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WHO将安宁疗护(palliativecare)定义为一种改善有不可治愈疾病的患者(成人和儿童)及其家庭生活质量的方法。它利用现有的最佳证据,通过早期识别、正确评估、治疗疼痛和其他问题来预防和减轻生命末期的成人和儿童所经历的包括躯体、心理、社会或精神上的痛苦[1]。我国将临终关怀、舒缓医疗、姑息治疗等统称为安宁疗护,是指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2]。安宁疗护照护者需要掌握疾病并发症的处理、控制疼痛和其他症状、为患者和家庭提供心理、社会护理以及照顾濒死者和丧亲者的技能。此外,还应该具备沟通、决策和灵性关怀的技能[1]。由于目前卫生工作者对安宁疗护的能力和技能存在不足,WHO要求将安宁疗护纳入卫生工作者的培训之中[3]。与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相比,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终末期患者和家庭,临床护理人员有机会密切参与安宁疗护的全过程,她们需要满足患者和家属多方面的需求。

  • 标签: 护理人员 安宁疗护 知识
  • 简介:目的调查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心理干预,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工作质量。方法对12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58名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经常焦虑38名占31.7%,经常有不同程度的兴趣下降20名占16.7%,经过心理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医护人员应学习心理学,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管理者也应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 标签: 医护人员 压力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加强职业防护对减少血透室工作人员职业伤害的影响情况。方法对80例血透室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强化培训,在培训前后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在防护观念和行为方面:标准预防与普遍预防、戴口罩及防护目镜习惯、医疗垃圾分类盛放及时倾倒、包纱布折安培、针头分离等10项内容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伤害方面:针刺伤、胃炎、神经衰弱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血透室工作人员的防护观念和行为都有了明显改进,职业伤害明显减少。

  • 标签: 职业防护 护士 血透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门诊消毒工作室内工作人员职业的暴露情况以及防护意识、防护措施的可行性。方法: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间于我院工作的成员中随机选择 40例进行研究,将所有研究对象的防护意识、防护措施的可行性及职业暴露状况于干预前后施行对比。结果:所有成员于干预前的防护意识为 64.50%,干预后高达 95.55%,干预前防范措施的可行性为 60.00%,干预后高达 85.50%,干预前的职业暴露概率为 34.00%,干预后高达 11.50%,且数据相比,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口腔门诊消毒室的工作人员施行防范意识及相关措施的培养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极具推广价值。

  • 标签: 职业暴露 消毒室 口腔门诊
  • 简介:随着临床医学及临床护理学的飞速发展,对新时期护士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护士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知识和经验,还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有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巧的能力,有运用现代化仪器的能力,有较强的科研及创新能力,有较好的外语水平等,而仅凭护士在校的学习很难达到此要求,因此在参加工作后的继续学习就成为掌握这些知识及能力的必由之路,医院护理部组织的学习毕竟数量有限,

  • 标签: 护理人员 继续教育 教育质量 护理知识
  • 简介:[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于分级护理实施现状的体验.[方法]采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对15名医护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其对实施分级护理的看法.[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分级护理的作用;分级护理决策者;手术分级对分级护理的指导意义.[结论]分级护理能够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决策者仍是医生,医护合作决策分级护理是比较理想的方式,手术分级系统对手术科室的分级护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分级护理 医师 护士 实施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健康状况,采取相应预防保健对策.方法对2877例医院工作人员健康查体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主要疾病谱检出率依次为:高脂血症(45.0%)、脂肪肝(37.5%)、宫颈糜烂(20.2%)、高血糖(11.7%)、高血压(6.8%)、肝囊肿(6.3%)、鼻中隔偏曲(5.7%)、乳腺增生(4.7%)、慢性咽炎(4.2%)和子宫肌瘤(3.8%)等.②男性检出率36.8%,女性检出率4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男性检出率为56.4%,显著高于女性的43.6%(P<0.01);脂肪肝检出率男性54.5%,亦显著高于女性的45.5%(P<0.01).③男性以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糖、高血压为主要疾病.女性以脂肪肝、高脂血症、宫颈糜烂、高血糖为主要疾病.④随着年龄的增加,疾病检出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根据疾病谱的分析结果,对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预防,有助于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水平.

  • 标签: 健康状况 查体 慢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人员锐器伤的职业危害、处理原则和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锐器伤的紧急处理,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挤出部分血液,在反复挤压的同时用流水冲洗伤口,再用3%的碘伏消毒浸泡3min,待干燥后再贴上无菌敷贴;在伤后的6个月内定期进行血清学随访检测;进行伤后预防性治疗。结果多种疾病经锐器伤传播,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结论应包括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制性使用医疗安全器具,执行锐器安全操作规范,实施强制性法律干预以及医疗机构的行政干预。

  • 标签: 医护人员 锐器伤 职业性损伤 预防 治疗
  • 简介:2003年2月以来,中国26个省市发现非典型性肺炎病例,其中近千名医务人员受感染,多名医生护士以身殉职,使一线工作人员在甲类传染病防护状态下工作和生活,对他们的身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本文旨在分析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探讨对策,使医护人员更有效地工作.

