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福建省明溪县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开展基于“GIS”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处理、项目库管理、图件管理、文档库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对基于“GIS”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进行探讨。

  • 标签: 科技园区 GIS技术 管理系统平台 数据库
  • 简介:本文对宽叶雀稗与不同繁殖方法、地表类型、坡向生长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繁殖方法、地表类型、坡向因素对宽叶雀稗叶长、叶宽、盖度和鲜草重均有不同程度影响。A1B2C2组合(即穴播、水平梯面、半阳坡)对宽叶雀稗生长最为有利,其盖度为90.2%(比平均值58.1%多30.1个百分点)、鲜草重达8.61t/hm^2(比平均值5.22t/hm^2大64.9%)。宽叶雀稗不宜采用撒播草籽繁殖,其盖度和鲜草重均极低。

  • 标签: 宽叶雀稗 繁殖方法 地表类型 坡向 鲜草重
  • 简介:为掌握陕北黄土区不同植被特征对坡面微地形响应,以陕西省吴起县合沟流域半阴、半阳2个坡向原状坡及其5种微地形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不同坡向各类微地形物种组成、草本生物量、植被盖度及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各类微地形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植被盖度、草本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指数多优于原状坡,其中切沟和塌陷植被状况最优,其次为浅沟和缓台,陡坎最差;2)各类微地形植物群落Simpson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切沟〉塌陷〉缓台〉浅沟〉陡坎〉原状坡,其中切沟和塌陷植物群落所处自然演替阶段高于其他微地形;3)经过15年自然恢复,半阳坡形成以星毛委陵菜、赖草等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植物群落,半阴坡形成以铁杆蒿、茭蒿等地带性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植物群落,半阴坡各类微地形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状况、草本生物量、植被盖度以及植物多样性特征指数均优于半阳坡。掌握不同微地形植被配置差异,有助于提高陕北黄土区植被恢复措施有效性和持续性。

  • 标签: 微地形 物种组成 草本生物量 植被盖度 植物多样性 Margalef指数
  • 简介:本文对永定县近年来种植绿竹成活率低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从把好苗木质量关、强化前期管护工作入手,采取施基肥、适时定植等主要技术措施,提高种植成活率。

  • 标签: 绿竹 技术措施 成活率
  • 简介:CLIGEN是目前较全面产生降水要素(降水量、历时、达到最大降水强度时间与降水总历时比率、最大降水强度与平均降水强度比率)天气发生器,其生成降水要素质量直接影响水文和农业响应模型输出结果。利用黄土高原长武1957—2001年日气象观测数据、王东沟流域1988--2001年降水要素数据和CLIGEN生成100年日气象数据,对CLIGEN模型产生日、月、年降水量均值和方差、概率分布、降水极端值和降水历时、强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CLIGEN对日、月和年降水量均值模拟效果较好,相对误差都不大于1.O%;对标准差模拟结果偏低,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6.6%;没有模拟出日降水量概率分布,但是较好地模拟出了月和年降水量概率分布;对日、月和年最大降水量模拟误差较大,表明CLIGEN对极值模拟精度有待提高。CLIGEN很好地模拟出连续降水频率,但是连续干旱天数在20d以内累积频率平均相对误差为8.9%;CLIGEN产生最大降水强度与平均降水强度比率高于实测数据;相对于实测数据,CLIGEN模拟降水历时和降水量具有相同趋势,对小降水量或短历时模拟结果偏高,对大降水量或长历时模拟结果偏低。

  • 标签: 天气发生器 CLIGEN 降水要素 模型评估 黄土塬区
  • 简介:依据对福建诏安县东溪水质监测结果和流域污染源调查,分析并评价河口水质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东溪河口水质基本符合三类地表水水质标准,但宫口湾海域潜在形成富营养化因素,应加强污水排放治理和海域环境保护。

