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套大鼠临床体外灌注(EVLP)系统并评估多种缺血条件下供体外功能。方法24只大鼠心脏停搏后,供或3 h冷缺血(C3 h组,n=6),或1 h热缺血后2 h冷缺血(W1 h组,n=6),或2 h热缺血后1 h冷缺血(W2 h组,n=6)。供均在体外常温灌注并通气3 h,评估顺应性、血管阻力、氧合指数等生理功能。各组差异采用2-way ANOVO分析,Dunnett’s法分析时间因素或Sidak’s法分析不同保存条件。EVLP后定量毛细血管周围水肿、组织和肺泡灌洗液中生物损伤标志物含量。各组差异采用1-way ANOVO及Tukey’s(正态分布数据)或Kruskal-Walllis(非正态分布数据)矫正。结果3 h EVLP后,W2 h组顺应性低于C3 h组[(0.31±0.11) ml/cmH2O比(0.80±0.08) ml/cmH2O,F=0.656,P<0.01]。W2 h组间质水肿,水增加[(6.288±4.060) g,F=5.636,P<0.01],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30.78±11.79) mg/ml,F=6.290,P<0.01]和乳酸脱氢酶(6.07±1.05,F=22.67,P<0.01),3-硝基络氨酸[(16.26±2.61) nmol/ml,F=7.457,P<0.01]水平高于C3 h组。结论本常温EVLP模型可对供进行体外功能和损伤生物标记物的定量分析,反映不同程度的热缺血损伤。

  • 标签: 体外肺灌注 肺缺血损伤 模型,动物
  • 作者: 王小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1-11-09
  • 出处:《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1年 第6卷 第3期
  • 机构:长江航运总医院,湖北 武汉430000
  • 简介:目的:分析在慢阻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对改善功能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我院治疗慢阻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功能差异。结果:经过护理,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3.66±4.36)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1.82±0.64)L、用力肺活量(FEV1/FVC)为(67.53±4.45)%,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具有更好的改善患者功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慢阻肺;优质护理;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医学实验目的为分析慢阻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对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出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在本院就诊的慢阻患者,共计12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舒适护理和以往的常规护理,实验完全结束后,采用专业数据表,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功能康复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经实验数据比对可知,采用舒适护理的患者的功能远高于常规护理(P<0.05),成果更显著。结论:舒适护理在慢阻患者的恢复过程中,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功能,增强了医患间的互动,患者的心理状况也由此变好,恢复速度比以往更加迅速,故而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方面。

  • 标签: 慢阻肺 舒适护理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慢阻呼吸衰竭者行不同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筛选118例老年慢阻呼吸衰竭者,均符合入选标准,有59例行全面优质护理,有59例行一般护理,前者为干预组,后者为一般组,样本纳入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检测血气指标及功能。结果:干预前测定的血气指标数据和常态分布不符,P>0.05。干预后测定的血气指标数据和常态分布相符,在干预组优,P0.05。干预后测定的功能数据和常态分布相符,在干预组高,P

  • 标签: 护理模式 呼吸衰竭 临床影响 慢阻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气指标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取65例研究样本(即: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2月接诊老年慢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抽签分为实验组(综合护理,n=32)和常规组(常规护理,n=33),观察功能变化,对比血气指标。结果:护理后,实验组SaO2(93.04±6.14),PaO2(76.07±2.50)mmHg,高于常规组,PaCO2(68.76±2.07)mmHg,低于常规组,且功能指标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老年慢阻合并呼吸衰竭护理中,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血气、功能指标,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借鉴。

