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特征以及临床特征予以观察。方法随机从某市2016年以来到2018年4月期间报告的患者当中择取50份因布鲁菌病而入院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结果经过观察,男性患者的数量显著多于女性患者的数量,且21岁-50岁之间的青壮年概率最高;和病畜以及附属产品的接触概率相对较高的人员感染率比较高;最共同且最多见的临床表现就是发热且多汗、肢体乏力以及关节疼痛、头晕等。结论布鲁氏菌病属于人畜共患的传染疾病,但是可以通过加强相关的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动物检疫监测制度、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来予以前期控制。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细胞形态观察对常见血液病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同时采集患者血象标本展开血细胞形态显微镜复检,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结果异常与血细胞形态显微镜复检异常的符合率进行统计分析,对血细胞形态与血液分析仪对学籍表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98例患者中,经血细胞分析仪检查,证实异常者与血细胞形态显微镜复检异常者的符合率为71.43%;血细胞形态显微镜复检时,血小板异常率、幼红细胞异常率、淋巴细胞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血细胞分析仪检查(P<0.05)。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对形态异常细胞具有良好筛查效果,对细胞形态的观察、白血病、血小板疾病的诊断,需要血细胞形态观察,进而提高临床血液疾病诊断率,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观察 血液疾病 血液分析仪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校医学生对医学影像辐射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2016年在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应用自编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校医学生对医学影像辐射总体认知水平偏低,且存在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结论今后医学院校应该加强在校医学生特别是影像专业学生辐射防护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对患者及本人的防护意识。

  • 标签: 在校医学生 医学影像学辐射 认知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非常关注的一项主题。其中牙周病是近些年来非常普遍的一种病痛,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本篇文章将三维牙周模型和三维动画的技术引入牙周病里面,通过新的方式和切入点让我们对于此类病种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我们对于此项技术做相关分析,并对于其具体的使用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能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三维建模 三维动画 牙周病学 模型 探索
  • 简介:遵照“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临床微生物和微生物检验》第3版教材以“临床微生物导论”作为桥梁,保证教学从医学微生物向临床微生物过渡。本教材的临床细菌、临床真菌和临床病毒等三篇是主体内容,应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微生物的分类、临床意义、微生物性性和微生物检验等四方面,其中确定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是本书的特色。根据临床要求,强调了标本直接检验的重要性。微生物检验篇可在临床专业实习阶段,结合国内外的进展与本医院的实际状况进行消化。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 教学实践 课程建设 教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的细针穿刺细胞常规涂片检查及液基细胞检查,并结合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标本来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35名甲状腺疾病患者,超声引导下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检查,进行常规涂片和液基细胞涂片检查,同时采取血液标本用化学发光法进行甲状腺激素和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通过χ2检验和Kappa检验对常规穿刺细胞检查与液基细胞检查进行分析后发现,二者诊断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一致性不理想(0<Kappa<0.4),诊断结果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常规细胞检查对甲状腺常见疾病的分类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液基细胞检查提高了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与特异性。TSH对甲状腺疾病具有良好的提示作用,但是对常见甲状腺疾病之间的鉴别诊断并无特异性。TgAb与TPOAb对桥本病的筛查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激素 穿刺细胞学 液基细胞学
  • 简介:目的:建立我国健康男性志愿者服用西酞普兰(CIT)的群体药动(PPK)模型,并比较PPK模型与非房室(NCA)模型法估算CIT生物等效性的价值。方法:23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服用CIT后采集0~144h血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分析血浆中的CIT浓度,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评估CIT的PPK模型,并用NAC模型法和PPK模型法评价CIT的生物等效性。结果:CIT的PPK模型符合一房室模型,估算的CIT清除率和分布容积分别为(15.90±0.70)L/h和(702.0±19.2)L。采用NCA和PPK模型估算的CIT相对生物利用度90%可信区间分别为96.4%~105.4%和92.5%~103.4%,达到生物等效性的标准。结论:NONMEM法可用于评价CIT的生物等效性。

  • 标签: 西酞普兰 群体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非房室模型
  • 简介:一般认为,结外淋巴瘤缺乏影像特征,且易与病变脏器良恶性肿瘤、肿瘤性病变甚至炎性病变等混淆,误诊率极高。而结外淋巴瘤对化疗和放疗非常敏感,患者预后较相应脏器的原发恶性肿瘤好。临床工作中,无原发淋巴瘤病史的结外淋巴瘤患者术前诊断很难,大多患者多因误诊而行手术。结外淋巴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腹部实质性脏器淋巴瘤较少见。

