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精准设计肝离断面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ALPPS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54±10)岁。患者采用Myrian软件重建肝脏三维模型,分别采用Robin Smithuis &Eduard E. de Lange影像学肝界面划分法(RE切割法)与精准切割法评估剩余肝体积(FLR)。精准切割法是在RE切割法基础上,重点考虑肿瘤切缘。两种方法得出的FLR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RE切割法的FLR为(419±144)ml,明显大于精准切割法的(403±135) ml (t=2.51,P=0.036)。两种方法FLR差值分别占标准肝体积(SLV)的范围为0.2%~4.5%,其中1例患者按RE切割法,FLR/SLV比值44.3%(在40%以上),而按精准切割法,FLR/SLV比值为39.8%(在40%以下)。9例患者最终7例成功实施了ALPPS,其中扩大右半肝切除6例,右半肝切除1例,其余2例未能完成第二步手术。结论单纯影像学肝界面划分法存在一定误差,实施ALPPS术前应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影像学肝界面和肝裂分界线,并遵循肝癌切除原则才可精准设计肝离断面。

  • 标签: 肝切除术 成像,三维 癌,肝细胞 胆管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预警系统,对其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进行预警及干预,从而降低意外拔管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方法以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模型为核心,以预防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干预方案为指导蓝本,以医院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为基础,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系统的界面布局、分区、模块结构、内容和功能进行整体构架,多角度、多方位研发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预警系统,并用该系统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18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案例,以验证其预警效果。结果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预警系统雏形由登录模块、评估模块、决策模块、预警模块、指导模块及管道固定方案模块6个主题模块集成,系统自动判断重症患者风险等级,从而实行分级预警,筛选高危风险人群,最终提供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经回顾性分析,该预警系统的检测率为88.89%。结论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预警系统是一个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预警平台,能有效预警拔管高危患者,规避管道护理风险。

  • 标签: 非计划性拔管 重症患者 重症监护病房 预警 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翻转"式微课教学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11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同步教学的口腔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教师通过"课前—课堂—课后"连环设计对实验组进行"翻转"式微课教学,对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授课。教学结束后,通过自主学习测试和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翻转"式微课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引领他们进入医学生物化学的自主学习中去,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结论"翻转课堂"和"微课"的结合对于促进课程教育方式转型、培养医学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翻转"式微课 自主学习 医学生物化学 课堂教学
  • 作者: 曹洁 钟金晟 胡文杰 李丽曼 刘云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是专科培养,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多学科大查房体系,增强各专业研究生解决临床复杂问题的能力。课题组针对牙周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借鉴国外院校的相关经验,设计和初步探索基于牙周复杂病例的多学科大查房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学生)分析和评估大查房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生对新开展的大查房形式、内容均充分肯定。对大查房效果的深入评价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 标签: 教学查房 牙周病学 临床胜任力 课程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虚拟复位和3D打印导板设计在辅助髌骨粉碎性骨折复位与内固定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江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闭合性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35.4岁(22~51岁);根据AO/OTA分类,12例患者均为34-C3(3个以上碎片)型。将术前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内打印出全髌骨和上、下部半髌骨及其复位导板,术中先分别在上、下部半髌骨复位导板的辅助下将碎骨块拼合,并以细克氏针临时固定;再在全髌骨复位导板的辅助下完成髌骨的精准复位与以髌骨环扎加张力带钢丝所作的终极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功能Böstman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90 min(75~120 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为4.5次(3~8次)。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为19周(16~22周)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4周(11~17周);末次随访时X线片均示髌骨形态及内固定位置良好,VAS评分平均为0.3分(0~1分);膝关节均可充分伸直,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130°(100°~138°);膝关节Böstman评分平均为28.8分(21~30分),其中优9例,良3例。结论3D打印复位导板能够明显提升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复位效率与质量,提高固定强度,为膝关节早期、大幅度活动锻炼创造条件。

