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精神病患者常见的潜在护理问题应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先预防后治疗,防患于未然。结果对住院精神病人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护士独立思维与工作能力,降低了医疗纠纷。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精神病人 危险行为
  • 简介:被允许的危险理论的产生与过失犯罪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能较好地解释某些同时具有危险以及“社会相当性”的行为在刑法上的正当性与合法性。被允许的危险理论能够阻却犯罪的成立,所以存在如何将其嵌入犯罪构成要件中的问题。这也导致了被允许的危险理论与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但从被允许的危险理论的产生背景以及其对限制过失责任范围成立的效果上来说,将其视为阻却过失责任的理论即放入责任这一阶层中应当是恰当的。

  • 标签: 犯罪构成要件 社会相当性说 新过失论 旧过失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和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将416例行冠脉造影检查并确诊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冠心病组(年龄≤40岁)和老年冠心病组(年龄≥60岁),两组间需对比的主要因素包括血脂、血压、血糖、体重、吸烟、酗酒、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等。结果(1)青年组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家族史及以急性心梗为首发症状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老年组。(2)青年组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明显低于老年组。(3)冠脉造影青年组单支病变者多于老年组,双支病变者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三支病变者青年组低于老年组。结论吸烟、酗酒、高血脂、肥胖、冠心病阳性家族史是青年组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且青年组冠心病患者多发病较急,常以急性心梗起病,冠脉造影结果以单支病变为主。

  • 标签: 冠心病 青年 老年 危险因素 冠脉病变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水平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测定39例高血压患者、27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和对照组20例健康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47.1±12.9)>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4.3±9.4)>健康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6.7±6.3)。高血压合并脑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有关联性。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高血压 脑卒中
  • 简介:据波兰媒体近日报道,波兰罗兹省一名喝醉酒的孕妇生下醉酒婴儿,目前母子暂无生命危险。据罗兹省警察局发言人考茨卡介绍,该省马佐维耶茨基市一名24岁孕妇酒后被人送到医院。经检测,该孕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百毫升26毫克。鉴于孕妇及婴儿均为对酒精敏感对象,且该孕妇预产期仅剩两周,医院决定立即实施剖腹产手术。经检测。刚出生的男婴血液中酒精含量为百毫升46毫克。医院方面称,尽管目前婴儿生命体征尚稳定。

  • 标签: 生命危险 孕妇 婴儿 醉酒 波兰 母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防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在神经内科预防跌倒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跌倒评分表对患者进行危险程度的评估,根据分值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实施护理干预。结果2012年2月到9月我科共收治患者750人,共发生跌倒1例,跌倒发生率为0.13%,大大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结论防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预防跌倒具有可靠性、有效性。

  • 标签: 防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 神经内科 跌倒 预防
  • 简介:根据欧洲泌尿外科指南介绍,中危(Ta~1,G1~2)和高危组(T1G3,CIS)尿路上皮癌患者,在初次TURBT术后4~6周再切除证实有残余肿瘤者最高可达80%。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初次TURBT的残余肿瘤危险

  • 标签: TURBT 残余肿瘤 再切除 预测参数 术后 危险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了解致病菌的种类从而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法选择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ICU治疗的80例本市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分析80例患者肺部感染原因。结果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高龄、昏迷时间长、机械通气时间、基础病等。结论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ICU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复发、再发性和重现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探索不同抗生素治疗方案对腹膜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0年1月至2001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住院腹膜透析病人95例,按是否发生腹膜炎分为腹膜炎组和非腹膜炎组。其中腹膜炎组又分为复发组、再发组、重现组和单发组。记录每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慢性病、肠道功能紊乱情况、腹透液培养及药敏试验及常规化验检查。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状况、致病菌和三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转归。结果在选取的95例中,37例未发生腹膜炎,58例发生腹膜炎,包括单发45例,复发8例,再发4例,重现1例。病原菌培养阳性49例次,阳性率为84.48%。革兰氏阳性菌30例次,占51.72%;革兰氏阴性菌16例次,占27.59%,其中肠源性细菌感染14例次;真菌3例次,占5.17%。革兰氏阳性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13例次。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杆菌所占比例最高,9例次。复发性和重现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而再发性腹膜炎为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头孢他啶+头孢唑林组与头孢他啶+万古霉素组的治愈率、拔管率没有明显的不同,头孢唑林仍可作为G+菌感染者临床首选药物,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利福平,但应注意万古霉素的耐药情况。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抗生素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乙肝(HBV)发展为肝癌(HCC)的危险因素,并且对乙肝合并肝癌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乙肝合并肝癌的患者76例,对危险因素进行观察。结果在本组研究中,我们发现肝癌家族史、吸烟史、糖尿病、没有接受过抗病毒治疗、其他肿瘤家族史、性别(男)为乙肝发展为肝癌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乙肝患者必须重视相关的危险因素,以避免肝癌的发生,对乙肝合并肝癌患者需要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

