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急诊治疗的临床有效及安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时间段中收治的8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将其通过双盲选法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和试验组(急诊治疗),每组患者例数均为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情况以及安全。结果 在治疗后的康复情况方面,常规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长于试验组,恢复清醒时间显著长于试验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安全方面,常规组治疗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试验组为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治疗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推广。

  • 标签: 急诊治疗 急性重度酒精中毒 治疗效果 安全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血管瘤患者,对其治疗效果及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小儿血管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49患儿予以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疼痛、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血管瘤患者治疗中开展系统化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血管瘤 系统化护理 有效性 安全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过敏哮喘患者脱敏治疗依从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2019年4月—2020年3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58例过敏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共29例,全方位组患者接受全方位护理干预,共29例,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全方位组脱敏治疗依从高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方位护理干预 过敏性哮喘 脱敏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长期口服吗啡类制剂的晚期癌痛患者的有效和安全。方法 将本科室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的120例晚期癌痛患者根据口服吗啡类制剂和注射吗啡类制剂进行分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吗啡类制剂60天。给予研究组口服吗啡类制剂治疗,对照组进行注射吗啡类制剂,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期口服吗啡类制剂的晚期癌痛患者依旧可以保持镇痛的效果,并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晚期癌痛患者 吗啡 口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和安全的系统评价。方法:从我院选取5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化学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60.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值、全血黏度高切值、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32.1%(t=10.723,P<0.05)。结论: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冠心病心绞痛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急诊呼吸机阶段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方法:选取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收集院内82例危重症患者资料,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呼吸治疗,观察组应用急诊呼吸机阶段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56%,呼吸复苏率95.12%,气管切开率2.44%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稳定时间(43.69±5.28)min,睡眠质量(12.54±2.67)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92.68%更高(P<0.05)。结论:给予急诊呼吸机阶段治疗,可有效提升危急重症患者治疗效果,可提升安全

  • 标签: 急诊呼吸机 危急重症 阶段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肠壁通透的改变及与炎症的相关。方法:收集2020年01月至2022年03月在我院住院确诊肝硬化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4例无门脉高压症非感染状态的肝硬化患者入选A组;27例门脉高压症非感染状态的肝硬化患者入选B组;30例门脉高压症合并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入选C组。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炎症指标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因子受体(sTRE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和肠通透指标claudin3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含量。结果:非感染状态肝硬化患者血清sTREM-1水平与血清I-FABP水平成正相关(p<0.01),血清sCD14水平与血清claudin3水平成正相关(p<0.01)。结论: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出现感染时肠壁通透进一步增加,且肠壁通透改变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肠壁通透;炎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出生的8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44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对比护理后,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依从的高低、新生儿风险发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优质护理组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良好,依从较高;优质护理组出现1例护理风险患儿,发生率为2%,常规对照组出现5例护理风险患儿,发生率为11%;对比两组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优质护理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新生儿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协同护理模式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10 月诊疗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共 90 例,划分为常规组( 45 例)和协同组( 45 例)。即常规组为常规护理模式,协同组为协同护理模式,对比患者血糖水平、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护理后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前,且常规组改善幅度较低于协同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协同组生活质量评分略高于常规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协同护理模式能够在控制机体血糖的同时,增强患者生活质量,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血糖水平 生活质量评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母婴护理知识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取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床旁护理两种模式。比较两组初产妇对母婴护理知识的掌握度和母婴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结果:对照组初产妇的母婴护理知识掌握度低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性明显;观察组的初产妇母婴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结论:对于初产妇要给予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升产妇的母婴护理知识掌握度,以此增加产妇的操作技能。此外,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床旁护理模式 初产妇 母婴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6月间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11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优质组(行常规 +优质护理,组内 55人)和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组内 55人),在实验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和护理依从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优质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患者在血液净化时保持较弱的心理负面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率,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净化中心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眼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内眼手术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完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内眼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加快症状恢复速度,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内眼手术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病房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抽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本院工作的护理人员共计22名以及同期于该院ICU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并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名。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护理人员采取层级护理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的感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服务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 ICU病房患者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科优质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选取本院接收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38例,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观察组,39例,对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明确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康复科 优质护理模式 脑卒中 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肛肠外科围手术期内快速康复方式的应用和作用,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3月我院的肛肠外科疾病患者150人,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快速组与普通组,每组成员各75人,普通组即实施平时的护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快速组即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高效化康复管理,分析研究对象在不同管理方式下形成的结果和成效。结果:从快速组和普通组在整理治疗成果和不良反应的数据计算上,可以得出快速组在下地行动时长、排气次数、排便频率、输液中断时间、入院周期等维度数据表现出良好的恢复成效,且发生不良反应和其他症状的人数在总人数中占比较低,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肛肠外科 围手术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肺癌首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精准心肺复苏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我院使用“精准心肺复苏模式”前入院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院使用“精准心肺复苏模式”后入院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ROSC(自主循环恢复)率、24小时存活率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ROSC、24小时存活率、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GCS)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展开“精准心肺复苏模式”,能够有效提高24小时存活率,促进患者自主循环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心脏骤停 精准心肺复苏模式 自主循环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自然分娩的促进作用。方法:择取本院 2019.01 到 2019.09 时段内诊疗的孕产妇共 120 例,以抽签法划分为参照组( 60 例)和护理组( 60 例)。参照组仍使用传统产科护理模式,护理组使用优质化产科护理模式,比较孕产妇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产程时间。结果:参照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为 83.33% 、剖宫产率为 16.67% ,护理组为 95.00% 、 5.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护理组孕产妇产程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结论:于孕产妇分娩过程中,使用优质化产程护理模式既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预防剖宫产,还可缩短产程时间,应引起重视。

  • 标签: 产科护理 自然分娩 孕产妇 产程时间 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