大学附属医院收集到完整随访资料的关节周围骨折患者2338例,其中肱骨骨折315例,占13.5%2。肱骨骨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急速增加,最新的研究表明,肱骨骨折人群中60岁以上的患者占70%,且该年龄组的发病率在30年内增长了3倍3-4。老年人肱骨骨折的特点1、骨质疏松性骨折,占肱骨骨折70%,移位、不稳定而需要手术治疗20%,骨折复位困难,往往伴随明显的骨缺损,内固定把持力弱、早起稳定性差,并发症多。肱骨骨折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存在手术切口大,广泛剥离肌肉等软组织,肱骨头坏死等缺陷。使用简易微创手术治疗目的是减少软组织切开,避免切开复位内固定广泛暴露可能导致的肱骨头坏死,并为肢体早期活动提供足够的稳定固定。

  • 标签: 肱骨近端 简易微创 手术技巧。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 老年股骨骨折创伤早期治疗的效果。 方 法: 收集 2015 年 2 月 ~2018 年 3 月我院诊断为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的患者,随机 分为 2组 : 研究组(接受 髋关节置换治疗)和对照组(接受 内固定术治疗)。对比( 1 )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前、手术后 1 年 Harris 评分。( 2 )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 结果:( 1 )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 前 Harris 评分结果比较无 差异( P>0.05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Harris 评分结果比较有 差异( P<0.05 ) 。( 2 ) 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结果比较有 差异( P<0.05 ) 。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 相对于 内固定术, 髋关节置换手术虽然创伤大,手术时间长,但是患者术后可早期负重行走,恢复良好的全身健康状况,促进髋关节的早期功能恢复。

  • 标签: 老年 股骨近端骨折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肱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肱骨骨折患者49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诊疗情况.结果肱骨骨折发生率,年龄在〈60岁患者中男性显著高于女性,&gt;60岁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三部分骨折的发生率最高,占36.7%,其次为二部分骨折,占22.4%;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合并≤2种内科疾病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是肱骨骨折的高发人群,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为主要致伤原因,应根据其患者的临床特点合理选择治疗方案,以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临床特点 肱骨近端骨折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PFNA内固定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从2013年4月至2018年2月共采用小切口PFNA内固定股骨骨折患者46例。结果本组46例,平均随访18月,术后无切口感染、髋内翻、内固定松动及骨不愈合发生。结论小切口PFNA内固定股骨骨折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切口 PFNA内固定 股骨近端骨折
  • 简介:背景:目前,对于软组织条件允许的胫骨病例,多应用内固定治疗,如MIPPO,但费用高昂,而且由于胫骨软组织覆盖菲薄,易出现切口相关并发症.目的: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分析其应用指征、手术要点以及长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5例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2例,年龄16~57岁,平均39.3岁;其中闭合骨折13例,开放骨折2例.应用AO分型对骨折进行分型:A2型8例、A3型2例、B1型5例.手术在全麻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然后使用外固定支架对骨折进行固定.术后1、2、3、4、6、12、24个月进行随访.评估项目包括受伤至手术间隔、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天数、部分与完全负重开始时间、完全X线骨折线完全融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使用下肢骨折Iowa量表对受伤的膝关节从功能、疼痛、步态、稳定性、活动范围进行评分.结果:15例患者随访17~28个月,平均21.5个月,临床疗效满意.术后未出现切口愈合相关并发症,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10~18周,平均13.7周.X线片上骨折线完全融合时间为18~25周,平均21.5周.1例并发针道感染患者,经扩创及保持针道引流通畅8周后去除外固定架,钉道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根据Iowa评分,功能为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7%.结论: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骨折,可以灵活穿针与构型,能够规避胫骨不规则的形态对内固定造成的困难,通过减少对皮肤和软组织的剥离来降低皮肤坏死和切口感染的发生;外固定支架便于对开放伤口的处理和照料,更适用于开放性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率满意,功能理想,并发症率低.

