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晓岚居住在哪里?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争论的一个问题。当然阅微草堂在虎坊桥东,今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即晋阳饭庄所在地,这是毫无疑问的,有牌匾等遗物为证。但纪晓岚也曾居住在虎坊桥西侧的湖广会馆原址,常被人轻易否定。如果研究《阅微草堂笔记》,可以发现纪晓岚本人已经谈到他曾居住在虎坊桥西面后来建为湖广会馆的地方。

  • 标签: 《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 牌匾 作者 居住地 否定
  • 简介:本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和先后从我国敦煌劫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献。英国的这部分敦煌遗书现藏于伦敦联邦关系部图书馆。法国的部分则收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其中除有大量的汉文文献外,还有若干民族文字,如怯庐文(kharosthi)、回纥文

  • 标签: 敦煌学 古藏文 南语卷文 拼写方法 民族文字 民间文学
  • 简介:对《元典章》中“速纳”一,学界均认为即“圣行”,无异议,但对“做速纳”的理解则产生分歧,有认为是按教规行事,有认为是“圣行拜”。实际上都不正确。据考证,“做速纳”的本义是婉指“割礼”。

  • 标签: 速纳 木速蛮 蒙古习俗 伊斯兰教规
  • 简介:《回疆竹枝》24首(一作30首),是近代爱国英雄林则徐(1785—1850)流放新疆时所作。回疆,指的是新疆天山以南维吾尔族聚居的地区。清朝时称伊斯兰教为回教,因而把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聚居之地称为回疆或回部。

  • 标签: 聚居 林则徐 流放 清朝 爱国 维吾尔
  • 简介:孔平仲,字毅甫,临江新喻人,与兄文仲、武仲并称“清江三孔”,以文章名世,黄庭坚尝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其诗文原集南宋时已佚,庆元年间有辑本《清江三孔集》四十卷,含平仲之作二十一卷。孔平仲不以填词著称,其作今仅存一首,即《全宋词》据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所录之《千秋岁》。然此阕实有作伪嫌疑,今略作辨正,以求正于方家。

  • 标签: 辨伪 《全宋词》 黄庭坚 清江 诗文 词作
  • 简介:你们是登载与研究中国现代文化史料的唯一专刊,对现代音乐史中的音乐文学“小疑问”,也必会感兴趣吧?那是90年代中期,我与爷爷观赏电影《城南旧事》时,当主题曲《送别》唱起李叔同先生填词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

  • 标签: 《送别》 李叔同 音乐文学 音乐史 中国音乐 现代文化
  • 简介: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满族研究》已创刊十五年。对于历史来说十五年只是一瞬问,对于本刊杂志来说,十五年却并非短暂。

  • 标签: 一世纪 纪发刊词
  • 简介:志锐是有清一代重要的竹枝词作家,其创作的《廓轩竹枝》百首具有重要的价值:就史料价值而言,它作为研究清代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资料,补正史之不足;从文学角度来说,它是清代文人边疆竹枝的代表,其诗性功能远超过一般文人竹枝,展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凸显其人作品魅力。

  • 标签: 竹枝词 志锐 史料价值 文学价值
  • 简介:公元907年,蜀王王建进一步认定王侯将相没有种,便自立为帝缔造了前蜀。这位皇帝诞生许州舞阳(今属河南)一个穷苦的白案师傅之家,从社会的最底层跌跌撞撞、七弯八拐一级级登上金字塔尖,一身乱世风尘,满眼百姓疾苦。百姓疾若,在下不才,必须分之为物质的与精神的,才好下笔。五皇帝上台后,“宝臀”尚未坐热,便召集民众(包括逃亡的),挥出一只硬手,狠抓物质文明建设,下诏“劝课农桑”,很快使得饱经战争老拳的蜀地“库盈仓实”。说到前蜀的物质文明建设,相对而言,还是低层次的。王皇帝颇为懂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大道理,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较之五代十国的57个君主,可谓惟一的大手笔,只差没有像李后主那般有病呻吟,无病也呻吟罢了。

  • 标签: 文化精神 物质文明建设 勃兴 词学 精神文明建设 五代十国
  • 简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钞票”称为“钱”。《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则将“钞票”定义为“纸币”。这些称呼和解释都毋庸置疑,但需要补充的是,钱、钞票和纸币在过去是不能简单地划等号的。钱,古称“泉”,取其流行周遍的意思。

  • 标签: 纸币 “钞票” 中国 词源学
  • 简介:中国古钱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的货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创造出了自成体系、光彩夺目、独具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新疆红钱,是中国古钱币这一体系中的奇葩,不仅见证着新疆的特殊历史,还以其粗犷质朴的钱币文字和铸造特征,特殊的美感,显现出独特的魅力。

  • 标签: 新疆红钱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货币文化 古钱币 中国 体系
  • 简介:本文从历史语义学的角度,首先考察了“民主”和“民本”在汉语语境中的古典含义及其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格局中的位置。在此基础上,细致地分析了近代以来“民主”一如何在西方思想的刺激下.通过传教士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努力,被重新发掘出来,并在重新诠释的过程中,从“民之主”(君主)走向自己的反面“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过程。

  • 标签: 民主 民本翻译
  • 简介:现代维吾尔语第三人称代词单、复数u/ular,在古代文献中常被写作ol/olar。本文运用历史语言学的方法,系统考察了ol一的用法,认为该词的演变过程应为:in*〉*αν〉ov〉oλ〉o〉v。

  • 标签: 代词 突厥语 突厥 回鹘文献
  • 简介:清中叶著名诗人舒位的大型民族风物组诗《黔苗竹枝》五十四首,从族源、民居、语言文字、饮食、歌舞乐器、服饰、婚配、丧葬祭祀、商业工艺、社会结构等内容,对黔苗的民族风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和抒写,在艺术风格上典雅清丽而充满趣味,具有珍贵的民族史料价值和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黔苗竹枝》的规模、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勘媲美刘禹锡竹枝,产生了很大影响.

  • 标签: 黔苗竹枝词 民族史料 典雅清丽
  • 简介:<正>近代考古学在中国兴起,为中国传统的历史学科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它不仅赋予了历史学以全新敝料,同时也使史学研究获得了崭新的方法与手段。自安阳殷墟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古籍中记载的商王朝历史是信史,而不是神话传说之后,许多学者清楚地认识到,用研究实物资料为手段来研究中国先秦史,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中国考古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服务于史学研究。于是,关于夏文化的研究,就成为中国考古学上近二、三十年间颇受重视的课题。

  • 标签: 二里头文化 江淮地区 近代考古学 夏文化 文化因素 二里头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