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梁山一百单八将里,性格最鲜明的一位,非黑旋风李逵莫属。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李逵这个人,在整个《水浒传》人物中,就是个异类。他天真、单纯、偏执,爱闯祸。每当他一出场,总会让读者会心一笑。尽管他无理取闹、性格暴躁、粗鄙无文、嗜杀成性,但我们还是喜欢他这直来直去、心口如一的性格。因为,我们是把他当作一个孩子来看待的。不仅是我们,原著里,以宋江为首的大多数梁山好汉,都是把他视作孩童的。

  • 标签: 水浒传 李逵 教育启示
  • 简介:“偶”一词在古代文献中是常常被讨论到的重要概念,它在语言学、逻辑学和存在论上的原始意义皆值得梳理和关注。就其起源而言,亚里士多德在分析语言结构时,发现不得不处理情态动词以及情态句。情态句分析引发了相关逻辑学分析和讨论,从而把语言学上的情态问题转变为逻辑学上的模态问题。斯多亚学派的模态逻辑研究则揭示了模态的存在论问题,导致模态概念向偶概念的转化。

  • 标签: 形而上学 情态动词 亚里士多德 斯多亚学派 逻辑学 古代文献
  • 简介:本文在脑的四个功能系统学说的基础上,提出脑区能理论,研究有意识、无意识和潜意识.讨论有意识、无意识、潜意识的脑机制,指出有意识、无意识、潜意识的统一性.

  • 标签: 意识 无意识活动 脑区能态理论 潜意识
  • 简介:面孔二性是指成熟男性和女性经过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展后逐步形成了面孔上的性别特征,男性化与女性化是这一维度的两个水平。本研究探索面孔二性是否会对学龄前儿童信任行为产生影响,并从幼儿对二性面孔的人格标签角度来解释。实验1修订信任博弈任务(Trustgame),考察学前儿童信任行为是否会因搭档面孔的二性(男性化和女性化)而不同,经历负性反馈后被试在下轮游戏中信任选择率是否会下降;实验2让学前儿童选择人格形容词来描述不同性别化的面孔,探讨幼儿对不同二性面孔是否已形成不同的人格标签。结果表明学前儿童对女性化面孔信任选择率最高;在遭遇负性反馈后的下一轮游戏中,幼儿对他人的信任率显著下降;学前儿童认为女性化面孔更具有积极人格,而更多将男性化面孔与消极人格词汇匹配。由此,二性面孔影响学前儿童的信任行为,在于他们对二性面孔已形成不同的人格标签。

  • 标签: 面孔二态性 人格标签 学前儿童 信任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