  • 标签: 原发性结外腹部实质性脏器淋巴瘤 影像诊断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皮性的浆液性卵巢癌细胞是否可以通过上皮间充质转换,形成梭形的肿瘤细胞,以及梭形的卵巢癌细胞在肿瘤细胞中的分布。方法选择浆液性卵巢癌组织50例,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染色较深、细胞形态呈梭形改变的肿瘤细胞及其分布,连续切片进行细胞角蛋白CK和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1.54%的低分化(8/13)和18.75%(6/32)的中分化的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存在细胞染色较深,细胞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其细胞核形态明显不同于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且多分布于细胞密集区域近血管处。而5例高分化的肿瘤组织中未观察到这些梭形的肿瘤细胞。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这些梭形的、细胞核染色较深的肿瘤细胞CK染色为阳性,部分肿瘤细胞CK和vimentin染色可以表现为同时阳性,表明上皮样的肿瘤细胞可表达间叶组织标志物,肿瘤细胞呈间叶细胞分化。结论细胞密集排列区域中央肿瘤细胞处于相对缺氧状态。肿瘤细胞通过上皮间充质转换适应局部缺氧状态,并获得侵袭转移能力。

  • 标签: 浆液性卵巢癌 上皮间充质转换 细胞角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影像诊断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实行头颅CT及核磁共振影像检查,比较分析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核磁共振影像检查诊断的符合率显著高于头颅CT检查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影像诊断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与头颅CT相比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且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满意度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 影像学诊断 三叉神经痛
  • 简介:随着我国高校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临床微生物与检验是检验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有效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 标签: 多媒体素材库 建设 应用
  • 简介:主体性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积极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检验人才。为此,在《临床免疫及检验》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中,我们大胆实践了“专题讨论式”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临床免疫学及检验》 理论教学 主体性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 简介:多媒体教学是我国医学院校教师普遍采用的现代化教学形式,并已成为医学院校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临床微生物检验教学中,尽管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多样化教学方式和多维化教学空间,但应注意使用多媒体教学后可能存在的一些的问题,从而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进一步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教学质量。

  • 标签: 多媒体教学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质量
  • 简介:该文围绕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而进行积极的尝试。根据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验带教方法、实验课件制作、实验报告的评分及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教学活动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 标签: 实验教学 临床微生物检验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应用细节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患者共9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细节护理管理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评分、护理态度评分和护理技术评分比较高,(P<0.05)。此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8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8.26%,(P<0.05)。结论临床将细节护理管理应用到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有效保证护理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故方案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细节管理 神经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乙肝后肝硬化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在肝脏病变患者中的构成比较高。乙肝后肝硬化在祖国医学中学归属于“积聚”、“肋痛”、“徵积”等范畴,不同发病阶段症状表现和中医分型各有不同。影像检查是乙肝后肝硬化常用的诊断方法,也可用于病情发展的评估中。由此可知,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与影像检查结果具有紧密的关联。本文就二者的相关性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以期基于影像检查角度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乙肝后肝硬化 中医分型 影像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0例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类型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抗菌药物种类,名称及DUI,联合使用情况,给药时间及术后感染情况,以便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具体研究1。结果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高频抗菌药物依次为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指数(DUI)均小于1.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奥硝唑的使用率最高,达到26.0%,其次分别是依替米星11.0%,头孢地嗪8.5%,甲硝唑6.8%,头孢唑啉钠五水合物6.4%。110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仅是术后给药,占比45.45%。手术前后均给药的患者有60例,占比54.55%且110名患者中没有一人报告为感染。在药物联合使用中,二联用药的使用率达到92.0%。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最大比例从小到大依次主要为硝咪唑类+青霉素类,硝咪唑类+头孢菌素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结论从整体情况来看,我院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较合理,但部分二联用药存在不合理问题,医院需要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规范,提高药物使用的科学性2。

  • 标签: 阑尾炎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应用
  • 简介:麻醉专业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成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培养麻醉医生成为具有全科知识的临床医生已日益受到各医学院校的重视。麻醉学科的发展与检验医学关系密切:麻醉的发展需要检验医学作支撑,并促使检验医学更趋完善,丰富其学科内涵。检验医学将为麻醉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保障。结合目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就麻醉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设置检验科实习的必要性作初步探讨。

  • 标签: 麻醉学专业 临床实习 检验医学 检验科
  • 简介:毕业实习出科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一套好的考核体系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同时也能反映出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多年的实习带教,我们摸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出科考核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毕业实习 出科考核 技能考试 临床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成年人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及流行病特点。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90例成年人肾小球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行常规病理检查。判断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及流行病特点。结果成年人肾小球疾病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类型中微小病变肾病、IgA肾病、膜性肾病、增殖硬化性肾炎和硬化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占比较高。90例患者当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有67例,占比74.44%。其中男性患者20例,其余为女性,女性患者数量相对于男性患者有明显优势,数量差异显著,达到统计标准(P<0.05)。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3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男女数量比例无明显差异,未达到统计标准(P>0.05)。结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最为普遍的肾小球疾病,同时女性患者较多。MCD与IgAN属于最常见成年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LN与HSPN属于常见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 标签: 成年人肾小球 疾病病理类型 流行病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