  • 标签: 髌骨 粉碎性骨折 复位术 3D打印 导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款适合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修复重建术后患者的新型病号服,解决传统病号服存在的缺点,探讨其临床使用效果。方法根据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修复重建术后患者伤口特点、治疗需要设计新型病号服,选取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8年1—6月收治的79例行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切除术同期行修复重建术术后患者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病号服;选取2018年7—12月收治的64例同类手术术后患者为试验组,使用新型病号服,评价2组患者更换衣物的时间、穿着舒适度以及隐私保护程度;医护人员观察、护理伤口便捷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更换衣物时间为(124.00 ± 23.35)s,少于对照组的(156.09 ± 25.6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4.97,P<0.01);试验组衣服穿着舒适度和隐私保护度得分分别为(8.23 ± 0.91)、(7.17 ± 0.94)分,高于对照组的(4.78 ± 0.94)分和(5.50 ± 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5.21、-9.95,P<0.01);试验组医护人员观察、更换伤口敷料便捷程度得分分别为(7.88 ± 0.89)、(7.87 ± 0.83)分,高于对照组的(4.15 ± 0.78)、(4.15 ± 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8.98、-17.75,P<0.01)。结论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患者术后新型病号服设计有效,临床使用效果好,可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修复重建术后患者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肿瘤 修复重建术 术后患者 病号服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不同结构腰椎融合器植入人体内的有限元模型,与健康人体腰椎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探讨其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1名健康男性,年龄45岁,身高176 cm,基于正常人体腰椎的CT扫描数据,设计出适用于腰椎椎体L3~L4段个性化腰椎融合器,利用Mimics、Solidworks和Abaqus软件,建立正常生理状态腰椎模型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有限元模型,比较两种模型在腰椎椎体、融合器、椎间盘的受力,变形以及应力分布的差异,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解释融合器在腰椎内固定术中的作用。结果健康腰椎椎体模型最大应力为26.60 MPa(1 MPa=7 500.62 mmHg)、最大位移为0.553 mm,而融合器模型所受最大应力为37.59 MPa、最大位移为0.531 mm。两种模型中腰椎椎体所受应力值接近,在直立工况下融合器模型椎体最大位移比正常椎体最大模型位移小3.9%;融合器所受应力值与其对应L3~L4段健康模型椎间盘所受应力值相差不大,位移变化比健康椎体模型小4.2%。结论融合器植入可以有效改善椎体力学性能和运动性能。

  • 标签: 椎间融合器内固定 关节植入物 有限元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适用脑转移瘤术中放疗的施照器并评估其剂量学特征。方法施照器设计首先通过模拟计算电子束经过一系列不同厚度散射箔后的散射角和剂量率,确定散射箔厚度;其次,建立散射箔位于不同高度的位置评估模型,通过计算模型表面平均能量方差,确定散射箔位置;最后,建立调节层几何结构特征与施照器表面剂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调制器的内表面特征。使用蒙特卡罗(MC)EGSnrc/BEAMnrc和EGS4/DOSXYZ程序完成Mobetron加速器、位置评估模型、调节层、施照器建模和剂量学分析。结果半球囊状施照器的限光筒直径为2.5 cm、筒壁厚0.5 cm,材料为0.2 cm厚水等效材料加0.3 cm厚不锈钢;散射箔厚度0.14 cm,材料为金属钨,位置高度为0.5 cm;调制器为月牙形,材料为水等效材料。该施照器能够使Mobetron 12 MeV的电子束产生半球面剂量分布,剂量率为160 cGy/min,治疗深度为0.85 cm。结论采用MC模拟设计的适用于高能电子束的半球囊状施照器,能产生半球面剂量分布。

  • 标签: 半球囊状施照器 电子束术中放疗 脑转移瘤
  • 简介:摘要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为初步了解我国城市居民对癌症危险因素和筛查早诊早治的健康素养和认知,比较不同阶段癌症防治干预的效果,国家癌症中心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于2015—2017年在全国16个省份开展了中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专题调查。本文重点介绍了该研究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质量控制、研究局限性等几方面内容,以期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肿瘤 健康素养 横断面研究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科学的人员岗位层级管理与绩效二次考核分配办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开始,对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全部工作人员(67名)的岗位类别、岗位劳动强度、技术风险级别、本专业人员层级划分、专科带教培训、岗位说明书修订、岗位能力等方面进行设置管理,应用竞聘机制,在护理部按消毒供应中心总人数发放绩效总金额的基础上,按照岗位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科研、服务满意度等对岗位绩效二次考核分配及岗位晋级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实施。结果实行绩效二次考核分配管理前后,护士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科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室质控检查质控缺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人员民主测评中,对绩效分配非常满意43人,不满意的3人,不满意的内容为哺乳期岗位系数同其他岗位无差别。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岗位层级管理与绩效二次考核的实施,激发了各层级护士的潜能,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做到了层层有目标、事事有人管;全员参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和工作运行,取得了满意效果。

