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研究

/ 2

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研究

王雪莲杨一梅夏慧(通讯作者)

王雪莲杨一梅夏慧(通讯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3年01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方法,最后分析两组方法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实施风险管理,规范各种操作程序,防范危险因素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4.15.62

作者单位:51000,广州市天河区,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作者简介]王雪莲(1976—),女,河南驻马店人,本科,麻醉科护士长,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手术室配合麻醉。

随着新设备、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不断增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必须全面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率。为了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在2012年01月至2013年01月期间,本院对收治的1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管理方法与风险管理方法,管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01月至2013年01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在17~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56±4.46)岁。其中妇产科手术患者33例、普外科手术患者21例、骨科手术患者18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在20~7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5.34±6.54)岁。其中妇产科手术患者32例、普外科手术患者21例、实施骨科手术17例、实施泌尿外科手术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方法,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从而采取全面的防范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1.2.1加强医院规章制度管理

①术前核对。加强对患者核对,加强对患者住院号、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等情况的核对,并查看病人精神状况以及手术室的器械、用药准备情况等,保证手术前各项工作的落实。②体位护理。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协助医生安放好病人体位。安放中,必须充分暴露手术视野,肢体不可过分地屈曲,同时还需要避免受压,一防止神经麻痹。③核对手术器械与用血。对手术器械、用药等进行再次核对,针对需要用血的病人,应该严格按照输血规范进行核对工作。④加强手术器械的清点和整理。手术前,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缝针、纱布、纱垫等数目,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在关闭体腔切口之前,器械护士应再次清点器械数目,核对无误后方进行缝皮。⑤规范手术记录。护理人员应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包括:护理记录单、输血单、麻醉单、器械清点单等。⑥规范标本管理。一些标本如脏器、淋巴结等,其检查结果会影响到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案,因此要妥善保管好,贴好标签,填好送检通知单,及时送到病理科。

1.2.2重视手术过程中的示访工作

①术前访视。术前12h,护士要到病区查看病人病历,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巡回护士应到病房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麻醉方式、手中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等[1],充分保证手术安全,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②心理护理。针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指导,对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给予安抚和劝导,树立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减轻对手术的恐惧感,从而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

1.2.3加强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工作

①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护理服务中,严格遵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标准,结合实际的医院情况,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护理服务小组,组织护理人员联系医院实地参观学习,统一护理思想战线。在护理中,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手术室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的护理准则,实施统一的护理操作标准,并进行定期的护理内容考核等。②加强护理培训。医院要定期举行一次业务学习、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试等,提高护士的理论以及专业技术水平,另外,加强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以及安全意识教育,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使护士行为更加规范,提高其责任感以及职业道德精神,减少护理差错出现。③合理安排护理工作。由于护士工作时间一般比较长,而且工作复杂、繁忙,容易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导致护理工作容易出现疏忽。因此,要合理安排护士的作息时间。采取弹性排班制,大、小手术轮流配合,保证医护人员的工作时效性。对于受到患者表彰的工作人员,应该提供评优、晋职、晋级的优先机会,以激发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比较(n/%)

注:两组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危险因素

3.1.1手术前核查失误

由于手术患者过多,在进行手术时,各种医疗器械准备不足,且手术所需物品登记不及时、不全面、清点不仔细,造成手术物品清点不正确[3],从而严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1.2手术操作过程失误

手术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护理差错。①手术体位放置不正确。手术体位不正确,会压伤患者,给医生手术操作带来不便。②手术部位出错。手术单记录不清,手术前无核查清楚,导致手术部位出错情况的出现。③术中仪器使用不正确。目前在手术中通常使用高频电刀,由于护理人员在辅助治疗使用刀不正确,容易导致患者的皮肤被电灼伤,使手术无法顺利进行。④器械准备不足[4]。在手术之前,手术器械及敷料准备不足,无检查清楚器械的性能与使用期限,降低手术的成功率。⑤纱布、器械等遗留在体腔内。在关闭体腔前,没有点清敷料、器械、缝针等,导致器械或纱布仍留在体腔内。⑥燃烧或爆炸意外。手术室中的酒精、氧气瓶等,都属于易燃、易爆的化学制剂与气体,不安全的使用,会导致燃烧或爆炸意外等事件的发生。

3.1.3标本管理不当

病理标本对患者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但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使术中部分小标本遗失,使无法顺利进行手术,因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而引起重大医疗事故。

3.1.4护理记录不完整

由于工作的繁忙或者疏忽,护理人员没有完整记录护理内容,或者是记录被任意地篡改等,导致患者护理工作出现遗漏或重复的情况[5]。

3.2小结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手术室作为医院中最重要的场所,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手术的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病人生命。手术中需要的护理不仅仅是护士在手术台上配合医生,而且还需要护士进行手术优质护理,降低护理的风险。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护理规章制度,以预防为主,对手术室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排除,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严格规范护理操作程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使护理工作向人性化、系统化方向发展[6]。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方法,观察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在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实际的手术室护理工作,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树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战略。

参考文献:

[1]邱锦芳,郑灵,邓小嫡等.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0,13(12):109-110.

[2]雷岩凤,周朝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消毒防范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10):218-219.

[3]陈辉.浅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防控及管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4(23):746-747.

[4]赵雪丹.手术室护理中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8(22):258-259.

[5]崔红,王讯,宫国俊.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害因素及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1(3):10-13.

[6]周伟,王芳.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及安全防护措施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6(9):38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