  • 标签: 肺功能 护理方法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阻塞性疾病(慢阻,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后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将本院(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8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按治疗形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9)与探讨组(n=29),常规治疗用于对照组中,基于此,盐酸氨溴索治疗用于探讨组中,就2组症状缓解及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作出客观评价。结果:对比高热、胸闷、咳嗽、肺部啰音等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探讨组偏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COPD合并肺部感染 盐酸氨溴索 症状缓解时间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全面功能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为首要目的,另观察将其应用在高龄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中,分析对其通气指标的影响价值。方法 以随机抽取法在2019.1月-2020.12月期间,择本院1000例高龄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再以自由抽签的形式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对两组采取不同护理措施,以明确的数据为标准并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实验组各项数据显示均良好,其通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说明护理效果显佳,生活质量随之提升,以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达100%,引用统计学予以分析,检验结果(P<0.05)差异性较大。结论 对高龄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实施全面功能康复护理方案,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在缓解患者通气指标的同时,改善了患者呼吸状况,进而大幅提升其生活质量,增进康复的进程,与此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提倡大规模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龄慢性阻塞性肺 全面肺功能康复护理 肺通气指标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简易功能筛查结合慢阻问卷调查在早期发现慢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罗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且参与调查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简易功能筛查结合慢阻调查问卷检查出来的142例慢阻患者作为A组,非慢阻的358位受试者作为B组,对比两组人群的一般资料,从而得出罹患慢阻的单因素危险因素。结果:经检查,500例居民中,共有142例检查出慢阻,查出率为28.4%,年龄、性别、BMI、粉尘接触史、吸烟史为慢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简易功能筛查结合慢阻问卷调查能够在早期有效的对慢阻高危群体起到筛查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早期诊断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慢阻肺 肺功能筛查 慢阻肺调查问卷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腔镜下段与楔形切除术治疗磨玻璃结节的短期预后。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磨玻璃结节患者99例,依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胸腔镜下段切除术,观察组49例行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术。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短期预后、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病例。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8.982、5.730、6.702、14.421,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 d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术后1 d(t=5.523、10.740,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5.66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12%,3/49)低于对照组(16.00%,8/50),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445,P=0.118)。结论胸腔镜下段与楔形切除术治疗磨玻璃结节短期预后良好,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术手术损伤较小,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

