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浓度与冠心病关系及其在冠心病发病中作用。方法:对我院2003年4月到2005年12月收治25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测定血清尿酸浓度及其它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分析尿酸与冠心病之间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冠状动脉组[(351±85)μmol/L:(305±75)μmmol/L,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浓度与冠心病呈显著正相关(Wald=16.15,P〈0.001)且为其独立危险因素(OR=1.011)。结论:血清尿酸浓度与冠心病发病存在密切关系.且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尿酸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总结延续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应用方法,并分析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脑卒中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日期不同分成观察组(单数日入院,n=45)和对照组(双数日入院,n=4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延续护理,护理3个月。记录和观察护理前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加用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缩短康复进程,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延续性 护理 脑卒中 康复
  • 简介:目的总结小儿过敏紫癜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前来我科接受诊治80例过敏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77例患儿痊愈出院,3例患者好转出院,治愈率达96.25%,且住院期间未发生皮肤和消化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患儿临床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除了做好一般护理、皮肤护理和心理护理等工作外,饮食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患儿家长对饮食指导内容依从更有助于提升病情痊愈率。

  • 标签: 小儿 过敏性紫癜 护理
  • 简介:期前收缩(PVS)中临床上最常见一种心律失常。我院2005年~2006年门诊心电统计数据表明。按每日工作量平均20人次计算,每月大约有600多人次。PVS约占就诊总人数10%左右。本人抽样统计了1d32例门诊就诊心电图者中就有4例PVS患者。PVS在各种心律失常患者中占首位。其发病原因大致有两种:①发生在健康人中PVS可能与精神和体力疲劳,情绪紧张。过多吸烟、饮酒、喝咖啡有关;②器质PVS,有冠心病、心肌梗死、风湿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本文结合经验和有关文献。选择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良性PVS、恶性PVS16例,对他们应用谷维素治疗并进行跟踪随访。

  • 标签: 室性期前收缩 谷维素治疗 临床价值 PVS患者 门诊就诊 风湿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膝骨关节炎也称退行关节炎、老年关节炎、增生性或肥大关节炎,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发病率正日益上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最理想治疗方法。因此治疗上通常要通过多种康复治疗方法来消除或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尽最大限度减少治疗不良反应。本文探讨了针对不同类型采取合理、规范治疗方法,期望找到更好方法。

  • 标签: 退行性 膝骨关节炎 治疗方法
  • 简介:REDCap系统能够通过调用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方式兼容第三方应用,用户通过平台入口访问服务器内部数据,从而完成跨越多个行业领域数字业务整合。本文介绍了基于REDCap系统建立多中心临床研究,阐述API接口模块安全重要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目的使临床研究人员了解API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方便易用,同时由于API开放将对项目管理者基于数据库安全提出更高技术要求,因此本文尝试提供一种程式化保证系统安全方法。

  • 标签: REDCap 多中心临床研究 API 数据库 安全性
  • 简介: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s,TIA)是指缺血引起短暂脑局灶功能或视网膜功能缺损,为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传统定义TIA所致神经症状和体征应在24h内完全消失,但随着临床脑血管病研究进展,尤其是缺血性卒中起病早期溶栓治疗应用,国内外有关TIA时限和处理方面的争议日益增多,值得神经脑血管科医师高度重视.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发作时限 临床表现 卒中 病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基因多态与其血小板聚集率和临床预后关联。方法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362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测血小板聚集率(PAR),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预测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最佳PAR值。将所有受试者分成HPPR组(PAR≥44.5%)和对照组(PAR〈44.5%),使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技术(PCR—RFLP)测CYP2C19基因681(G/A)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析患者CYP2C19(681G/A)基因型、等位基因及患者MACE。结果HPPR组患者CYP2C19(681AA)基因型(GC:x2=35.46,GA:x2=11.78,AA:x2=14.41;P〈0.05)高于对照组,其携带681A等位基因频率亦高于对照组(G:x2=29.32,A:x2=25.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CYP2C19(681A)基因、HPPR均是ACS患者PCI治疗后MACE发生独立预测因子。结论ACS患者CYP2C19基因68(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与PCI治疗后HPPR存在相关。ACS患者CYP2C19基因突变导致患者对抗血小板治疗反应,并增加患者PCI治疗后血栓事件和MACE发生风险。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聚集率
  • 简介: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G-308A多态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相关。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TNF-α基因G-308A多态与中国人EH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9月1日。由2位评价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Egger线性回归法检测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6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EH患者1203例和健康对照135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中国人群,基因型GA人群EH发病风险高于基因型GG人群(OR=1.54,95%CI:1.23~1.92,P<0.001);基因型AA+GA人群EH发病风险高于基因型GG人群(OR=1.59,95%CI:1.28~1.98,P<0.001);等位基因A人群EH发病风险高于等位基因G人群(OR=1.58,95%CI:1.29~1.95,P<0.001)。结论中国人群TNF-α基因G-308A等位基因A与EH发病有关。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开展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中国人群 META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窦炎鼻息肉通过功能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226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各113例患者,手术治疗组患者采用功能鼻内镜鼻窦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药物治疗组采用传统药物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46%,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26%。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窦炎鼻息肉能够通过传统药物疗法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佳且容易出现病情反复,通过功能鼻内镜鼻窦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更佳且复发率明显降低,具有非常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窦炎鼻息肉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 安全性与疗效比较
  • 简介:目的以随机对照试验(RCT)为依据,比较生物可吸收支架(BVS)对比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安全和有效。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WebofScience和CochraneLibrary,并追踪获取文献,查询时间从2008年1月至2017年9月,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共纳入7项对比BVS及EESRCT,随访时间从9个月~3年,共5546例患者,其中BVS组3241例、EES组23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BVS患者发生心肌梗死(OR=1.55,95%CI:1.22~1.96,P=0.0003)、靶血管心肌梗死(OR=1.73,95%CI:1.32~2.27,P<0.0001)、支架内血栓(OR=3.62,95%CI:2.12~6.18,P<0.0001)风险高于应用EES患者,但在全因死亡(P=0.1)、心源性死亡(P=0.42)、所有血运重建(P=0.10)、靶病变血运重建(P=0.06)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在各项复合终点对比中,BVS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OR=1.37,P=0.0003)、面向患者复合终点(OR=1.21,P=0.005)、面向装置复合终点(OR=1.41,P=0.002)、靶病变失败(OR=1.44,P<0.0001)发生率均高于EES组。结论在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随访中,BVS安全和有效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均不优于EES。临床应用BVS应当更加谨慎,在新一代BVS投入应用之前,现行治疗方案仍需大量、更长时间随访来验证。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生物可吸收支架 药物涂层支架 安全性和有效性
  • 简介:难治高血压(refratoryhypertension,RH)是指经充分合理联合三种以上药物包括利尿剂治疗1个月以上血压仍未降为目标血压。其标准为140/90mmHg以下或单纯收缩压不能降至140mmHg以下。我们对临床遇到长期血压控制效果欠佳135例高血压患者难治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高血压病 血压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隐匿传导(CC)临床心电图表现。方法对1034例CC临床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C多发生于各类心脏病人,占66.6%;对激动影响多为影响其后激动传导,占48%;发生CC心律失常以房颤为主,占28.1%;CC类型,以顺向型多见,占47.4%。结论CC确是引起复杂心律原因之一。

