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飞抵台北飞机低低地掠过一片农田之后,降落在台北机场.飞机在跑道上缓缓行驶,驶向机场大楼.我见到机场大楼上方,竖着"中正国际机场"六个大字.中正,也就是蒋介石.在中国大陆,叫惯了蒋介石.其实,介石是他的字,中正是他的名.中正国际机场,就是用蒋中正的名命名的.

  • 标签: 台湾社会 宝岛台湾 社会风情
  • 简介:作为台湾文学史长篇第31号,由诗人陈大为执笔撰写的《最年轻的麒麟——马华文学在台湾(1963~2012)》(国立台湾文学馆,2012)是一本相当奇怪的书。因为它属于权威机构的出版品,属于文学史长篇的某个部分,我想读者理所当然地会把它当文学史——或准教科书,作为台湾文学史课程的补充——而非通俗读物,会认真地看待它。我想我这样的基本认知应该是可以成立的,基于我们对学术的一些基本认知。

  • 标签: 马华文学 台湾地区 麒麟 文学史 权威机构 通俗读物
  • 简介:<正>女性意识是女性文学区别于男性文学的根本标尺,它既受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生活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又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兴起衍进而不断充实发展。台湾八十年代新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朱秀娟,在她的长篇小说《女强人》中建构了一种独特的女性意识,它既不囿于女性文学“寻找男人”或“雄化女人”的框架,又跳出“阴柔美”的男性视角,不弱化女性;既有女性自我的复归与生长,又努力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与升华,体现出对传统女性意识的淡化和对新女性主义的高扬。

  • 标签: 女性意识 新女性主义 台湾女性文学 女强人 女性自我 女作家
  • 简介:去年上半年,我在台湾逢甲大学任客座教授,趁到文化大学参加唐代文史国际学术会议之机,准备到温州街74巷3弄罗联添先生的寓所去拜访。之前听台大老师说先生身体状况不太好,颇有些担心,在逢甲先打电话与他联系,台北那头的声音高朗,便放心了许多。待拜见先生时,见他虽然腿脚不便坐着轮椅,但精神很好,言谈间见出记忆力和思路都相当清晰,一个多小时谈话略无疲倦之意。临走握别,

  • 标签: 台湾人 文史研究 高朗 学术会议 古文运动 唐代文学
  • 简介:本文将台湾散文诗放在世界散文诗历史和中国散文诗历史的宏观视野里加以观审,概述台湾散文诗的历史发展进程,论述台湾散文诗语言风格和精神指向的独特性,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台湾散文诗作品的分析和阐释,指出其与现代派诗歌理念如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内在关联.

  • 标签: 散文诗 现代主义 象征主义 超现实主义
  • 简介:台湾已故著名导演杨德昌,曾有一句话形容台湾电影创作的现状:"在当代台湾电影中,有一半是青春片,一半不是青春片。"确实,青春片作为一种创作主题,是研究台湾电影绕不开的话题。如今,脱胎于音乐创作风格的术语"小清新",已成为形容台湾青春片创作风格的主流评价,即表现为画面上进行简洁明朗、叙事上进行去历史、去政治化处理的特征。

  • 标签: 身份焦虑 杨德昌 电影创作 创作风格 创作主题 合拍片
  • 简介:台湾女性小说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代表作家首推林海音。藉着她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独特的女性主义观,林海音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跨越新旧时代的各式女性。

  • 标签: 女性主体 台湾省 作家 林海音 小说
  • 简介:我们台湾也需要有一个新的五四运动,把已往所受的日本毒素全部肃清,同时提倡民主,发扬科学,于五四时代的运动目标以外,还要提倡实践道德.发扬民族主义。

  • 标签: “五四” 战后初期 实践 台湾地区 魏建功 许寿裳
  • 简介:各位诗友:两年一届的台湾薛林怀乡青年诗奖,是重庆的一个诗歌大奖。今天颁发第七届台湾薛林怀乡青年诗奖,为我们重庆诗坛增添了诗意的光辉。我代表西南大学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获奖者表示衷心的祝贺!

