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以及降低并发症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70例,根据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所有患者都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阿仑膦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IMT增厚的增加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不同部位的BMD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各部位BMD都有所升高,但是观察组的B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IMT增厚增加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能够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骨质疏松 阿托伐他汀 阿仑膦酸钠 并发症风险
  • 简介:目的:通过贝沙坦(南京京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与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比研究来评论贝沙坦(国产)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3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被随机、双盲分为两组,经口服安慰剂2周后,分别每日口服1次贝沙坦75~150mg(A组)或缬沙坦80~160mg(B组),治疗4周,观察用药前后坐位血压、心率变化,对比用药前后实验室检查,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贝沙坦组舒张压降低13.3±8.7mmHg,缬沙坦组舒张压降低16.5±9.3mmHg.总有效率A组为76.0%,B组为84.0%.在药物的初始剂量下即能达到有效血压控制的患者数A组为72.0%,B组为68.0%.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11.54%,B组为14.81%.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压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心率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降压幅度与总有效率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贝沙坦75~150mg,每日1次,对轻、中度高血压病降压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

  • 标签: 伊贝沙坦 高血压
  • 简介:目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中Bcr—Abl酪氨酸激酶可导致Bcl—xL的表达增高,将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马替尼与Bcl—xL抑制剂(-)棉酚联合应用,观察对Bcr—Abl阳性的白血病细胞K562的影响。方法1.MTT法检测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抑制。2.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3.DNA断裂片段形成检测细胞凋亡:4.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凋亡比率。结果:(-)棉酚单用在20μmol/L可导致K562细胞凋亡;0.5μmol/L马替尼与5μmol/L(-)棉酚合用导致细胞凋亡。结论马替尼与(-)棉酚合用导致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为进一步的机理探讨和将来临床上联合应用马替尼与(-)棉酚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K562细胞凋亡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伊马替尼 凋亡作用 棉酚 白血病细胞K562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行雷贝拉唑+托必利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RE患者,“双盲法”分基础组(雷贝拉唑,n=20)、科研组(雷贝拉唑+托必利,n=20),两组疗效比较。结果:用药前比较血清指标、症状积分及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用药后较基础组,科研组MOT、GAS指标更高,TBA指标更低;症状积分更低;GSRS值更低,GIQLI值更高,有效率更高,P

  • 标签: 雷贝拉唑 伊托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症状积分 临床疗效
  • 简介: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水解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降低细胞内第二信使的含量,进而影响下游信号转导,调节细胞内的生命活动。磷酸二酯酶2(PDE2)是磷酸二酯酶大家族的成员之一,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广泛,尤其在海马和杏仁核部分密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DE2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调节,而相应的PDE2抑制剂可能具有治疗抑郁、焦虑和学习记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前景。本文综述了PDE2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在治疗相关疾病的应用。

  • 标签: 磷酸二酯酶2 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鸟 中枢神经系统 学习记忆
  • 简介:肾中上腺素受体介导内源性儿茶酚氨的作用并显示可以影响神经原的发育。微管相关蛋白-2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其磷酸化参与调节神经突起的生长和神经原的可塑性。本研究拟观察肾上腺素对分化的PC12细胞中MAP-2的磷酸化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理。实验中我们发现肾上腺素可以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地促进分化的PC12细胞中MAP-2C丝氨酸136位的磷酸化水平。

  • 标签: 微管相关蛋白-2 PC12细胞 磷酸化水平 肾上腺素 诱导分化 细胞骨架蛋白
  • 简介:目的探究过表达或下调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2(MTERF2)基因对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未转染HeLa细胞,阴性对照1和2组分别转染p3×FLAG-CMV-14和pSi-NK,实验1、2和3组分别转染pCMV-MTERF2-FLAG、pSi-MTERF2-1和pSi-MTERF2-2。比较MTERF2蛋白在各组HeLa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分别检测各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Ⅴ酶活性、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线粒体跨膜电位、细胞内ATP含量以及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1组MTERF2蛋白的表达比空白对照组高,实验2和3组MTERF2蛋白的表达水平比空白对照组低(P<0.01)。与阴性对照2组比较,实验1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Ⅲ、Ⅳ、Ⅴ相对酶活性以及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P<0.01,P<0.05),线粒体ROS水平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的线粒体RCR和细胞内ATP含量下降(P<0.01)。而实验2和3组上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或阴性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MTERF2基因能显著抑制子宫颈癌HeLa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性,下调MTERF2基因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性无显著影响。