  • 标签: SARS 传染性非典肺型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护理人员 心理状态 心理压力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为临床开展临终关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某院136名肿瘤相关科室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临终关怀认知、态度及行为现状调查。结果临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认知有限,对于临终关怀知识的概念、内容、宗旨完全了解的只有14.7%、9.6%、6.6%;知识来源渠道较多,但是知识不全面。态度方面,主张告知患者及家属真实病情的(4.18±0.68)分,对想象中患者死亡持积极处理态度(3.87±0.83)分;行为方面,最大限度控制患者疼痛(3.30±0.84)分;创造能满足临终患者的身心需要的医院环境(3.42±0.88)分;积极临终治疗和临终护理(3.75±0.85)分。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及行为比较积极,但知识有限。医院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临终关怀教育,采取措施推进临终关怀工作的开展。

  • 标签: 医务人员 临终关怀 认知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手消毒不规范的影响因素,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为提高外科手消毒的规范性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93名手术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外科手消毒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工作负荷因素及管理因素。结论需要通过提供充足合适的洗手用物、完善洗手设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缓解工作压力,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机制,鼓励手术人员相互监督管理,提高外科手消毒的规范性。

  • 标签: 手术人员 外科手消毒 影响因素 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急诊医护人员手套应用的现状,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对在急诊工作的医护人员,在未干预、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记录更换手套的应用情况。结果医生在接触病人时的手套使用正确率显著高于接触自身时的正确率;护士在接触自身时的手套使用正确率显著高于接触病人时的正确率;在接触自身时手套使用的正确率上,护士显著高于医生。结论急诊医护人员手套使用是职业防护的薄弱环节。

  • 标签: 急诊科 手套
  • 简介:岗前培训可以帮助新入职护理人员顺利实现从护理专业学生向临床护理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使其从各方面做好进入临床的准备,促使他们快速融入医院这一新的集体。在我国卫生部1982年发布的《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及1992年《医院工作制度的补充规定(试行)》中明确要求各医院要对新进职工进行上岗前的培训,

  • 标签: 护理人员 教育 护理 继续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30名健康护理人员进行测试,采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护理人员在自我效能感各分量表上的成绩与焦虑、抑郁量表的得分呈负相关;高自我效能感的护理人员与低自我效能感的相比较,其在焦虑与抑郁量表上的得分明显较低。结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响着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高自我效能感将使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维持较高的状态。

  • 标签: 抑郁 焦虑 自我效能
  • 简介: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低、离职率高和护士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不仅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护士短缺,同时临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较低。离职意愿与满意度之间有密切关系,工作满意度低容易造成护理人员离职,进一步加重护理人员短缺,这无疑是对我国护理事业的严峻挑战。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目前护士工作满意度及离职意愿的相关情况,现将有关护士工作满意度及离职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护理人员 工作满意度 离职意愿 研究进展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强化基层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的综合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间于本基层医院履职的37名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研究主体,对其实行常规院感防控干预;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本基层医院履职的37名医务人员(同对照组相同)作为观察组研究主体,对其实行综合性院感防控干预。对比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知识掌握度、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的院感防控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手卫生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综合性院感防控干预可以提高其对于院感防控知识和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度,且能提升其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基层医务人员 院感防控 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从柳叶刀一篇关于一线医护人员的调查报告看出,在疫情下一线医护人员普遍患有心理困扰,其中抑郁症发生的概率为 34.6%,焦虑症状发生的概率为 16.0%,心理困扰发生的概率为 15.9%,需要对这些医护人员进行心理护理。

  • 标签: 新型肺炎 医护人员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知识的认知程度、自身职业防护现状等.方法选择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0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护人员对医院内感染有关知识欠缺;防护行为差;过去1年中医护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为77.0%;被调查者有162人在过去1年中所管理的病人发生医院内感染,占58.3%,其中呼吸道感染101例,占62.3%.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医护人员 医院内感染 认知程度 防护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大连市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静脉采血知信行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开展相关教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护士静脉采血知信行问卷,利用分层抽样法从大连市某三甲医院抽取528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528份,临床护士静脉采血知信行调查问卷知识维度得分(51.67±12.21)分,得分率51.67%,态度维度得分(52.56±3.31)分,得分率95.57%,行为维度得分(78.92±8.24)分,得分率83.0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临床护士静脉采血态度的因素为参加静脉采血培训及定期进行考核,影响临床护士静脉采血行为的因素为态度、工作年限、科室、是否定期培训和知晓流程。结论 临床护士静脉采血的知识水平普遍偏低,态度和行为积极。护理管理者应定期组织静脉采血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强化知识建立积极态度,从而改变护理行为,提高静脉护士静脉采血的质量。

  • 标签: 静脉采血 知信行 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