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心电图检查在儿童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肾病综合征患儿267例,应用北京美高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ECG-LAB2.0Gold型心电综合分析系统,采用Wilson连接方式,进行心电图十二导联同步记录.结果:肾病综合征患儿心电图异常者199例,占74.5%.结论:心电图检查在儿童肾病综合征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必要性.

  • 标签: 心电图 儿童 肾病综合征
  • 简介:目的:观察卒患者急性期康复过程功能恢复与脑电生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评价其功能及脑电慢波变化情况。结果:脑电地形图中8波功率值变化与NIHSS得分变化相关,虽然脑电慢波功率变化过程与NIHSS得分变化过程不完全相同,但总趋势是相同的。结论:脑电生理的慢波变化反映了卒后功能变化的情况,可以作为卒患者功能恢复的预测和评价指标。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期 脑电地形图/定量脑电图 康复
  • 简介:在β-内酰胺酶鉴定与分类,等电聚焦电泳技术是重要的方法。该技术系国外60年代创立,70年代日趋完善的一种生化分析新技术。由于凝胶的厚度直接影响两性电解质的用量,电泳时间,样品分辨率以及结果的保存等问题,我们探索了超薄层(0.2

  • 标签: 中的应用 内酰胺酶检测 分析性
  • 简介:目的:观察保留和去除大鼠肾神经后,肾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过程室旁核电活动的变化,了解肾神经在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时室旁核电活动变化的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250±30g)随机分为二组(n=10):①神经组:分离出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②去肾神经组:分离并剪断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GeorgePaxinos,CharlesWatson),用微电极全程记录各组肾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室旁核放电活动。结果:保留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室旁核电活动明显减少(P〈0.05)。随着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室旁核放电活动逐渐增强(P〈0.05)。去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时室旁核放电未出现快速性变化。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室旁核放电进行性增加,与保留肾神经组比较,去神经组缺血和再灌注期间各观察时间点室旁核放电均显著性增强(P〈0.05)。结论: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室旁核放电活动增强;肾缺血再灌注过程室旁核放电活动的快速性变化与肾神经有关;肾神经具有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时室旁核紧张性的作用。

  • 标签: 肾脏 缺血 缺血-再灌注 肾神经 室旁核
  • 简介: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进行BAEP检测,并与正常组作对照。结果:1、Ⅰ、Ⅲ、Ⅴ波中有一个以上波形消失或PL延长者15例,占全部异常者36例的41.7%;2、Ⅰ-Ⅲ、Ⅲ-Ⅴ、Ⅰ-Ⅴ中有一个以上IPL延长者18例,占50%;3、Ⅴ波波幅降低并且Ⅴ/Ⅰ小于0.5或双侧Ⅴ波IDL大于0.3ms,Ⅲ-ⅤIPL大于Ⅰ-Ⅲ3例,占8.3%。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代替纯音电测听检查客观的反映听觉系统和脑干功能,并可用于对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随访。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甲状腺机能减退 应用
  • 简介:目的:应用引进新仪器验证探索性眼球运动(EEM)检测在首发精神分裂症诊断的价值。方法:对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EEM检查。测定凝视点数(NEF)和反应性探索分(RSS)。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NEF和RSS有差异极显著性(P〈0.01)。NEF和RS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好。结论:EEM可作为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指标。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 探索性眼球活动
  • 简介:目的:确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细菌内毒素鲎试验检查法的可行性。方法:供试品干扰试验后,采用凝胶鲎试验对样品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结果:三批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稀释至2倍时对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无干扰作用,所测样品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0.5EU·ml^-1。结论:所建立方法检查长链脂肪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可行。

  • 标签: 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鲎试验 干扰试验
  • 简介:目的:建立高纯度碳酸镧(La2(CO3)3)镁、铝、钙、钒、铁、钴、镍、铜、砷、硒、钼、镉、汞、铅14种非稀土元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加适量浓硝酸溶解后,用2%硝酸溶液稀释后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通过在线内标的方式消除基体效应和漂移。结果:14种元素的方法检测限0.0064-0.5313μg·kg-1,加样回收率在82.9%-111.3%,RSD小于7%。结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ometry,ICP-MS)法测定碳酸镧中非稀土元素准确、灵敏度高,可以为碳酸镧质量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碳酸镧 非稀土元素
  • 简介: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在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变化规律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EB-9100型诱发电位仪,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5例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进行BAEP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BAEP正常9例(25.7%),异常26例(74.3%)。其中双耳异常17例,单耳异常9例。结论:BAEP是一种简便、无创伤、阈值稳定、结果可靠、重复性强的检查方法,对于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听力损害及神经传导经路的异常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客观指标,且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难于受测试者。