  • 标签: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2 宫颈肿瘤 线粒体 氧化磷酸化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季节性流感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104例季节性流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 52例。参照组单一采用碳酸奥司他韦颗粒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症状消退时间、症状消退积分。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 为 96.15%,显著高于参照组的 82.69%,实验组的退热、咳嗽消退时间快于参照组,症状总积分小于参照组 (P<0.05);所有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氨酚黄那 敏颗粒治疗小儿季节性流感,疗效确切,可促使患儿症状快速消退,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磷酸奥司他韦 小儿氨酚黄那敏 小儿季节性流感 效果观察
  • 简介:这期研修,是由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受北京军区委托,历经一年多时间的筹备,于一九九六年九月三日至九月二十六日举办的,培训根据新时期部队基层药材工作任务的重点、特点与难点,讲授了军队药材供应管理、医院药械管理、战储药材管理、营连药材管理、药政法规知识、电子计算机在军队药材管理中的应用等课程,进行了新时期药学专题讲座和经验信息交流。整个课程安排顺应形势、结合实际、突出重点。

  • 标签: 医院药房 药材管理 军队药材 新时期 部队基层 研修班
  • 简介:【摘要】 一例44岁女性突发头晕、左侧肢体乏力5小时,诊断右侧丘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应用替罗非20个小时后出现出血及极重度血小板减少。予以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血小板,3小时后血小板回升,2天后血小板正常。

  • 标签: 替罗非班 脑梗 血小板极减少
  • 简介:目的观察替罗非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及其他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对NSTEMI安全有效。

  • 标签: 替罗非班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盐酸替罗非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我院将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80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医护人员在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治疗方案(口服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及他汀类药物),同时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盐酸替罗非进行治疗,并观察2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总概率及TIMI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总概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TIMI血流总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予以替罗非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较为可观,如配合其他药物及PCI一同治疗时,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及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从而对患者身体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盐酸替罗非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功能 TIMI血流分级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目的是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注射剂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4月为时间节点,选取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参与研究,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接受常规治疗的75例患者纳入参照组,另外接受替罗非注射剂治疗的7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替罗非注射剂治疗的效果。方法: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后实施,选择于本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诊的6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进行组别划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选择肝素及替罗非注射剂进行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血流分级及血小板活动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血流分级3级比例高,0级比例低,且PACI、CD62P水平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替罗非进行治疗,可让患者的血流分级情况起到改善作用,限制血小板活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

  • 标签: 替罗非班注射剂 急性心肌梗死 肝素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分别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对小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取2011年4月—2016年1月于渭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癫痫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每组各32例,分别使用丙戊酸钠、奥卡西平或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3组患儿均治疗16周。对3组患儿临床疗效、脑电变化情况、认知功能变化情况以及用药安全性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A、B、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88%、78.13%、90.63%,C组高于A、B组,但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治疗时间延长,3组患儿痫样放电好转率逐渐升高。C组好转率高于B组更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前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FIQ)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B、C两组均较治疗前得分显著升高,且高于同期A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3%,B组为12.50%,C组为3.1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丙戊酸钠、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小儿癫痫疗效相当,但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脑电功能及小儿认知功能改善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且以左乙拉西坦的安全性更高,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癫痫 丙戊酸钠 奥卡西平 左乙拉西坦 认知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减轻慢性不可预见刺激(CUS)致大鼠抑郁行为是否与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有关。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G),模型组(MG),丙戊酸钠灌胃正常组(VAPC)和丙戊酸钠灌胃模型组(VAPM)。以开场试验和强迫游泳试验评价大鼠焦虑抑郁行为;采用常规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大脑皮质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CG组相比,MG组大鼠开场试验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明显降低,强迫游泳试验不动时间显著延长,MDA含量升高,SOD及CAT活力明显下降,海马BDNF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给予丙戊酸钠可明显阻遏上述变化,但对正常大鼠无明显影响。结论:CUS致大鼠焦虑抑郁行为与体内氧化及抗氧化失衡,海马BDNF表达减少有关;丙戊酸钠能阻遏这种变化,从而显示减轻CUS所致大鼠焦虑抑郁行为作用。

  • 标签: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见刺激 丙戊酸钠 氧化应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比较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IA组)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组)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住院总费用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选取了102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别给予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的一疗程(3+7)模式治疗,统计治疗效果和住院期间各项费用,结果IA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均高于DA组(60.00%vs.30.56%,86.67%vs.69.44%),虽然达比星的费用远高于柔红霉素,IA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显著高于DA组(P〈0.05),但成本效果分析显示IA方案优于DA方案,也就是说在与阿糖胞苷联用时,达比星与柔红霉素相比更为有效、经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伊达比星 柔红霉素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尤其是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方案(FOLFIRI)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显著。但由于立替康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明显的个体差异,该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立替康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受多种酶的影响,其中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l(UGT1A1)在立替康体内代谢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但随着深入研究,立替康及其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在预测立替康相关不良反应甚至个体化给药方面与基因多态性检测同样重要。因此,本文就影响立替康个体化治疗的因素作一综述。

  • 标签: 伊立替康 UGT1A1 血药浓度 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