  • 标签: 护理管理研究 消毒供应中心 岗位管理 二次绩效考核 专科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个性化设计游离移植桡动脉掌浅支(SPBRA)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通过个性化设计SPBRA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1~63岁,平均41岁。其中修复指端缺损6例,指背软组织缺损2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2 cm×1.2 cm~3.5 cm×1.7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1.0 cm~4.0 cm ×1.5 cm。采用个性化皮瓣设计方法:①皮瓣与创面几乎等大。②皮瓣折叠加厚。③受区切除部分组织形成"挖坑",适应皮瓣厚度。④移植皮瓣后一侧伤口早期部分削薄后再闭合。出院后随访2个月~2年,观察指标包括供区及受区瘢痕、皮瓣成活状态、感觉,腕部、手指外观及活动功能等。结果9例皮瓣均成活,2例术后出现皮瓣表皮硬痂,表皮脱落后皮瓣成活,无术后再次返院削薄病例。术后随访见修复后手指外观良好,无明显臃肿,腕部线形瘢痕残留,无明显瘢痕疙瘩,腕部活动正常,手指屈伸活动度接近正常;TPD 6.0~10.0 mm,平均8.0 mm。结论个性化设计游离SPBRA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可最大程度的减少供区损伤,优化皮瓣利用率,并使得受区手指外观接近正常,无需再次住院削薄,减少二次损伤,值得推广。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指损伤 个性化皮瓣设计 修复
  • 简介:摘要生物技术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物系统中来自不同层面的组学数据,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等。基于单组学数据的肿瘤研究日益成熟,而多组学数据研究的整合工作刚刚起步。肿瘤是一个复杂的调控系统,利用单一组学数据研究的局限性愈发显著,对多种层次和来源的高通量、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分析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肿瘤方面组学的研究以及组学数据整合方面的研究现状,着重讨论研究设计和整合策略。

  • 标签: 肿瘤 多组学 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一种适用于膝关节手术的保护套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手术室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先后顺序分为三组,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40例患者为A组,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40例患者为B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40例患者为C组;A组患者手术中膝关节保护套分别采用传统手术巾单加无菌绷带包裹法,B组采取足部手套+3 M黏贴巾法,C组患者采用本专利产品保护套。对比三组患者术中进行足部保护所需时间、行足部保护花费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以及三组患者对足部保护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评价结果。结果三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切口均无污染;A组和B组足部保护用时、足部保护人力成本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足部保护用时为(2.52±0.32)min,明显短于A组和B组(14.13±1.74)min、(15.56±1.5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经济成本为(146.42±10.53)元,远高于A组和C组(68.12±6.96)元、(42.24±3.32)元,C组足部保护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B组又远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总体舒适度为85.0%,B组为82.5%,C组为100.0%,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体满意度为87.5%,B组为85.0%,C组为100.0%,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膝部保护套,具有材质舒适、透气性好、包裹平整、无皱折优点;可重复使用,避免浪费,易于灭菌;操作简单易掌握、节约手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成本低廉,患者经济负担明显降低。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膝部保护 舒适度 足部保护 成本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设计个性化游离腓骨瓣成形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3例上颌骨区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2~55岁。其中行上颌骨次全切除4例,全上颌骨切除9例。手术根据术前CT表现在上颌骨三维图像上模拟截骨切除范围,将健侧上颌骨镜像复制到患侧缺损处,再根据镜像后的骨形态设计个性化腓骨修复的3D模型,根据3D模型进行腓骨雕塑成形和上颌骨缺损修复。分别从口腔、鼻腔、眼功能及外形恢复等方面观察3D打印辅助设计个性化游离腓骨肌皮瓣成形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的疗效。结果随访5~40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危象皮瓣坏死,余12例皮瓣全部成活。13例患者随访期间,经CT或MRI证实均未见肿瘤复发。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腭瘘,余10例患者可经口进食,无鼻腔反流。11例患者发音效果满意。全部患者鼻腔通气良好。全部患者未出现视力下降和复视,眼位正常。术后外观恢复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估。13例患者VAS平均数为8分,除1例皮瓣坏死患者,余12例患者对外形修复满意。结论3D打印辅助设计个性化游离腓骨瓣成形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不仅能保全口腔、鼻腔和眼的功能,而且能获得较满意的外形恢复效果。

  • 标签: 上颌骨 腓骨 肌皮瓣 3D打印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背部自由设计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皮肤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整形修复重建外科收治肩背部皮肤软组织肿瘤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51~84岁,平均67.5岁。其中皮肤鳞状细胞癌4例,基底细胞癌3例,隆突纤维肉瘤1例,黑色素瘤1例。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并标记穿支血管备用。术中将皮肤肿瘤扩大切除,并常规行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确保切缘和基底阴性。根据创面大小和形状设计并切取病灶缘的自由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肿瘤复发、皮瓣成活、皮瓣弹性及外观、创面瘢痕、肩关节活动等情况。结果9例患者完整切除肩背部肿瘤,创面面积3.0 cm×7.0 cm~8.0 cm×9.0 cm,切取的穿支蒂螺旋桨皮瓣面积为3.0 cm×10.0 cm~8.0 cm×12.0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与受区创面一期愈合。4例供区直接关闭,5例在小桨辅助下关闭。术后随访5~20个月,肿瘤无复发,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瘢痕不明显,肩关节活动无受限。结论肩背部血供来源广泛,皮肤穿支血管丰富,以此为基础设计自由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操作简单、切取方便,是修复肩背部皮肤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的一种理想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恶性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自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