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医疗行业当中,呼吸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设备,在呼吸机运作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的问题与故障,若是发生一些突发性的故障,将会影响到呼吸的性能,并且为医疗的实际情况造成很大的风险,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隐患。因此,本文对于呼吸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进行了研究,仅供参考。

  • 标签: 呼吸机 故障问题 维修方法
  • 简介:摘要:在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在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加速发展,迎接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给医院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我院2021年下半年“一键式”自助服务系统的应用情况,结合实际使用情况,从多方面综合考量和分析了自助的使用状况。通过对疗效的分析,探讨与医改同步、改变医院经营观念,促进病人就医习惯的改变;

  • 标签: []数字转换 自助设备 数字医学 门诊一体化诊疗系统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其实质就是人工肾,是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所常用的设备,在运用此设备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它可以将患者体内的毒素或者是多余的水分进行清除,对电解质失衡或者是酸碱平衡混乱等进行纠正。作为一种高精密且使用及其广泛的医学设备,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而且此设备在发生及其故障时、操作不当或者是参数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下都会进行机器报警。对此,本文主要针对血液透析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血液透析机 常见故障 维修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冷冻囊消融术中影响肺静脉电位(PVP)实时记录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首次使用2代冷冻囊消融治疗房颤的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已完善左心房CT血管造影检查,收集其肺静脉内径(长径、短径)、椭圆度、术中Achieve电极位置和形状等信息,根据是否记录到肺静脉电位分为记录组、未记录组,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肺静脉电位记录的因素。结果共计对102例患者中的408根肺静脉进行了冷冻消融,年龄(64.9±7.3)岁,其中女58例(56.9%,58/102)。记录组共有262根(64%,262/408)肺静脉实时记录到PVP,不同的肺静脉PVP实时记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7,P=0.009),其中记录率左上肺静脉(LSPV)最高为75%,右上肺静脉(RSPV)63%,左下肺静脉(LIPV)66%,右下肺静脉(RIPV)最低为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hieve电极位于肺静脉近段、呈环状更容易记录到肺静脉电位(χ2=7.566,P=0.006;χ2=8.706,P=0.003);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仅肺静脉分类对于PVP记录率有影响(P=0.044),与RSPV相比,LSPV更易记录到PVP(OR=1.938,95%CI 1.028~3.654,P=0.041)。根据肺静脉类型行亚组分析显示:LSPV、RSPV、RIPV组肺静脉内径(长径、短径)、椭圆度、Achieve电极形态及位置在记录组和未记录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LIPV两组间椭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肺静脉电位记录率在不同肺静脉有明显差异,Achieve电极位置和形态对此均有影响。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消融 肺静脉电位 实时记录 肺静脉解剖
  • 简介:摘要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心悸、胸闷、气短、活动耐量下降,少部分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咯血。治疗主要针对血管壁非特异性炎症,大多数指南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本文报道1例女性患者,35岁,诊断为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通过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后病情改善明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视网膜脱离眼植入折叠式人工玻璃体囊(FCVB)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呈现的特征。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北京华尔医院2017年11月至2021年3月植入FCVB的严重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10眼)。通过OCT进行术前,术后1周、6个月、1年、2年眼底检查,比较术前、术后OCT眼底检查结果,分析植入FCVB后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眼底照片显示,植入FCVB的10眼中9眼能清晰看到眼底情况,1眼因角膜轻度混浊致眼底欠清晰。术后OCT检查发现,在10眼中视网膜前均约有200 μm厚度的高反射光学条带,其中9眼黄斑中央凹结构正常,视网膜均基本复位,1眼未发现视网膜信号,同时发现FCVB囊膜与视网膜之间有较小的间隙,与视网膜贴伏良好。结论:FCVB植入后,OCT示视网膜前有特征性的高反射光学条带,与玻璃体腔和视网膜有明显区别,同时可以观察到视网膜的复位情况。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在晚期妊娠引产中,一次性宫颈囊扩张器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自20年度的1月至21年度1月选择106例就诊于我科室的晚期妊娠孕妇进行调研,按照引产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均纳入53例孕妇。引产A组对入组孕妇实施常规引产,引产B组对入组孕妇实施一次性宫颈囊扩张器引产。总结与探究2种引产方式实施效果。结果 引产A组阴道分娩率与引产B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晚期妊娠 引产 一次性宫颈球囊扩张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分娩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的影响。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初产妇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实施分娩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痛分级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初产妇 分娩球 自由体位助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内囊反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间我院收治主动脉内囊反搏患者6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2例的参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者接受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主动脉内囊反搏术置管时间,研究组明显长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个性化综合护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常规护理 差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行主动脉内囊反博术患者应用深静脉血栓(DVT)预防护理策略的效果。方法 围绕本院收治的60例行主动脉内囊反博术患者进行分析,入院时间均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护理)及干预组(n=30,DVT预防护理策略),针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及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比较组间并发症及DVT发生情况发现,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DVT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分别为26.67%、20.00%,干预组较低,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主动脉囊反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12月所收治9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9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护理。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总结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SDS评分以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护理 主动脉球囊反博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运用利培酮微(LAIR)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利培酮片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LAIR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AN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2、4、6个月,观察组的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微球 利培酮片
  • 简介:【摘要】目的 给予胎盘前置产妇剖宫产手术后出血症状宫腔囊填塞,分析该方法的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56例患者,全部为胎盘前置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各28例,收治时间2020年9月到2022年1月,A组使用基础治疗方法,B组额外使用宫腔囊填塞,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手术中出血量无较大差异(P>0.05);B组手术后2小时以及24小时均少于A组(P<0.05)。 结论 在针对胎盘前置产妇剖宫产手术后出血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宫腔囊填塞可以减少出血量。