  • 标签: 胫骨近端 骨折 外固定支架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股骨骨折PFNA内固定术,在基层医院无C臂情况下如何开展;方法治疗Russell-Tayor分类ⅡA型30例、IIB型25例,Fielding-Magliato分类II、Ⅲ型各25例。用1mm粗的克氏针紧贴股骨颈前沿打入股骨头内1.0cm,作为确定前倾角的导针,螺旋刀片位置在股骨颈下缘上1.0cm-2cm即股骨距处。术前在含髋膝关节的骨盆正位片上,测量大粗隆顶点至骨股颈下缘的距离减去1.0cm-2.0cm,则为大粗隆顶点至螺旋刀片进针点的距离。术中可根据此距离直接确定螺旋刀片的位置,也确定了主钉的插入深度。在大粗隆顶点前1/3与后2/3交界处,在冠状位沿股骨解剖轴向外展5°方向打入一枚1mm克氏针,此为扩髓的指示针;结论螺旋刀片在股骨距的位置打入固定牢靠,主钉位于股骨髓腔中央,无医源性骨折,克服了基层医院无C臂定位的困难,创伤小,简单实用,是一种基层医院的实用技术。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前倾角 螺旋刀片位置 主钉位置 床旁X光机 颈干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01月至2011年06月期间,行锁定钢板治疗的40例肱骨骨折患者病情、治疗及预后等资料,以观察锁定钢板治疗对该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及术后疗效考评,40例肱骨骨折患者优25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为95.0%;骨折愈合时间7~15周;出现感染、疼痛各1例,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疗效显著,且其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稳定性高、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肱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骨折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股骨骨囊肿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骨囊肿患儿23例,均给予手术治疗方法,术后1年随访,观察所有患儿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19例患儿行X线片检查,有骨组织替代征象,孔腔基本消失,毛玻璃样变化一致,为完全愈合。3例患儿部分愈合,X线片检查下可见有较多小囊残留,但孔腔逐渐缩小。另外1例患儿术后1年出现复发情况,诊断为病理性骨折,给予二次手术治疗方法,取骨诱导活性材料植入,治愈出院。结论股骨故囊肿患儿临床治疗中,主要需结合股骨解剖关系、囊肿大小与侵袭范围做手术治疗,并做好填充材料的选择,以此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 标签: 股骨近端 骨囊肿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锁定钢板对骨折进行常规手术治疗。术后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疼痛、生活情况、力量及Constant评分,并与对侧肩关节进行对照。每次随访时,拍摄肩关节前后位片及"Y"位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结果本组共106例肱骨骨折患者。其中,使用5孔钢板95例(90%),其余类型钢板11例(10%)。术后随访发现,患者受伤肩的活动度有明显的提高(P〈0.05)。术后12个月,肩关节前伸可达(132°±35°),外展(122°±39°),外旋(45°±23°),内旋(77°±21°);患肩的Constant评分为(70.6±13.7),达到健侧(83.0±8.0)的(85.1%±14.0%),并随时间推移有明显提高(P〈0.05)。在完成随访的93个患者中,25人(27%)出现了34例并发症,其中的18例(53%)并发症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而22例(65%)并发症是因手术操作导致的。结论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及老年性肱骨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尽管也有并发症的发生,但大多是由手术操作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 标签: 内固定 肱骨近端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股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股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观察其疗效。结果随访6-15月,骨折均顺利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股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骨折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2年5月,应用MIPO技术,采用肩外侧横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关节囊外手法将骨折复位后,将LPHP从切口内插入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性肱骨86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4例,三部分骨折36例,四部分骨折26例)。年龄56—89岁,平均69岁。术后应用Neer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术后8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月(平均30.7月),无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螺钉进入关节间隙、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3周(10—1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良62例,可18例,差为6例,优良率72.1%。结论应用MIPPO技术植入LPHP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肱骨患者,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及血运破坏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 标签: MIPO技术 老年人 骨质疏松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我院骨科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在我院随机抽取的34例肱骨骨折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分析这34例患者和4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随访观察得到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实施时间分别是(78.30±9.29)与(117.50±16.41)min;骨骼愈合时间是(17.63±4.22)与(17.21±3.05)w,活动功能评分是(92.37±5.27)与(79.73±7.20)分;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143.57±44.21)与(343.94±80.72)ml;手术开口长度是(7.83±1.26)与(13.07±1.64)cm,以上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锁定钢板固定组不良反应发生(8.82%)比传统手术组(22.5%)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临床上使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恢复功能活动更快,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疗效分析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治疗的54例老年性肱骨骨折患者,48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平均年龄61.8岁,均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最后对肩关节功能进行随访,观察肩关节活动范围及疼痛情况。结果48例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前屈上举(135±16)°,外旋(29±12)°,内旋(100±15)°。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指征和掌握手术操作技巧,应用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肱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临床效果。

  • 标签: 肱骨骨折 切开复位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的手术方法用于复杂肱骨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复杂肱骨骨折患者进行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52例患者进行人工置换治疗方法,为置换组;另外48例患者采取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治疗,为内固定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结果对于所有患者进行功能评价总有效率后,置换组患者的优良率和内固定组比较,没有很大的差异。结论肱骨复杂性骨折伤患病人首先手术治疗,必须要结合患者的骨折患伤类型,考虑患者的年龄、骨量以及全身的情况,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4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7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动力髋螺钉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pfna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需要的时间、手术出血量情况、骨折愈合需要的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需要的时间、手术出血量情况、骨折愈合需要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中动力髋螺钉治疗方式与pfna内固定治疗方式均是治疗股骨骨折的有效方式,但是pfna内固定治疗方式手术的时间更短、手术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的时间更短、关节功能恢复的更好,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pfna内固定治疗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骨折 临床应用效果 临床推广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与常规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60例肱骨骨折根据固定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住院天数,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结果术后Neer总评分比较显示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效果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常规手术组并发症多且复杂,有些多为多种同时发生。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锁定钢板 常规手术 肱骨近端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对老年复杂肱骨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 2018年12月上海市5所大型三级医院收治的297例老年复杂肱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1例,女176例;年龄65~85岁[(74.2±8.5)岁]。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76例,四部分骨折121例。入院后第2天填写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与焦虑因素问卷调查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参与制订)。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焦虑组(SAS>35分)和非焦虑组(SAS≤35分),其中焦虑组68例(其中7例非手术治疗),非焦虑组229例(其中7例非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治疗患者均行肱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率、住院时间。术后1年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同时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检测患肢腕关节骨密度改变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治疗患者均获随访10~28个月,平均13.6个月。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手术率分别为89.7%(61/68)和96.9%(222/229);住院时间分别为非手术(6.8±3.4)d、手术(10.2±2.8)d和非手术(4.2±1.6)d、手术(7.4±2.2)d(P均<0.05)。术后1年焦虑组和非焦虑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5.4%(46/61)和88.3%(196/222),患肢腕关节骨密度分别为(-3.1±0.5)SD和(-2.9±0.6)SD(P均<0.05)。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2%(5/61)和4.5%(10/222)(P>0.05)。结论焦虑对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的手术率、住院时间、术后肩关节功能改善和患肢骨密度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老年复杂肱骨骨折患者的焦虑干预应受到临床骨科医师重视。

  • 标签: 焦虑 肩部骨折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