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玺 刘莺 黄俊星 路平 巴一 邬麟 白玉贤 张述 冯继锋 程颖 李杰 温璐 袁响林 马长武 胡春宏 樊青霞 徐兵河 黄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 100021 现工作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日间化疗病区 100142,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450008,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225300,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 453100,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300060,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长沙 4100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150040,山东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济南 250117,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1A1(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食管鳞癌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ESWN 01研究中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组(伊立替康160 mg/m2,第1天;替吉奥胶囊80~120 mg/d,第1~10天;每14 d重复)的46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观察化疗期间出现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采用聚合链反应检测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型,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46例患者中,UGT1A1*6野生型(GG)、杂合突变型(GA)、纯合突变型(AA)患者分别为30、15和1例,UGT1A1*28野生型(TA6/6)、杂合突变型(TA6/7)、纯合突变型(TA7/7)患者分别为36、8和2例。仅有的1例UGT1A1*6纯合突变型患者出现3级迟发性腹泻,未出现骨髓抑制。2例UGT1A1*28纯合突变型患者,均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1例发生3级迟发性腹泻。UGT1A1*28突变型(TA6/7和TA7/7)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55.6%(5/9),高于野生型(TA6/6)患者[26.5%(9/34)]。结论中国食管鳞癌患者中,UGT1A1*6和UGT1A1*28纯合突变均十分少见(<5%)。给予伊立替康(160 mg/m2)联合替吉奥2周方案治疗后,纯合突变型食管鳞癌患者并不都发生严重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但对UGT1A1*6和UGT1A1*28纯合突变型患者仍需密切监测严重迟发性腹泻和骨髓抑制的发生,并及时作出剂量调整。

  • 标签: 食管鳞癌 伊立替康 不良反应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基因多态性 腹泻 中性粒细胞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1A1(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食管鳞癌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ESWN 01研究中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组(伊立替康160 mg/m2,第1天;替吉奥胶囊80~120 mg/d,第1~10天;每14 d重复)的46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观察化疗期间出现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采用聚合链反应检测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型,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46例患者中,UGT1A1*6野生型(GG)、杂合突变型(GA)、纯合突变型(AA)患者分别为30、15和1例,UGT1A1*28野生型(TA6/6)、杂合突变型(TA6/7)、纯合突变型(TA7/7)患者分别为36、8和2例。仅有的1例UGT1A1*6纯合突变型患者出现3级迟发性腹泻,未出现骨髓抑制。2例UGT1A1*28纯合突变型患者,均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1例发生3级迟发性腹泻。UGT1A1*28突变型(TA6/7和TA7/7)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55.6%(5/9),高于野生型(TA6/6)患者[26.5%(9/34)]。结论中国食管鳞癌患者中,UGT1A1*6和UGT1A1*28纯合突变均十分少见(<5%)。给予伊立替康(160 mg/m2)联合替吉奥2周方案治疗后,纯合突变型食管鳞癌患者并不都发生严重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但对UGT1A1*6和UGT1A1*28纯合突变型患者仍需密切监测严重迟发性腹泻和骨髓抑制的发生,并及时作出剂量调整。

  • 标签: 食管鳞癌 伊立替康 不良反应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基因多态性 腹泻 中性粒细胞减少
  • 简介: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结合公共大豆基因组数据库和大豆发育表达芯片数据获得大豆GST家族基因序列、蛋白序列和染色体位置等信息并进一步对基因的组织表达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豆中含94个GST家族基因,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将这些GST基因分成5个亚家族;定位分析表明,94个GST基因分布于大豆的16条染色体上。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4个不同发育阶段,大多成员至少在一个组织中表达,11差异表达的基因中有7在根中表达,另外4在其它部位优势表达,基因表达具有一定特异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GST家族的功能及其抗逆利用提供基础。

  • 标签: GST家族 全基因组筛选 分类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2008年7月16日,位于沙井和一北方永发科技园的海湾安防深圳工厂正式启用。上午11点举行了盛大的工厂揭幕仪式,整个工厂洋溢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帷幕由海湾集团董事长宋佳城和海湾安防公司总经理巨战明共同揭下。海湾安防深圳工厂共两层,总面积16000平方米,是海湾集团安防公司的生产基地,拥有着世界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生产线,将继续持续、