  • 标签: 宫腔球囊填塞 胎盘前置 剖宫产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并发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行囊扩张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本次试验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我院接诊的60例血液透析并发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并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及试验组(30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给予两组患者囊扩张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干预前后血管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试验组血管内径扩张及血流量增加情况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值的统计分析(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并发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接受囊扩张术治疗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促使其血管持续扩张,加快血流速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狭窄 球囊扩张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容量宫颈水囊在妊娠晚期初产妇中的促宫颈成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海淀区妇幼保院收治的宫颈不成熟拟引产的足月初产孕妇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宫颈水囊容量不同,且遵循1:1配对原则,将80例孕妇随机分为80ml组和100ml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孕妇促宫颈成熟前后宫颈Bishop评分、引产至临产时间、总产程及母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1.100ml组较80ml组在干预后宫颈Bishop评分成熟度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80ml组和100ml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95%vs100%,无统计学意义(P>0.05);2.100ml组促宫颈成熟至临产时间显著低于80ml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总产程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两组阴道分娩率(80% vs 6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剖宫产率(20%vs35%),仍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 100ml组囊破裂及羊水污染人数显著高于80ml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100ml组囊脱出、宫缩过频、胎儿窘迫的人数均多于80ml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发热、胎膜早破及产后出血人数相同,且均未出现宫腔感染、软产道裂伤及新生儿窒息。结论:80ml是宫颈囊容量的更安全有效的选择。

  • 标签: 子宫颈扩张球囊,水囊容量,促宫颈成熟,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孕足月计划分娩产妇使用COOK宫颈扩张囊并同时结合人工破膜的应用情况,以便为足月分娩提供可考依据。方法:于本院内展开研究,以科室接收(2020年3月-2021年10月)的126例足月产妇为例,依照分娩计划分为参照组(63例)和分析组(63例)。参照组单使用COOK宫颈扩张囊,分析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了人工破膜计划,就两组的分娩计划实施情况及结果做统计和对比。结果:分析组产妇的自然分娩占比高于参照组,1d内顺利完成分娩的占比同样高于参照组,且分析组的总产程所用时间比参照组更短,以上均经统计学验证,P

  • 标签: COOK宫颈扩张球囊 人工破膜 足月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涂层囊在冠状动脉原位大血管病变中的疗效及价值体会。方法:将冠状动脉原位大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1年10月~2022年9月,将100例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观察组50例应用药物涂层囊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院内及出院后3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冠状动脉原位大血管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分析自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中旬到我院就诊,并采用PBC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术后1周∽12月内的随访,采用NRS疼痛量化表及并发症的观察,了解术后疗效。排除标准:病历记录不完善、出院后随访丢失。结果患者平均住院天数5天,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总缓解人数122例,总缓解率为96.83%,术后患者感觉患侧面部麻木感121例(占96.03%),咀嚼肌下降42例(占33.33%),口腔疱疹23例(占18.25%),眼部不适11例(占8.73),面部麻木多于6∽12个月内好转或消失,咀嚼乏力多于3∽6个月好转或消失,口唇疱疹给予阿昔洛韦软膏外涂半个月内治愈,眼部不适予滴眼药水后在1∽2个月时好转或缓解。结论经皮穿刺微囊压迫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手术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无需开颅,安全性高,全麻无痛,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尤其对于高龄或有严重系统疾病不愿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原发性、第Ⅰ支及多支疼痛或MVD术后复发的病人更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