  • 标签: 乙肝 肝癌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手术中压疮指的是患者在手术后发生的压疮,术后1~3天是高发期。为了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手术时常常需要取患者各种体位,且手术的过程中无法随意改变患者的体位来缓解局部组织的压力,加上术中的出血以及皮肤潮湿等多种因素,改变了皮肤的应激能力,所以说手术类患者是压疮的高发人群1。

  • 标签: 手术 压疮 危险因素分析 护理对策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发病6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可能引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85例患者中17例继发ICH,其中7例为HI,10例为PH,8例发生SCIH,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水平下降,肢体无力症状加重以及血压增高。通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发现溶栓前ESS评分、心房纤颤以及CT早期缺血改变是继发ICH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与患者的溶栓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T早期缺血改变以及心房纤颤具有密切相关性。

  • 标签: 溶栓治疗 脑梗死 脑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所发生的115例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住院天数、切口长度、年龄、手术种类等都是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预防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应用PVP治疗OVCF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20例患者的356节椎体,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类型、手术情况等对PV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结果:356节椎体中共有39节(10.9%)发生邻近椎体骨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体数量、骨折部位特别是胸腰段骨折,与邻近椎体骨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PV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较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体数量,胸腰段骨折是PVP治疗OVCF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症 邻近椎体
  • 简介:摘要护士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护士每天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之中,特别是ICU的护士,其面临的职业危害程度更大,职业危险因素不仅损害了护士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提高与进展。通过对ICU护士护理工作所遇到的危险因素的客观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和防护措施,以保证ICU护士的安全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ICU护士 职业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患者常因意识障碍尿失禁尿潴留等原因需留置导尿管,对解除患者痛苦,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减轻尿液对皮肤的刺激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因各种原因易致导尿管滑脱而增加患者痛苦及费用,我们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降低了留置导尿管滑脱的发生率。

  • 标签: 滑脱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在泌尿外科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65岁以上的174.8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869)和观察组(n=879),观察组应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跌倒危险方面的评估,对评估≥4分者,启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跌倒的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老年住院患者应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可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强护士风险识别能力,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跌倒 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 泌尿外科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室环境对技师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综合文献并分析环境存在的有害因素,提出了重在防护的相应措施。结果单采血小板室内的多种有害因素都可通过相应的防护,避免或减少对技师身心造成危害。结论单采血小板室技师的健康问题应予高度重视,积极的防护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单采血小板室 危险因素 防护
  • 简介:目的了解合肥市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流行特征,探讨幼托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现场调査合肥市2012年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情况,随机抽取60家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幼托机构,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抽取同时期未发生聚集性疫情的60家幼托机构,探讨手足口病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危险因素。结果全年共发生220起聚集性疫情,其中210起发生在幼儿园,其余10起发生在家庭和社区。手足口病高发期间,聚集性病例未及时隔离,户外组合玩具数量多,住宿房间拥挤,托幼机构教师防治知识知晓率低对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有促进作用。疾控部门对聚集性疫情采取防控措施早,疫情规模越小。结论落实手足口病综合防治措施能够推迟、减少甚至杜绝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中的蔓延。

  • 标签: 手足口病 聚集性发病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