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以往人们对阿尔都塞哲学的理解和评价,在结果上表现为彼此相互矛盾的形式。而这种矛盾的形式,归根结底是由不同的研究类型所规定的。那么,这就提出了阿尔都塞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阿尔都塞哲学的研究范式是什么?或者说,人们运用什么样的研究范式,才能展现出一个真正的阿尔都塞?这个问题与他的理论特殊性相关。围绕这个问题,本文试图概括以往人们研究的类型及特点,进而,说明我们选取自身研究之立足点的某些合理性。

  • 标签: 三种类型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结构主义 批判的马克思主义
  • 简介:为考察初中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此作用在不同性别群体中的差异性,对北京市四所初中697名初一到初三的学生进行了班级地图量表、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的测查。结果表明:(1)总体班级环境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女生在学业自我决定上具有小效应量的显著优势,男生的学业压力显著高于女生,核心自我评价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2)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和班级行为自控可以显著预测学业压力,两者共同解释学业压力12%的变异;(3)男生和女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4)女生群体中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显著高于男生群体,说明性别对此中介效应存在调节作用。最后对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之间的中介机制及其对女生群体的重要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初中生 班级环境 核心自我评价 学业压力 性别
  • 简介: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7年11月25日在南京召开。会议根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提供的各学科期刊的总被引次数、2004~2006三年他引影响因子及其加权值数据,对拟入选CSSCI来源期刊进行了定性评价

  • 标签: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来源期刊 评价中心 南京大学 中国
  • 简介:只有以"异化劳动"而不是"异化"为核心范畴,从方法论、本体论、认识论三重维度重新阐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历史哲学,才能科学揭示其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形成进程中的"积极过渡"作用。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理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出发,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问题进行批判,以"劳动"取代"绝对精神"而赋予了历史辩证法以物质性的内蕴。不能简单地把马克思的思想与西方哲学史上的本体论理论混为一谈,但对于"真正的历史"而言,劳动之于自然界、人自身和社会的生成价值,使得这一关系性范畴在本体论意义上得到了确证。为论证共产主义生成这一历史之谜的答案,马克思提出了许多较为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识到经济运动和其他因素的矛盾作用是推动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

  • 标签: 异化劳动 历史辩证法 劳动本体论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明代岭南思想家湛若水1537年途经滕县写下的《吊文公词》,既是一篇被作者的各种文集失收的佚文,有其自不待言的文献学价值;又是一篇罕见地高度评价滕文公的孟子学文献,在人们几乎不把评价滕文公当作问题意识的孟子解释史中,饱含耐人寻味的思想史价值。

  • 标签: 湛若水 滕文公 《吊文公词》 孟子学文献 孟子解释史
  • 简介:<正>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是由于我们在这个方面的一些观点是存在问题的,而这些观点直到今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实践。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我们过去是如何看待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最典型的便是苏联的一些学者对普列汉诺夫的所谓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批判。就观点而言.最典型的则是斯大林,根据他的观点.人类历史变化迅疾而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 重新定位 重新评价 劳动价值论
  • 简介: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Lacan)曾以"博罗米恩结"(nudborroméen)来描述其所阐述的想象界(l'imaginaire)、符号界(lesymbolique)和实在界(leréel)三者之间的拓扑学结构,并以"核心症状"(sinthome)作为串联起前三者的关键第四环。根据他的观点,一个博罗米恩结至少需要三个圆环组成,但这样的基本结构并不牢固,其中任意一个圆环的脱落都会使整个博罗米恩结散架。

  • 标签: 神经科学 精神分析 实在界 核心症状 意识哲学 拉康
  • 简介:梁志学先生的近著《自由之路——梁志学文选》所收录的34篇文章有10篇是涉及费希特哲学的,梁先生作为费希特哲学的最著名的翻译者,在翻译和研究之间建立起互动关系,他对费希特“知识学”的基本原理有精确的阐发,强调对费希特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不能脱离其世界主义和世界公民的思想来理解,学者的使命在于立足于全人类的高度贯彻自由的理念和阐明永恒的真理,充当社会和历史的良心,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当代哲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 标签: 梁志学 费希特 自由 世界公民
  • 简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或决议)是改革开放之初党史和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文献,决议不仅对党史和国史上若干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作出了符合史实的正确结论,而且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目标。之所以能够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确立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考察历史可知,在决议酝酿、发起、起草和通过的过程中,邓小平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握好邓小平对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就抓住了《历史决议》的本质。

  • 标签: 《历史决议》 毛泽东思想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邓小平 科学认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