  • 标签: 隐匿性传导 心电图 心房颤动 复杂心律失常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难治高血压(RH)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3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RH208例、NRH96例.所有患者均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生化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肾素活性、醛固酮等,进行心脏超声检测.比较RH与NRH组间各生化指标、肾素活性、醛固酮、肾小球滤过率(eGFR)、左房和室间隔厚度差异.结果①RH患者与NRH患者相比,血糖、肾素活性、醛固酮/肾素(ARR)、病程、BMI、eGFR、尿酸、左房和室间隔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后退法显示,肾素活性(OR=1.251,P=0.001)、血糖(OR=1.223,P=0.061)、BMI(OR=1.106,P=0.008)、病程(OR=1.045,P=0.001)与难治高血压独立相关.③在RH患者中,不同年龄组别间病程、BMI、血糖、吸烟、肾素活性、eGFR、室间隔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gPRA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3,P=0.000);LgPRA与eGFR呈负相关(r=-0.164,P=0.018);LgPRA与肌酐无明显相关.结论RH患者存在多重相关危险因素.青年RH患者靶器官损害与高肾素水平有关.

  • 标签: 难治性高血压 年龄 肾素活性 靶器官损害
  • 简介:患者男性,72岁。咳、痰、喘20余年,加重1d入院。查体:血压120/85mmHg,心率83次/分,心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杂音,元明显传导,心界不大。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哕音。临床诊断:肺源心脏病。心电图示基本节律为窦性,P—R间期0.16s,频率73次/分。QRS电轴左偏-68°,Ⅰ、avL导联呈qR型,RavL〉RⅠ-Ⅱ、Ⅲ、avF呈rS型,SⅢ〉SⅡ,V1导联QRS呈rSR′型,各联QRS波终末部粗钝。QRS波时限0.13s。并可见频发房期前收缩及室期前收缩。

  • 标签: 房性期前收缩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QRS电轴左偏 QRS波时限 诱发 肺源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比较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转复持续心房颤动(PAF)疗效和安全.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选取郑州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72例PAF患者,随机分为2组.伊布利特组(33例)采用伊布利特静脉注射转复窦性心律,用量:体质量≥60kg患者,首次剂量1mg,体质量<60kg患者,首次剂量0.01mg/kg.胺碘酮组(39例)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转复窦性心律,用量:体质量≥60kg患者,首次剂量300mg,体质量<60kg患者,首次剂量5mg/kg.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30min内、3h内、12h内、24h转复率,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伊布利特组患者用药后30min内、3h内、12h内、24h内转复率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x2=10.7330,10.6500,8.4538,5.1932,P<0.01或P<0.05);伊布利特组患者平均转复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t=7.9009,P<0.01);伊布利特QTc平均恢复时间短于胺碘酮(t=15.783,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90,P>0.05),但伊布利特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较胺碘酮组更短[(0.38±0.10)h比(16.75±8.39)h,t=11.195,P<0.01].结论与胺碘酮相比,伊布利特对持续房颤转复率高,转复时间短,不良反应消失快.

  • 标签: 心房颤动 持续性 伊布利特 胺碘酮 转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