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不同稠度梯度的染料进行误吸试验,探讨其评估结果与气切术后脑卒中患者成功管的关联性,不同梯度对比探讨气切患者成功管条件之一吞咽情况具体满足标准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脑卒中 染料 气切 稠度 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对胆道手术病人围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胆道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20例,采用单纯全麻;Ⅱ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前、管前5min、管、管后5min的SBP、DBP、HR。结果Ⅰ组在围管期各时点、Ⅱ组在管时SBP、DBP、HR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组间比较,Ⅱ组围管期各时点SBP、DBP、HR均低于与Ⅰ组(P〈0.01),全麻用药量也少于Ⅰ组(P〈0.05)。结论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有利于维持胆道手术病人围管期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

  • 标签: 麻醉 全身 麻醉 硬膜外
  • 简介:肱骨外科颈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5%,其治疗方法争议较多,因骨折类型、骨折严重度、患者年龄、骨质的不同而异,治疗结果也有较大差异。微创经皮撬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周软组织刺激少,具有足够的抗折弯、抗旋转、抗拔除力,内固定较为稳定,有利于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从而缩短临床愈合时间。笔者采用微创经皮撬空心钉内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27例,并与传统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法进行了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肱骨外科颈骨折 内固定法 治疗方法 经皮撬拔 空心钉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实施早期管的治疗效果和护理疗效。方法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对我院以往接受早期管策略的154例成人术后患者进行分析,按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的撤机方式、护理治疗、参数以及模式等都保持不变,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设计早期管治疗,对管时间和撤军时间等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撤机半小时后两者患者的心率、血压和氧和指数的等指标在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的氧和指数得到有效改善,且和传统组相比,其通气和撤机时间明显减短(P<0.05)。结论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后,护士对撤机患者进行早期管和护理是安全的,可以避免引发的其他疾病,提高早期管策略的效果。

  • 标签: 早期拔管策略 效果观察 护理
  • 简介:全麻患者手术结束后,随着麻醉药物的消失,意识恢复,再加吸痰、气管导管刺激等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发生心血管并发症。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BIS)是公认的评价镇静程度的脑部监测指标。本研究拟将BIS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观察小剂量丙泊酚对控制全麻管期间不良反应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气管拔管反应 丙泊酚 心血管并发症 全麻患者 手术结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术后气管导管管后咽痛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1到2级,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达克罗宁组两组。麻醉气管插管前分别用手里盐水、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涂气管导管。对比观察病人术后0.5h,1h,6h,24h,48h咽痛VAS评分。结果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组术后咽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咽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无明显术后不良反应。结论气管导管前端涂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可以有效防治病人全麻术后咽痛,对病人无其他不良影响。

  • 标签: 咽痛 外科手术 达克罗宁胶浆剂胶浆 气管插管
  • 简介:目的:观察刺络罐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0例给予口服泛昔洛韦、消炎痛,外用黄连炉甘石洗剂;治疗组9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刺络罐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1次/d。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络罐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安全可靠。

  • 标签: 刺络拔罐 半导体激光 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管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48例重症患者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74,采取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74,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非计划性管发生率。结果干预组非计划性管发生率1.4%明显低于对照组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管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非计划性拔管 气管插管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风热型痤疮的不同治疗方式进行调研,对比刺络罐法结合清肺汤与常规治疗方式的差异性。方法: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风热型痤疮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取电脑系统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对62例参与试验的患者进行客观分组,每组分得31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研究组则选用刺络罐法与清肺汤结合治疗模式。总结两组治疗结果。结果:(1)对比组治疗有效率较低、反之较高,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相比对比组病人皮损面积较大、反之较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风热型痤疮疾病治疗中,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其中刺络罐法可起到改善皮损情况,而清肺汤可起到治疗效果的作用,两者兼用,可起到标本兼治的功效,此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 标签: 刺络拔罐法 清肺汤 风热型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管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的ICU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管患者40例,分析非计划管的原因。结果:患者自身因素10例(25%)、管道因素5例(12.5%)、护理人员因素15例(37.5%)、药物因素10例(25%)。结论:在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管的原因较多,护理人员应按照患者的情况针对性进行护理,提供高质量服务。

  • 标签: ICU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腹腔引流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同时也是内科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将腹腔中的积血、积液引出,为疾病治疗打下基础。近些年,腹腔引流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不同原因导致的腹水患者治疗中,但在引流过程中,临床常见引流管管口渗液情况,频繁更换敷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逆行感染和管道脱落情况,同时也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本文将综合述说腹腔穿刺引流在位及管后腹水外渗的处理方法及总结,为后续临床腹腔穿刺引流管而导致的腹水外渗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

  • 标签: 腹腔穿刺引流管 肝硬化 腹水外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刺络罐结合面部提捏推筋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针灸、推拿科2018年1月至2021年04月收治的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顽固性面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及针灸处理;观察组1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刺络罐结合面部提捏推筋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B分级、杨氏量表的变化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B分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H-B分级处于I级、II级的人数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杨氏量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杨氏量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刺络罐结合面部提捏推筋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且实用性强,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刺络拔罐 面部提捏推筋 顽固性面瘫 H-B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HFNCO)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RF患者,在拔除气管导管后随机序贯采用高流量氧疗(35例)和无创机械通气(NIV)(35例)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管前后呼吸循环指标、谵妄和误吸的发生率、ICU停留时间及28d病死率等结果。结果试验组管后12h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误吸、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再插管率上无差异;试验组在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28d死亡率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RF患者管后应用HFNCO和NIV均可提供较好的氧疗支持;与NIV相比,HFNCO能够降低患者谵妄级误吸发生率,提高治疗舒适程度,减少ICU停留时间。

  • 标签: 急性呼吸衰竭 序贯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机械通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合大椎穴刺血罐治疗与口服西药治疗前庭神经元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 60例前庭神经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30例。针罐组采用针刺合大椎穴刺血罐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西药,均治疗 6日。 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采用国际眩晕障碍评分量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眩晕评分。结果:刺罐组总有效率为 92.9%,优于西药组 43.3%( P< 0.05);针罐组 DH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 P< 0.05)。结论:针刺合大椎穴刺血罐对前庭神经元炎有较好疗效,疗效优于倍他司汀。

  • 标签: 前庭神经元炎 针刺 刺血拔罐 大椎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艾灸配合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择4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静脉输液银杏达莫以活血止痛,肌注腺苷钴胺以营养神经,外涂我院自制的止痛膏并根据辨证口服中药,再施以精心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疼痛局部罐及艾灸的治疗方法。两组均以10天为疗程。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和3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局部罐结合艾灸方法简单,再施以合理的护理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较好方法之一,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毒副作用,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艾灸 拔罐 疗效观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