  • 标签: 海湾 工厂 安防 深圳 启用 GS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替普(rP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替普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瑞替普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TnT、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TnT、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rP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瑞替普酶 还原型谷胱甘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物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是很多生化反应的辅基,它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解毒、增强免疫力等等功能。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谷胱甘肽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谷胱甘肽 生产 应用 研究
  • 简介:采用离子注入的方法,将钴离子(Co)直接注入到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电极表面,制得纳米钴修饰电极(Co/ITO)。通过循环伏安法(CV)、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纳米钴修饰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以Co/ITO为工作电极,在0.1molL-1NaOH溶液中,峰电流与谷胱甘肽(GSH)浓度在1.0×10-7mol·L-1~2.0×10-6mol·L-1之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7mol·L-1。纳米钴修饰电极还体现了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用于实际样品中谷胱甘肽的检测。

  • 标签: 纳米钴 离子注入 修饰电极 谷胱甘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布立对重症晚期Burkitt′s淋巴瘤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晚期Burkitt′s淋巴瘤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降尿酸治疗方案分为拉布立组和传统治疗组,比较2组降尿酸治疗的效果及预后。结果共纳入晚期Burkitt′s淋巴瘤患儿29例,其中Ⅲ期13例(44.83%),Ⅳ期16例(55.17%)。就诊时最常见的症状为腹胀或发现腹部包块(13例,44.83%),其次为腹痛(7例,24.14%)。原发肿瘤最常见于腹盆腔(21例,72.41%),其次为头颈部(6例,20.69%)。拉布立组15例,传统治疗组14例,2组患儿入院时血肌酐、乳酸脱氢、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拉布立组患儿治疗24 h、72 h后血尿酸恢复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85.71%比25.00%,100.00%比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患儿肿瘤溶解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3%比64.29%,P=0.096),但拉布立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需肾替代治疗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8 d死亡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33.33%比85.71%,13.33%比64.29%,20.00%比78.57%,0比3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拉布立可有效降低重症晚期Burkitt′s淋巴瘤患儿血尿酸水平,减少急性肾损伤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拉布立酶 淋巴瘤 肿瘤溶解综合征 儿童
  • 简介:摘要组织蛋白s(Cysteinecathepsins,Cat-s)是在炎症期间由抗原提呈细胞分泌的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可与多种炎症介质相互作用,参与炎症的发生。本文就组织蛋白s在炎性疼痛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炎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Cat-s PAR2 TRPV4 CX3CL1 炎症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在逆转谷胱甘肽s-转移π(GST-π)介导的多药耐药中的作用,以及在MCF-7/ADR细胞中的可能机制。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至2020年。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评价补骨脂素的细胞毒性和多药耐药逆转活性。采用实时聚合链反应(RT-PCR)检测GST-π的表达,检测靶基因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GST-π蛋白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应用补骨脂素处理后,细胞内阿霉素药物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补骨脂素降低了治疗组GST-π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NF-κB抑制剂(SN50)可显著抑制乳腺癌MCF-7/ADR细胞中GST-π的表达。结论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GST-π介导的多药耐药发病机制之一。补骨脂素参与了逆转GST-π介导的多药耐药。GST-π介导的耐药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是NF-κB信号通路下游的关键因子。

  • 标签: GST-π NF-κB 多药耐药 乳腺癌 补骨脂素
  • 简介:摘要:GST材料在不同的相变状态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微纳米光纤具有非常小的模斑。本文研究了微纳光纤和GST光栅组成的新型光波导期间的特性,理论仿真可以得出:GST在非晶态时反射滤波谱的消光比比晶态时的大的多,反射谱的中心波长在非晶态时比晶态时小一些;随着光栅周期的增加,反射谱的中心波长发生红移;随着占空比的增加,反射谱的消光比会逐渐变小,对反射谱的中心波长漂移影响不大;随着微纳光纤半径的增加,反射谱的中心波长同样发生红移,消光比逐渐增加;随着耦合长度的增加,反射谱的消光比在随着耦合长度增加的过程中,先逐渐增大然后达到最大值。