  • 标签: 诏安东溪 河口 海域 水质调查 评价
  • 简介:小良水保站1957年在这不毛之地“光板地”小良建站并开始长期艰苦治理水土流失历程,并取得可喜成果。经过多年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现在已在光秃沿海台地上恢复起一片葱绿热带人工生态森林。治理后水土流失从根本上得到控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 标签: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小良水保站
  • 简介:基于浙江省84个气象站1980~2009年降水资料,选择标准化降水指数作为旱涝评价指标,分析了全省旱涝发生频率、旱涝站次比和旱涝强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省旱涝灾害频率高,年际上呈现旱涝急转特征。全省旱涝灾害影响范围广,多年平均旱站比28.6%,涝站比25.8%,平均干旱强度和洪涝强度分别为中旱和中涝。在空间分布上,旱涝灾害频率呈斑块状区域性特征分布,表现为多个高频区;干旱高频区主要分布中旱站和重旱站,而洪涝高频区分布中涝站,这些区域可能是潜在自然灾害区,应加强抗旱防洪措施建设。

  • 标签: 旱涝特征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时空变化 浙江省
  • 简介:2000年起,长汀县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在项目的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实施管理、验收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管理办法,提高了治理质量和效果,进一步促进了治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 标签: 长汀县 水土流失 项目管理 福建 组织管理 制度管理
  • 简介:采用LFA(LandscapeFunctionAnalysis)方法,通过调查7种地类35组样本,评价植被类型、人类活动对林地景观功能和土壤性能影响,并验证LFA方法在黄土区适用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对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渗透性能、养分循环性能影响显著,其中,天然次生林改良土壤结构稳定性、渗透性和养分循环性能作用最好,其次是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荒草坡最差;人类活动对人工林地景观功能和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LFA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植被类型对林地土壤性能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人工林地景观功能和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影响,在黄土残塬沟壑区有较好适用性。

  • 标签: LFA方法 植被 景观评价 黄土区
  • 简介:福建省矿业开发为国家及福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福建生态环境带来较严重负面影响。由于观念、法制、管理、经济技术及对矿山地质环境认识不足等原因,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尤其是开采金属、煤矿大中型矿山及群采矿区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已影响了地方经济和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总结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其恢复治理措施与成效,为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整治提供了参考。

  • 标签: 矿山地质环境 土地复垦 废水 废渣 矿山地质灾害 治理恢复
  • 简介:为了寻找适合闽江流域径流趋势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径流特征,基于闽江流域4个控制水文站近61a(1950--2010年)月径流资料,采用TFPw—MK法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演变趋势,并与MK、PW—MK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序列普遍存在自相关,TFPw—MK法比较适合闽江流域径流趋势检测,且序列自相关系数是影响检测结果关键因素。2)闽江流域近61a径流演变主要趋势为年径流呈不显著下降趋势,汛期和春季径流以下降趋势为主,非汛期、夏秋冬季径流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趋势显著,月最大和月最小径流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且多数站点趋势显著,同时序列长度对趋势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径流 TFPW-MK 时间尺度 自相关系数 闽江流域
  • 简介:半干旱黄土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其生态恢复过程受到全世界生态学者普遍关注。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表现形式。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自然恢复10a合沟流域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立地因子对地上生物量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立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沟底、阴向沟坡、阴向梁坡、阳向沟坡、梁顶、阳向梁坡;2)梁坡和沟坡地上生物量随坡度升高均呈现反S形态,梁坡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20°~25°处,最小值出现在35°~40°处,沟坡地上生物量最小值出现在30°~35°处,最大值出现在40°~45°处;3)坡向对地上生物量影响是显著(P=0.049),其余因素影响不显著。可知,该区地上生物量分布规律是植被对不同立地类型水分、光照等自然条件综合利用结果。