  • 标签: 胸腔镜 磨玻璃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变应性支气管曲霉菌病(ABPA)不同影像分型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功能等特点,提高ABPA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的影像学不同分型的ABPA患者的临床、血清学、功能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44例影像学不同分型的ABPA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息、咳嗽、咯痰,伴有咯血。11.4%的患者误诊结核或肿瘤,6.8%的患者过去曾接受过不适当的抗结核治疗。ABPA伴高衰减黏液栓型(ABPA-HAM)组较ABPA伴支气管扩张型(ABPA-B)组及ABPA血清型(ABPA-S)组患者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ABPA-HAM组曲霉特异性IgE较ABPA-S组明显升高(P<0.05)。ABPA-HAM组较ABPA-B组及ABPA-S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明显,受累的段明显增多(P值均<0.05)。结论ABPA-HAM组患者病情更加严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和曲霉特异性IgE水平更高,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明显。早期对哮喘患者进行ABPA特异性检查的筛查,加强哮喘患者的随访,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曲霉菌病,变应性支气管肺 曲霉菌属 IgE 支气管扩张症 高密度黏液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补化瘀通络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6年1月-2019年5月本院120例慢性P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补化瘀通络汤。2组均治疗4周。采用功能仪测定FVE1、FVC,采用凝血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采用ELISA法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B1, HMGB-1)、肌钙蛋白(troponin, cTnI);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 (56/60)、对照组为78.3% (47/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1,P=0.018)。治疗后,研究组FVE1 [(1.74±0.26)L比(1.55±0.29)L,t=3.779]、FVC [(66.73±7.54)%比(58.69± 6.32)%,t=6.330]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FIB水平[(2.85±0.30)g/L比(2.36±0.31)g/L,t=8.798]、PT [(15.31±0.73)s比(11.27±0.52)s,t=34.915]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D-二聚体[(0.66±0.23)mg/L比(1.18±0.32)mg/L,t=9.447]、HMGB-1[(3.59±0.75)μg/L比(6.14±1.28)μg/L,t=13.280]、cTnI[(0.62± 0.26)μg/L比(1.02±0.26)μg/L,t=8.89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8/60)、研究组为15.0%(9/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793)。结论补化瘀通络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慢性PE患者的功能及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肺栓塞 慢性病 补肺化瘀通络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与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用于侵袭性曲霉菌病(IPA)诊断临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 411例疑似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送检BALF-GM检测95例,送检血清GM检测2 394例,分析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情况,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BALF-GM与血清GM单用或联合应用诊断效能。结果78例同时送检BALF-GM和血清GM检测,两者均为阳性22例,临床确诊符合率为95.45%(21/22);BALF-GM和血清GM检测均为阳性患者临床确诊符合率显著高于两者均为阴性及任一检测为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ALF-GM与血清GM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高于两者单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6%、87.96%、94.40%、91.25%。免疫功能正常者BALF-GM检测阳性诊断IPA敏感度高于血清GM检测阳性;免疫功能异常者血清GM检测阳性诊断IPA敏感度高于BALF-GM检测阳性。结论BALF-GM联合血清GM检测用于IPA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更高符合率,效能优于两者单用。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血清 半乳甘露聚糖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间皮瘤样生长方式的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3例具有间皮瘤样生长方式的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8~73岁,平均年龄70岁,均有咳嗽、胸闷及气喘症状,2例伴胸腔积液,CT显示胸膜不均匀增厚,而内均未见明确肿块。镜下观察3例均见纤维组织中大量上皮样肿瘤细胞浸润,呈实性片状分布,部分区域可见腺样结构,胞质丰富、略嗜碱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核染色质较疏松,部分细胞可见核仁,核分裂象偶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均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面活性蛋白B、上皮细胞膜抗原,局部表达Napsin A,均不表达CK5/6、p40、D2-40、WT1、结蛋白、HBME1、Calretinin、PAX8,SMARCA4、SMARCB1均无缺失。3例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检测均未发现突变。结论具有间皮瘤样生长方式的腺癌,临床表现及形态学与恶性胸膜间皮瘤相似,预后差,确诊依赖胸腔镜胸膜活检病理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2016年3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7例采用ECMO治疗的AMI患者的资料,以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 VIS)评估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情况,累积液体平衡(cumulative fluid balance, CFB)评估液体负荷状态,按罪犯血管、液体正/负平衡及存活/死亡进行分组,分析Gensini评分、24 h VIS、CFB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患者纳入分析,存活12例,死亡18例,病死率60.0%。80.0%患者的罪犯血管为左主干及左前降支近端(left main and proximal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M+pLAD)。Gensini评分77(52,120),24 h VIS评分50.0(31.1,80.4),每日液体负荷28.7(26.6,34.4)mL/(kg·d),CFB -1.8(-9.7,8.0)mL/kg。液体负平衡组的病死率及24 h VIS评分显著低于液体正平衡组;存活组的Gensini评分、24 h VIS评分及CBF显著低于死亡组。结论采用ECMO治疗的AMI患者的罪犯血管以LM及pLAD多见,Gensini评分和24 h VIS评分具有一定的预后评估价值,早期保持液体负平衡,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是无细胞壁、可自我复制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微生物,可以诱发人类呼吸系统疾病,也与循环、神经、消化、皮肤、血液等多个外脏器疾病相关。其发病机制尚无明确结论,主要认为与直接损伤、免疫损伤及血管栓塞等有关。各个机制之间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导致内及各外脏器损伤。治疗重点在于病原治疗、免疫支持及抗凝,一些对症支持治疗也很有必要,大部分肺炎支原体相关外疾病预后良好。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肺外疾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肺炎中,实施中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的80例患者,分为常规、观察两组(n=40),前者西药治疗,后者穴位贴敷、泻散结化瘀汤合用,比较疗效。结果:两组相关指标相比,观察组症状恢复所需时间较短(均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该研究对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施行内科治疗。 方法:123例患者选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期间,随机分成内科治疗组(61例,施行内科治疗)和常规治疗组(62例,采取常规治疗)。分析2组治疗后的效果,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症状消失时间。 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不良症状消失时间长于内科治疗组。 2组对比数据输入统计学分析软件后结果有意义(P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内科治疗 不良症状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拔罐治疗对慢性系疾病的疗效。方法:将204例慢性系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拔罐联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3年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感冒次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慢性肺系疾病 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 拔罐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