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76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进食时间等手术指标明显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晚期结肠癌 开腹手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结肠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两组各20例,对照组行传统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43.78±37.72)ml明显少于对照组(384.13±36.03)ml(P<0.05),淋巴结清除数(24.04±3.16)个明显多于对照组(12.56±1.74)个(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P<0.05);观察组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可有效清除淋巴结,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复发情况,预后效果显著。

  • 标签: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结肠癌 术中出血量 淋巴结清除数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8例结肠癌围手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活动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进食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配合度,减少围术期并发症。

  • 标签: 快速康复 外科护理 结肠癌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52例结肠癌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应用常规护理者设定为对照组,应用心理护理者设定为观察组,每组26例患者,对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展开评估。结果对比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况,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的SAS量表、SDS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对应数据组间差异明显(P<0.05)。另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P<0.05。结论为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术后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护理效果,建议对结肠癌术后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实施干预。

  • 标签: 结肠癌 心理护理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插管深度对药物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76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对其实施药物灌肠治疗,其中对照组将一次性导管插入肛门13-18cm。观察组将一次性导管插入肛门9-16cm。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9.47%比对照组的73.68%要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P<0.05)。结论对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缩短插管深度所获得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不仅提升了临床治疗有效率,更能缩短治疗时间,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中大量推广。但是,缩短插管深度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选择。

  • 标签: 药物灌肠治疗 不同插管深度 放射性直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经直肠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肛周脓肿、肛瘘的应用价值和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的90例肛周脓肿或是肛瘘患者作为这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应用经直肠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并将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于肛周脓肿患者,经直肠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对单发肛周脓肿的检出率为100.0%,多发肛周脓肿的检出率为100.0%,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肛瘘患者,经直肠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对单发性肛瘘的检出率为93.33%,复杂性肛瘘的检出率为72.00%,总的检出率为85.71%,均略低于病理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肛周脓肿、肛瘘患者中,应用直肠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经直肠超声 高频超声 肛周脓肿 肛周肛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间质瘤的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低位直肠间质瘤的6例患者,在手术开展前给予患者实施伊马替尼的治疗,然后再为其进行腹腔镜辅助下经内外括约肌间的切除手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Wexner评分。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治疗前患者的肿瘤大小在5厘米至9厘米之间,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大小在2厘米至4.5厘米之间;在Wexner评分方面,治疗前的评分在1分至3分之间,治疗后的评分在5分至9分之间。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以及Wexner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低位直肠间质瘤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低位直肠间质瘤 腹腔镜 经内外扩约肌间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结肠癌间质差异表达蛋白质DCN,FN1,PKM2,HSP90B1的表达情况,寻找能用于结肠癌诊断的标志物。方法①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DCN,FN1,PKM2和HSP90B1这4个蛋白质在结肠癌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②应用ROC曲线分析DCN,FN1,PKM2和HSP90B1单独或联合使用判别结肠癌的能力。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DCN、PKM2和HSP90B1在结肠癌间质中表达下调,FN1在结肠癌间质中表达上调;②ROC曲线结果提示DCN、FN1、PKM2和HSP90B1蛋白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敏感性升高。结论①免疫组化结果DCN、PKM2和HSP90B1在结肠癌间质中表达下调,FN1在结肠癌间质中表达上调。②DCN、FN1和HSP90B1多指标联合检测比单指标检测提高了判别结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筛查结肠癌诊断的新的分子靶标提供了实验依据及新的靶标。

  • 标签: 结肠癌 间质 ROC曲线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采用一期肠切除吻合术对这46例患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这4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住院的时间为12-33d,平均时间为(18.74±3.45)d。在这4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例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患者术后并发肠粘连,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7%。这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其并发症均消失。结论行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能有效提高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一期切除吻合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的路径化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结肠癌患者作为样本,将其分随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实施路径化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将路径化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应用到结肠癌患者的护理中,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结肠癌 临床护理路径 围手术期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晚期大肠癌合并转移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8例老年晚期大肠癌合并转移患者。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对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P<0.05)。两组患者在病理学检查指标方面不存在明显差距(P<0.05)。结论对老年晚期大肠癌合并转移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安全可靠、对机体创伤低以及有利于机体恢复的优势,弥补传统开腹手术不足之处,还符合开腹手术的切除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合并转移 老年晚期大肠癌 腹腔镜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的90例结肠癌患者,然后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把这些患者随机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对A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根治手术进行治疗,对B组患者使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进行治疗,然后从多个角度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明显小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清扫淋巴结数(17.17±2.48)明显大于A组患者的(13.36±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通过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实施可以十分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扫清患者的淋巴结,进而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因此可以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癌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纳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10例,将其按照住院单号奇偶数的方式分成舒适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舒适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舒适度和住院天数。结果舒适组患者的焦虑评分(41.11±3.25)分、舒适度(7.45±2.13)分、住院天数(5.23±2.14)d,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54.22±4.63)分、舒适度(5.11±1.74)分、住院天数(9.52±3.12)d,对比均有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手术患者开展舒适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焦虑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接受护理治疗,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结肠癌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在老年人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结肠癌手术的患者12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给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残端肿瘤残余、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跟踪随访,统计近期复发率。结果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详细调查并记录,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残端肿瘤残余占1.59%、吻合口瘘占1.59%;对照组患者残端肿瘤残余占10%、吻合口瘘占11.67%;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两组患者的1年的跟踪随访,观察组患者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11.67%,两组比较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在老年人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近期复发率明显降低,残端肿瘤残余、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降低,手术中出血量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人结肠癌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1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给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对比两组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P<0.05);两组结肠癌患者的并发症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内,实验组疾病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20.00%)(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接受完整结肠系膜切术治疗,可以促进患者不良症状以及胃肠功能的改善,降低其疾病复发率,从而促进结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意义重大。

  • 标签: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结肠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葛根芩连汤治疗肠道湿热型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2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肠道湿热型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平均且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对照组51例患者口服思密达治疗,而研究组51例患者口服葛根芩连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评估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2%、80.4%,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更高些,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治疗肠道湿热型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效果比思密达更显著,建议推广。

  • 标签: 葛根芩连汤 肠道湿热型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治疗脱垂性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4月我院诊治的脱垂性内痔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行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内痔立即回缩率、2w内痔核萎缩率、肛门疼痛率、肛门充血率、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治疗脱垂性内痔的相关病症,疗效明显,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 脱垂性内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肛管直肠测压评估加味止痛如神汤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疗效。方法将30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以加味止痛如神汤保留灌肠,通过观察治疗前及保留灌肠1个月后视觉评分、肛肠动力学改变来评价气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VAS评分及直肠静息压显著下降,直肠肛门反射阈值容积显著上升(P<0.01),通过灌肠前后的肛管最大收缩压(P>0.05)。结论加味止痛如神汤保留灌肠是一种疗效满意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加味止痛如神汤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保留灌肠 肛管直肠测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白葛芩连汤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白葛芩连汤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间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间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白葛芩连汤治疗后,其临床疗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白葛芩连汤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白葛芩连汤 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气散加减结合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痰瘀互型耳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痰瘀互型耳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根据是否采取通气散加减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7.37%(36/76),共65耳,采取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观察组占52.63%(40/76),共71耳,采取通气散加减结合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鼓室导抗图、恢复时间、复发率、治疗前后的纯音听阈。结果观察组鼓室导抗图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纯音听阈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8%,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气散加减结合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痰瘀互型耳胀具有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疗效、恢复听力,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痰瘀互结型耳胀 鼓膜切开置管术 通气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