  • 标签: 颁奖仪式 台湾地区 西南大学 诗歌 获奖者 青年
  • 简介:王更生,台湾著名《文心雕龙》研究专家,1928年生,河南汝阳人,少从军,1949年流徙迁台,生活窘困,辗转台湾各地任教职。奔走衣食之际,王先生仍勤勉自励,笃志进修,先后完成大学学业(1963年台湾师范大学夜间部国文系第一届毕业生)、硕士学位(1967年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博士学位(1972年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留台湾师范大学任教,主讲《文心雕龙》课程。

  • 标签: 《文心雕龙》研究 台湾省 师范大学 读本 硕士学位 博士学位
  • 简介:近年来我与台湾、香港及大陆的学者谈及大陆出版台湾作家的书,许多人都着眼于经济效益,出版一些言情小说或其他一些畅销书。其实台湾有些实力派作家的书并未介绍到大陆来,尤其是有些敢于针砭时事、反映台湾几十年来社会变革中人情世态的作品在大陆未作应有的评介。

  • 标签: 台湾作家 怀人散文 言情小说 世态 作品 人情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夏宇诗歌研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特色。80年代中期,夏宇在台湾引起轰动性效应,其诗歌从语言形式到精神质地对传统成规的叛逆受到极大关注,但在大陆,夏宇诗歌却是一个陌生的存在,只有一些零星的介绍性点评。90年代以后,台湾学界更多关注的是夏宇诗歌的女性主义诗学,大陆开始出现夏宇后现代主义诗歌的专论。新世纪以来,夏宇更前卫的后现代主义跨界写作姿态,进一步引起两岸学界更深层更广泛的关注,"后现代"与"女性主义"仍是夏宇诗歌研究的两个主要向度。

  • 标签: 夏宇诗歌 后现代 女性主义 跨界写作
  • 简介:三位在台湾的马华作家李永平、张贵兴和黄锦树,在后殖民之马来(西)亚及当代台湾的语境中,代表着留台的三代马华作家,在文化身份建构上呈现出不同方式:李永平执着于其想象的中国性之纯粹,张贵兴则乐干做一个马来华人,黄锦树集学者与作家双重身份,对马华人之混杂性有着最清晰的体认。

  • 标签: 李永平 张贵兴 黄锦树 散居族裔 文化身份
  • 简介:日据时期台湾文学中的日本人形象,既不乏作为殖民暴政之象征的警察“大人”形象,也有不少作为“渴慕对象”的青春女性,和大量的普通日本百姓形象。而在这些日本人形象身上既承载了日据时期台湾文人复杂的情感认知,又折射出他们自我认同的焦虑和困惑;

  • 标签: 台湾文学 日本人形象 日据时期
  • 简介:第七届台湾薛林怀乡青年诗奖评奖委员会经过记名投票,一致决定授予青年女诗人金铃子的诗集《奢华倾城》第七届薛林奖。

  • 标签: 委员会 青年 诗集 评奖 台湾地区 决议
  • 简介:2000年8月16日-8月2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江苏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台湾新文学思潮(1947-1949)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应邀出席会议的60多位代表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日本。台湾代表团由著名作家陈映真、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吕正惠率领,成员有淡江大学教授施淑、中央大学教授李瑞腾、资深文艺评论家孙达人、诗人施善继、作家蓝博洲、学者曾健民、以及8位年轻的博士生。旅日学者朱实、旅美学者叶芸芸、美籍华人作家刘诞丽和4

  • 标签: 新文学思潮 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 台湾省 文艺评论家 陈映真
  • 简介: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领土,我们共同的家园.遗憾的是,由于国民党集团部分军政人员1949年退据台湾,造成了海峡两岸的分离.中华民族走上了一条艰难曲折的祖国统一之路,金瓯有缺不是民族的光荣,而是民族的悲哀.1949年后的近40年间,台湾当局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全中国的合法地位,却仍然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和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反对制造"两个中国"和"台湾独立".历史车轮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情况开始变化.列宁缔造的苏联分崩离析,东欧一些国家多米诺骨牌般纷纷易帜,西方反华声浪甚嚣尘上,妄图把巍巍中华一口吞掉.李登辉利用乱世,乘虚而入,蓄意背弃一个中国原则,打着"本土化"的幌子,采取"不宣而战"的办法,推行实质性的"去中国化"政策.陈水扁上台之后,变本加厉,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 标签: 中国 台湾省 祖国统一 民情 中国领土 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