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研究 2015 年 4 月至 2017 年 5 月期间接收的 80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划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运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观察组运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分析不同手术治疗下的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优良率上,观察组 57.5% ,对照组 52.5% ,组间对比没有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上、术后 VAS 疼痛评分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功效,其中有限清理术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速度,降低术后疼痛度。

  • 标签: [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在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护理的12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抽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切口感染。结果在研究中可以看出,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00%显著高于常规组80.00%,护理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6.67%显著低于常规组20.00%,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使用手术室护理的方式,可以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概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时间为2018年1月—12月,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00%,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1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手术室护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行以协同护理模式的感染率和满意度。方法择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协同组,每组各63例,常规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干预,协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以协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感染率与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协同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协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行以协同护理模式不仅可以降低感染率,还可以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膝关节置换手术 感染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假体周围感染关节置换术后严重且难治的并发症,针对不同感染特点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一期翻修因其在治疗周期、功能恢复、并发症、费用方面的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与研究。把握适应证与禁忌证、综合分析挑选适宜的患者、做好术中细节处理与术后抗感染治疗,每一个环节对于降低感染复发率都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对一期翻修术应用要点进行阐述,并对经典及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

  • 标签: 生物假体 感染 综述 假体周围感染 一期翻修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PC/MPV)和血小板压积(PCT)对诊断慢性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的441例患者资料。根据病种不同分为慢性PJI组和假体无菌性松动组。慢性PJI组147例(髋86例,膝61例),男64例,女83例;中位年龄为66(54,72)岁。假体无菌性松动组294例(髋210例,膝84例),男98例,女196例;中位年龄为63(49,7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CRP、ESR、PC、PC/MPV和PCT水平,记录上述指标诊断慢性PJI的最佳截断值、敏感度及特异度。通过比较各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及联合诊断试验分析结果来评价5种指标的组合对慢性PJI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除性别、关节翻修部位外,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慢性PJI组患者的CRP、ESR、PC、PC/MPV和PCT水平显著高于假体无菌性松动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ESR、PC、PC/MPV和PCT诊断慢性PJI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05 mg/L、38.5 mm/h、288×109/L、29.34、0.33%,敏感度分别为83%、71%、44%、44%、33%,特异度分别为85%、86%、84%、84%、90%,AUC分别为0.868、0.822、0.688、0.696、0.659。CRP+ESR+PC+PC/MPV+PCT、CRP+PC+PC/MPV+PCT的AUC分别为0.871、0.882,敏感度分别为80%、84%,特异度分别为86%、84%;与ESR、PC、PC/MPV和PCT单独诊断慢性PJI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ESR联合PC、PC/MPV及PCT对慢性PJI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但PC、PC/MPV及PCT单独诊断慢性PJI的价值有限。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C反应蛋白质 红细胞沉降率 假体相关感染 血小板计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链球菌感染在与儿童附着点炎症相关的关节炎(E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ERA患儿136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少关节型和RF阴性多关节型患儿272例,比较2组链球菌感染差异,并将ERA患儿分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阳性组、阴性组,对2组间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链球菌感染在ERA患儿中的意义。统计学方法主要包括 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纳入的136例ERA患儿中链球菌感染率高于同期272例JIA(少关节型和RF-多关节型)患儿(17.6%与9.5%,χ2=5.52,P=0.019)。在ERA患儿中,ASO阳性组和ASO阴性组进行组间临床资料分析,2组间HLA-B27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18/24)与49.1%(55/112),χ2=5.33,P=0.021],2组间四字征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与67.0%(75/112),χ2=10.61,P=0.001],2组间骶髂关节X线/CT影像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O阳性组骶髂关节影像学Ⅲ级改变患儿明显多于ASO阴性组[68.2%(15/22)与28.4%(29/102),χ2=12.49,P<0.001]。ASO(对数)与骶髂关节影像学分级改变有弱相关性(r=0.26,P=0.005)。结论ERA患儿对链球菌易感,链球菌感染后患儿容易出现骶髂关节受累,且受累程度可能更重,提示A族溶血性链球菌可能在ERA骶髂关节破坏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抗链球菌溶血素 HLA-B27抗原 骶髂关节炎 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优质护理对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感染的效果及措施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主体,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奇偶性将患者均分,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实验组患者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行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感染率更具有优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差异性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行手术室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发生感染,从而使患者的手术质量得到保证,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术室优质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对我院骨外科107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成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8%,I期愈合率为98.2%,分别优于对照组的6%、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实施系统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切口感染发生,实现切口良好愈合。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术 切口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细菌分布特点、耐药情况及药物治疗,为治疗假体周围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60例发生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各30例,其中G^+菌51例,G^-菌6例,真菌3例,葡萄球菌属为主要检出菌,共45例,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患者根据药敏选择用药,疗效确定。结论:G^+球菌为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正确选用抗菌药物,同时做好患者用药教育,保证治疗疗程,可有效提高治疗疗效。

  • 标签: 假体周围感染 细菌 耐药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我科2014年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肺功能锻炼指导、术前功能锻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感染、规范的引流管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切口I期愈合,均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满意度100%;而2012年进行的同种手术80例,术后切口感染5例,满意度91.7%。结论密切的病情观察、严格的无菌操作、早期的功能锻炼以及加强环境管理、积极治疗原有感染及控制原发病,能有效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置换 人工关节 切口感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加强预见性护理对术后感染的控制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60例全髋关节置换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对感染的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感染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感染率为33.33%,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而观察组则分别为6.67%与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帮助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更好恢复,对控制感染有益。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时间为2018年1月—12月,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00%,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1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手术室护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应用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坏死、假体外露、关节深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9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应用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因切口坏死、假体外露、关节深部感染的7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69±4)岁。在接受肌瓣转移治疗前,7例患者中5例施行过至少1次清创手术,均因感染复发而失败,出现假体外露、关节深部感染。创面及关节液细菌培养阳性的4例,关节液为脓性而细菌培养阴性者3例。膝关节X线片检查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带,无松动下沉征象。结果7例患者随访7~39个月,平均16.5个月。皮瓣与植皮成活,无疼痛、肿胀、窦道、血肿形成。患肢外形接近正常。1例轻度跛行,其余行走功能接近正常。1例在术后5个月感染复发,取出假体,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旷置6个月后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26个月未见复发。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KSS)评估,优4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延期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坏死、假体外露、关节深部感染的有效方法。对于病程较长、假体未松动的慢性关节深部感染,可以保留假体、闭合创面、控制感染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关节感染 腓肠肌肌瓣 假体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护理配合度、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提高其护理配合度、术后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效果理想,值得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护理配合度、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提高其护理配合度、术后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效果理想,值得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6例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单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内容基础上,同步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后的切口愈合情况、术后感染情况及住院治疗时间。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其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其住院治疗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手术室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表现,提升切口愈合效果,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感染 预防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对其术后感染情况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80例我院于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手术室护理可有效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少泌尿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感染 预防 髋关节Harri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