  • 标签: 语言障碍 儿童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诊断意义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HIE患儿80例,在住院24h内进行VEEG检查。异常者于14d、42d、3个月、6个月时复查,并随访1年,通过采集到的脑电及图像信号进行回放分析,并结合其他神经系统检查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80例确诊的新生儿HIE,轻度HIE、中度HIE、重度HIE组VEEG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8.8%、21.2%、20.0%;HIE重度组脑电图异常率为100%,中度组为88.5%,轻度组为65.7%(P〈0.05);且HIE重度组发生重度脑电图异常率68.8%(11/16例),中度组15.4%(4/26例),轻度组2.6%(1/38例)(P〈0.01);VEEG对HIE诊断阳性率80%高于MRI阳性率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诊80例患儿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8例,死亡2例,脑电图多表现持续重度异常。结论:对HIE患儿在住院24h内早期进行VEEG检查,有助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且脑电图异常程度与HIE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基本成正相关,对脑电图持续重度异常的HIE患儿,发生脑损伤的机会非常高,应鼓励尽早在42d内进行有效治疗,在3个月内尽早干预、进行康复治疗。

  • 标签: 婴儿 新生 缺氧缺血 脑电图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AS)和孤独症儿童(AC)在脑干听觉反应(ABR)检测的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Bravo脑电生理仪及Click短声刺激,测查32例AS和30例孤独症(AC)和40名健康儿童(NC)的ABR。结果:AS组、AC组及NC组在绝对潜伏期波Ⅲ(Oz脑区),绝对波幅波Ⅲ(Oz脑区),波V(Oz脑区)上有差异极显著性(P〈0.01)。与NC组和AS组相比,绝对潜伏期波Ⅲ(Oz脑区)上,AC组延迟于NC组和AS组(P〈0.01)。波幅分析所见,绝对波幅Ⅲ(Oz脑区)AC组低于NC组和AS组(P〈0.01);绝对波幅波V(Oz脑区)AC组也低于NC组和AS组。AS组与NC组比较,差异未达显著性(P〉0.05)。结论:ABR对临床辅助诊断AC和AS有初步参考价值。

  • 标签: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孤独症儿童 脑干听觉反应
  • 简介: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上应用广泛,但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各类药物之首,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危害极大。本文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nttest,RAST)检测临床青霉素类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抗体。选择有青霉素类过敏史病人和皮试阳性病人115例,检测其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对BPO-PLL、BPA-PLL、APO-PLL、APA-PLL、AXO-PLL、AXA-PLL、PVO-PLL、PVA-PLL和FLUO-PLL等9种抗原的特异性。

  • 标签: 类过敏 青霉素类 病人 过敏原 人血清 放射
  • 简介: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s)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评估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1例发病2小时~7天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MRI/DWI和SEPs检查,并分析其变化。结果:71例患者,70例出现了DWI高信号改变(证实为责任病灶),其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MPI(P〈0.01);46例出现SEPs异常,主要表现为N20、P25缺失,(N13-N20)IPL延长,并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及预后相关。结论:DWI结合SEPs检查,能够准确早期诊断脑梗死,并早期评估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体感诱发电位 弥散加权成像 临床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节律基因Cry1表达的CRY1蛋白在食管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食管癌组织,40例癌旁组织CRY1的表达;结果:40例食管癌组织CRY1的弱阳/阳性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强度评分大于等于2分)率为17.5%,而40例食管癌旁组织标本CRY1的阳性表达率为75%。两组表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性质、侵及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ry1基因在正常组织中高表达,而在食管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影响治肿瘤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节律基因 CRY1 食管癌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前锯肌与颈椎旁肌在C_(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电生理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C_(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患者50例,在肌电图检测过程同时检测前锯肌与C_(5~7)椎旁肌,测定内容包括静息状态时自发电活动。观察比较前锯肌与椎旁肌自发电活动在C_(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阳性率。结果:前锯肌见到自发电活动的阳性率为97%,椎旁肌见到自发电活动的阳性率为52.4%,前锯肌在C_(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阳性率更高。讨论:前锯肌在臂丛神经C_(5~7)根性损伤电生理定位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电生理 前锯肌 颈椎旁肌
  • 简介: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即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目前被认为是唯一的特异性促进淋巴管生成的细胞因子,与肿瘤的淋巴结侵犯和转移密切相关,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就VEGF-C与食管癌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食管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本文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大鼠血浆、尿、粪、肝组织匀浆中药物浓度的方法。流动相为甲醇、水和10%冰醋酸,以C18柱分离,紫外检测波长为285um,生物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经两次乙醚处理可获得良好分离。血浆样品最低检测浓度为50ng/ml,组织样品最低检测浓度为25ng/ml,日内精密度为2.08%~3.06%,日间精密度为1.04%~3.92%,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6.00%~103.81%。为全面了解普鲁托品(protopine)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给大鼠尾静脉注射protopine10mg/kg后,测定不同时间各组织和体液protopine的含量。结果表明,protopine在大鼠

  • 标签: 普鲁托品 生物样品 测定方法 药代动力学 大鼠 药理学
  • 简介:本文通过68例Ⅱ型糠尿病人和30例对照组正常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的关系研究发现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胫神经的H—反射的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正常人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在Ⅱ型糠尿病人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与病人年龄、病程无关,与糠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 标签: 糠尿病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H—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