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到2017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患412例(对照组),其中108例心肌梗死病患(观察组),分析病患冠脉造影和心电图,评价病理性Q波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70.9%),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GENSIN评分(58.7±16.5)明显高于对照组(38.9±10.4),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肌梗死病患冠脉病变情况更为严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图 病理性Q波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与探索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方法;方法以韩璐等人根据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提出的儿童药物利用指数为依据,总结了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公式形成中的五点因素,如年龄、体重、病种、病情、联合用药等,就儿童用药剂量的评价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在不同阶段的权重,形成了完善的评价体系;结论当前儿童药物利用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因素,尤其是在药剂量的使用中更是如此。利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可以规范儿童药物的使用。

  • 标签: 儿童药物利用指数 儿科药剂量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给予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方法分组。所有患儿均积极治疗病理因素,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茵栀黄颗粒。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2.50%,对照组为67.5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7.5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两组治疗后下降显著(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黄疸消退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有效性较高,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茵栀黄颗粒与蓝光照射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右室心尖部起搏是目前常用的永久起搏方式,但非生理性起搏方式,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可以实现近希氏束起搏,从而获得接近生理状态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心室同步,这是一种近似生理性的起搏方式,需借助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笔者探索临床应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性。

  • 标签: 心脏起搏 人工/方法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风险管理性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对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87例股骨胫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均使用手术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配合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使用风险管理性护理,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19%的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对深静脉血栓预防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期间开展风险管理性护理可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相关预防知识掌握程度。

  • 标签: 风险管理性护理 股骨胫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与探索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方法;方法以韩璐等人根据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提出的儿童药物利用指数为依据,总结了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公式形成中的五点因素,如年龄、体重、病种、病情、联合用药等,就儿童用药剂量的评价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在不同阶段的权重,形成了完善的评价体系;结论当前儿童药物利用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因素,尤其是在药剂量的使用中更是如此。利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可以规范儿童药物的使用。

  • 标签: 儿童药物利用指数 儿科药剂量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将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分析评定其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本检验科纳入诊断的8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40例非细菌感染患儿为实验1组,40例细菌感染患儿为实验2组,40例健康儿童为参照组,三组均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以及血常规指标(WBC),统计测定结果。结果实验1组和实验2组C-反应蛋白数值、血清前白蛋白数值、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数值对比参照组更高,且实验2组以上指标对比实验1组更高;CRP+PA+WBC联合检验的诊断灵敏性是85.71%,诊断特异性是91.67%,诊断符合度是87.50%。结论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展示应用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CRP) 血清前白蛋白(PA) 血常规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结肠癌不同分期患者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科学性、合理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5例进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结肠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腹腔镜组,选取同期的50例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比分析各组不同Dukes分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同时比较两组不同分期患者2年后存活率。结果腹腔镜组DukesA、B、C、D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不同分期患者2年后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其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减少,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癌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 不同分期 合理性
  • 简介: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语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留学生 医学微生物学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物理方法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接收的62例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1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物理方法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盆腔炎患者采用物理方法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盆腔炎 左氧氟沙星 物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结肠癌不同分期患者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科学性、合理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5例进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结肠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腹腔镜组,选取同期的50例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比分析各组不同Dukes分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同时比较两组不同分期患者2年后存活率。结果腹腔镜组DukesA、B、C、D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不同分期患者2年后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其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减少,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癌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 不同分期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结合物理治疗对严重烧伤后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从而为严重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接治的严重烧伤患者中抽取5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状况、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术后生活能力评分方面的指数远远优于参照组患者,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严重烧伤患者采用外科手术结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烧伤后的功能重建。

  • 标签: 外科手术 物理治疗 严重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物理疗法治疗老年人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2月4日~2018年2月4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压疮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一般治疗方法;观察组55例,采用物理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35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7.27%(P<0.05)。结论在老年人压疮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物理疗法,不会造成直接性感染,具有疗程短、效果好、作用迅速等优势,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予以推广。

  • 标签: 物理疗法 老年 压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要求开始变得越来越高。在医学课程的临床教学中,肿瘤放射物理学与放射治疗技术学作为其中两项重要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此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着重对肿瘤放射物理学与放射治疗技术学的临床教学策略展开研究。

  • 标签: 肿瘤放射物理学 放射治疗技术学 临床教学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治疗配合物理疗法治疗急性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肩袖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抽选的方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物理疗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85.7%好于对照组的62.9%(P<0.05);相比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状态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且观察组患者提升效果更好(P<0.05)。结论对急性肩袖损伤患者在物理疗法的基础上配合以运动康复治疗,更有利于改善其肩关节运动功能,提高其前屈力量与主动前屈活动度,临床可予以更深入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运动康复 物理疗法 急性肩袖损伤 肩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肩袖损伤采用物理疗法与运动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肩袖损伤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物理疗法,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优良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UCLA评分高,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急性肩袖损伤患者运动康复治疗与物理疗法可以提高疗效。

  • 标签: 急性肩袖损伤 运动康复治疗 物理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物理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面神经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将其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将常规药物治疗和神经节苷脂治疗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6.6%,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面神经炎采用物理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得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在临床上推广价值广泛。

  • 标签: 物理疗法 神经节苷脂 急性面神经炎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