  • 标签: 地上生物量 立地 土壤含水量 光照 黄土区
  • 简介:在总结分析前人有关黄河下游冲淤平衡时不同含沙量临界流量和水体污染物质量浓度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花园口、高村水文站逐日水沙资料,推算不同水文年黄河下游水沙冲淤平衡时临界输沙量为平水年6.54亿t、丰水年8.83亿t、枯水年3.95亿t,平均6.44亿t。以氨氮和全磷为指标,分析三门峡、花园口和高村断面因水土流失引起非点源污染状况,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得到黄河下游河道达到Ⅲ类和Ⅱ类水质标准临界输沙量三门峡至高村河段平均为7.93亿和5.20亿t。同时,以黄河下游河道水沙平衡和满足某一水质标准为河流健康约束条件,结合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头道拐水文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和黄土高原泥沙输移比研究成果,推算黄河下游河道水沙平衡且分别达到Ⅲ类或Ⅱ类水质标准时,黄土高原土壤容许流失量相应为9.41亿和8.41亿t。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冲淤平衡 水质污染 输沙量 土壤容许流失量 黄土高原
  • 简介:采用CIRAS-2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2年生柿树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生理参数光响应过程,探讨柿树光合光响应特性对土壤水分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柿树光合生理参数影响显著,随着土壤水分降低,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先升后降,光补偿点先降后升,光饱和点呈下降趋势;维持柿树高光合作用和高水分利用效率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8.8%~76.7%,适宜光照强度为800~2000μmol/(m2·s);柿树对强光利用能力较强,而对弱光利用效率较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8.8%时,柿树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限制,而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到25.5%时,柿树光合作用转变为非气孔限制,通过对气孔、非气孔因素判定,可知柿树是一种抗旱性非常强植物。研究结果可为柿树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柿树 土壤水分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气孔限制
  • 简介:界定了水土保持水资源与水环境效应概念;采用基于物理机制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型),以黄河流域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例,对水土保持水资源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使广义水资源量增加72.6亿^m3,增幅27.1%,使狭义水资源量减少9.0亿m^3,减幅14.4%,使狭义水资源构成发生了变化,即地表水资源量减小、不重复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增加。以北京市为例定量分析了水土流失区域综合治理对水质影响。结果说明,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非点源污染,保护水源水质,保障饮水安全重要手段。

  • 标签: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土保持 水资源效应 水环境效应 非点源污染 综合治理
  • 简介:西气东输工程是连接我国西部、中南、东南沿海地区重要骨干管道工程,沿线地貌类型复杂多变,因此采取适宜生物植被恢复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十分必要。就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新疆段建设造成水土流失问题,根据工程所在区域地貌,结合项目区土壤、气候、植被等因素,在不同立地类型区,系统介绍该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于确定线性开发建设项目植物措施设计和植物种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西气东输 水土流失 植物措施
  • 简介:水土保持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以及生产建设各行业,任务艰巨、关系复杂。做好其顶层设计十分重要。水土保持顶层设计就是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指导下,构建自上而下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并通过不断协调各种关系和调整实施方案,最终达到既定长远性、战略性总体目标和任务。2015年国务院以国函〔2015〕160号文批复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明确水土保持目标和任务。据此,针对水土保持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审视水土保持区域、部门、行业特点,科学分析中央与地方、部门与行业、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经济与生态、保护与利用等各种重要关系,提出水土保持落实顶层设计,分级实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对策与建议,重点是建立相关部门协作协调合作机制,健全我国水土保持规划体系,落实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与任务,完善和拓展投入机制。

  • 标签: 水土保持 顶层设计 水土保持规划
  • 简介:长汀是我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区域之一。花岗岩由于本身岩体特性,形成风化壳结构松散,抗侵蚀能力弱。发育在花岗岩上土壤剖面具有显著层次结构,各层次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都有很大差异,不同层次土壤抗侵蚀性能也因此有很大差异。坡度、坡长等地貌因素也对水土流失有较大影响。经过多年有效治理长汀水土流失面积大为减少,但和全省其他地方相比,水土流失仍然严重。本文对前人研究治理长汀水土流失过程中,关于地质地貌对水土流失影响方面所取得一些经验进行归纳,并提出一定建议,以期对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

  • 标签: 花岗岩风化壳 地质 地貌 坡度
  • 简介:山洪灾害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以湖南湘江武水流域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水文模型集成系统为山洪预报提供了新思路,在解译了研究流域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基础上,采用HEC-HMS水文模型对武水流域各场次洪水进行模拟预报,利用DEM及流域出口信息划分子流域计算单元,利用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提取流域信息,采用SCS径流曲线法进行产流计算,采用SCS单位线法计算直接径流,利用马斯京根法进行河道汇流演进,运用指数退水模型模拟流域基流,并以2000—2008年17场实测洪水数据进行参数率定,用2009—2014年10场典型洪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率定期17场洪水洪峰流量相对误差绝对值均〈20%,模拟合格率达到100%,峰现时差均≤1h,绝对平均Nash效率系数为0.816,率定出水文参数准确有效;验证期10场洪水,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合格率达90%,峰现时差均〈1h,Nash效率系数均〉0.7。HEC-HMS水文模型在武水流域模拟效果较好,可应用于该流域山洪预报工作,且相较于多峰洪水,单峰洪水模拟效果更佳。

  • 标签: HEC-HMS模型 GIS 山洪预报 武水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