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筛选有效的MRP1siRNA序列,为RNAi的体内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Dharmacon公司的RNA在线工具,设计了4对针对MRP1基因不同区域的siRNA序列,分别转染至U251等三种肿瘤细胞,采用荧光转染试剂观察转染效率;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M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siRNA1、siRNA2、siRNA3、siRNA4四对序列分别转染上述三种肿瘤细胞后的RT-PCR实验结果说明siRNA2和siRNA4对MRPmRNA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siRNA2、siRNA4是可有效抑制MRP基因表达的序列.

  • 标签: SIRNA MRP1 多药耐药 肿瘤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在脑积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脑积水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及3D-FIESTA序列扫描并多平面重建,比较3D—FIESTA序列在脑积水鉴别诊断方面是否存在优势。结果MRI常规序列扫描诊断交通性脑积水32例(75%)、梗阻性脑积水8例(25%);3D-FIESTA序列扫描诊断交通性脑积水23例(57.5%),梗阻性脑积水17例(42.5%),二者在鉴别脑积水类型方面有显著差异(χ^2=4.71,P〈0.05)。结论磁共振3D-FIESTA序列扫描在脑积水的诊断中具有可靠的临床价值,可以清楚显示脑脊液循环通路通畅情况,鉴别脑积水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脑积水 鉴别诊断 磁共振成像 三维稳态进行快速成像
  • 简介: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序列,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对三叉神经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分析1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双侧三叉神经各向异性值(FA)值在术前、术后短期(1W)及术后长期(6个月)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患者组术前三叉神经FA值患侧较健侧下降约7%(P=0.001);术后1W患侧FA值稍有上升,双侧差异缩小为3%(P=0.081);术后6个月患侧与健侧已无明显差异(P=0.493)。对照组双侧FA值无差异(P=0.609)。结论DTI序列从影像学上证实MVD术可通过恢复病变三叉神经纤维的正常走行及髓鞘再生两个方面起作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 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颈部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重要病因,在45岁以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高达10%-25%,颈部动脉夹层引起卒中的机制主要是动脉-动脉栓塞和血流动力学受损。早期准确的诊断可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预防卒中的发生和复发。

  • 标签: 动脉夹层 缺血性卒中 局部症状 诊断需要 影像学检查 T1
  • 简介:这次由我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护士会联合举办的“护理管理高级培训班”在北京顺利召开,首先我代表医政司护理处感谢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护士会对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对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位护理部主任、护理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 标签: 护理管理 培训班 郭燕红 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护士会 医政司护理处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三维稳态构成干扰(3D-CISS)序列和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MRI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判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首次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7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CISS和3D-TOF序列MRI检查。以术中发现为判断责任血管的标准。结果术中发现单一责任血管56例(70.8%),2支及以上责任血管19例(24.1%),无责任血管4例(5.1%);责任血管中包含至少一条动脉73例(92.4%),单纯静脉2例(2.5%)。术前影像学检查阳性75例,阴性4例。75例阳性中,术中发现责任血管73例,未发现责任血管2例;4例阴性中,术中发现责任血管2例,2例未发现责任血管。术前3D-CISS和3D-TOF序列MRI判断责任血管的灵敏性为97.3%(73/75),特异性为50.0%(2/4),准确率为94.9%[(73+2)/79];判断责任血管包含动脉的灵敏性为98.6%(72/73),特异性为50.0%(3/6),准确率为94.9%[(72+3)/79]。结论术前3D-CISS联合3D-TOF序列MRI可用于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尤其对于包含动脉的责任病变,准确率较高,为MVD提供参考信息。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 三维时间飞跃序列 责任血管 判断
  • 简介: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低压氧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MMP9在GM1预防低压氧脑水肿中可能的机制。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n=6):分别为对照(contr01)组、急性低压氧(HH)组、GM1治疗(GM1+HH)组、单纯给药(GM1)组。control组:置于低压氧舱外的常氧舱内;HH组:置于6000m海拔模拟舱内24h;HH+GM1组:连续腹腔注射GM13d(30mg/kg),最后一次给药后30min行急性低压氧处理,方法同HH组;GM1组:前期GM1处理同HH+GM1组,后期同control组处理。小鼠在急性低压氧处理24h后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检测MMP9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湿重比和伊文思蓝定量评价脑水肿程度。结果GM1降低急性低压氧24h后血脑屏障损伤,减少湿重比(P〈0.05)和伊文思蓝渗出量(P〈0.05),并抑制MMP9表达上调(P〈0.05),减弱星形胶质细胞MMP9荧光强度。结论GM1抑制MMP9表达上调,可能参与其预防急性低压氧脑水肿的机制中。

  • 标签: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急性低压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