  • 标签: 相变材料 微纳光纤 光栅 光波导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GST理论(通用系统理论)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三种主要教学策略:构建语境策略、丰富符号策略和关联意义策略。通过这些策略,教学不仅关注音乐的技术分析,还强调音乐与文化、情感和历史的联系。这种综合性教学方法旨在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并激发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 标签: GST理论 小学 音乐欣赏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单胺S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170例患儿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单胺S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结果两组的疗效和黄疸消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单胺S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消退快、疗效好。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复方甘草酸单胺S 联合 还原型谷胱甘肽
  • 简介: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肝癌高发区壮族人群谷胱甘肽转硫GSTM1和GSTT1的基因多态性在肝癌家族聚集性中的作用,以及一级亲属与先证者之间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1个广西扶绥县壮族肝癌家系76例,以及该地区21个对照家系68例,采用多重PCR技术和凝胶成像分析方法,对入选者GSTM1和GSTT1基因型进行检测,用ELISA法检测HBsAg,并将实验结果与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GSTM1基因空白型在肝癌家系组、对照家系组之间的频率分别为67.1%和36.8%(P=0.000);GSTT1基因空白型在肝癌家系组、对照家系组之间的频率分别为40.8%和19.1%(P=-0.005);GSTM1和GSTT1基因同时缺失在肝癌家系组、对照家系组的频率分别为31.6%和2.9%(P=0.000)。②将GSTM1及GSTT1基因同时表达型为基准计算两基因联合作用的危险度,GSTM1基因缺失GSTT1基因表达型、GSTM1基因表达GSTT1基因缺失型、GSTM1基因及GSTT1基因联合缺失型的OR值分别为0.102、0.210和3.092。(3)GSTM1基因空白型在先证者与其直系亲属之间的频率分别为71.4%和65.5%(P=0.620),GSTT1基因空白型在先证者与其直系亲属之间的频率分别为47.6%和38.2%(P=0.454)。GSTM1和GSTT1基因同时缺失在先证者与其直系亲属之间的频率分别为33.3%和30.9%(P=-0.8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STM1和GSTT1基因的多态性与肝癌家族聚集性相关;(2)GSTM1和GSTT1基因联合缺失与HCC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且两基因可能具有协同作用;③直系亲属与先证者HCC发生率无差别。

  • 标签: 肝肿瘤 谷胱甘肽转硫酶M1 谷胱甘肽转硫酶T1 家系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1(GPX1)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4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产妇48例为对照组,分别取两组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进行分析测定,对两组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出血量、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测定发现,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对照组大于观察组(P<0.001),观察组收缩频率及活动力均较对照组低(均P<0.001);对照组出血量为(286.71±56.38)ml,观察组为(597.84±87.62)ml,观察组出血量更大(P<0.001);经过比较发现,观察组平滑肌组织中GPX1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NF-κB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对子宫平滑肌中GPX1水平及NF-κB水平进行有效调节,能够提高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进而抑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产妇 子宫平滑肌组织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 NF-κB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谷胱甘肽注射液(阿拓莫兰)对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34例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类治疗组34例(阿拓莫兰1.8g/d,静脉滴注,14d为一疗程),对照组11例(维生素C2.0g,ATP20mg,辅酶A100U,1次/d,静脉滴注,疗程同上)。结果:第一疗程(14d)后症状改善率治疗组为85.0%(29/34),对照组为40.4%(5/11);转氨酶恢复至正常者治疗组占73.5%(25/34),对照组为33.3%(4/11),P<0.01。第二疗程后症状改善率治疗组为94.0%(32/34),对照组为53.6%(6/11),P<0.01;转氨酶恢复至正常者治疗组占88.2%(30/34),对照组为63.6%(7/11),(p<0.05)。结论:阿拓莫兰注射液对酒精性肝病患者转氨酶异常有良好治疗作用。

  • 标签: 谷胱甘肽 酒精性肝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防治注射用谷胱甘肽引发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服用注射用谷胱甘肽后引起过敏反应时的临床表现。结果注射用谷胱甘肽轻则表现为大面积皮疹,重则还可能会引发过敏性休克,因此注射用谷胱甘肽引起过敏反应的防止以及出现过敏反应后的对症治疗应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结论应重视应用注射用谷胱甘肽时引发的不良反应,用药时更加密切关注患者,以便于最大程度减少其不良反应所造成的危害。

  • 标签: 注射用谷胱甘肽 过敏反应 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