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炎症标志物(脂联、白介素-6、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161名志愿者按ADA标准分为3组(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和2型糖尿病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和IL-6水平。结果 与血糖正常组比较,糖尿病前期组及2型糖尿病组CRP、IL-6水平明显升高,脂联水平明显降低;与糖尿病前期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CRP、IL-6水平明显升高,脂联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症因子失衡(脂联、白介素-6、C反应蛋白)在健康人群向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脂联素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炎症因子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苦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76例慢性丙肝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等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CⅢ、Ⅳ-C、HA、LN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CⅢ、Ⅳ-C、HA、LN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丙肝肝纤维化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苦参素注射液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肝纤维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小剂量胰岛结合急救处理的急救效果。方法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50例为对象,分为参照组25 与研究组25例,参照组应用大剂量胰岛治疗,研究组应用中小剂量胰岛治疗联合急救处理,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与参照组餐比较,P>0.05。研究组血糖下降速度、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中小剂量 胰岛素 急救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促红对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动脉血压影响的药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70例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随机1:1计算机分组方式分组,35例观察1组予以小剂量促红治疗,35例观察2组予以大剂量促红治疗;依据Hct治疗划分A组33例,B组37例。结果:观察2组患者DBP、SBP、Hb、MAP指标参数高于观察1组(P

  • 标签: 促红素 维持性血透 高血压 动脉血压 药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治2型糖尿病采用胰岛泵强化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0月的9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皮下注射组(采用胰岛皮下注射强化治疗)和胰岛泵组(采用胰岛泵强化治疗),观察两组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皮下注射组和胰岛泵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照中,胰岛泵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皮下注射组,(t=15.307,p=0.017),两组有差异。结论:对初治2型糖尿病采用胰岛泵强化治疗的方式效果优良,值得推荐。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细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清金化痰汤与抗生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将68例细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一组为应用抗生治疗的对照组,另一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清金化痰汤治疗,设为研究组,就两组治疗情况展开观察。结果:治疗前后,研究组各炎性指标下降幅度更大,治疗有效率更高,P

  • 标签: 清金化痰汤 抗生素 细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联合干扰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入院就诊的尖锐湿疣患者30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临床分组方式采用数值奇偶排列方式,设置研究组15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干扰局部注射治疗,研究组选择干扰局部注射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外用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存意义(P

  • 标签: 氟尿嘧啶注射液 干扰素 局部注射 尖锐湿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特胰岛联合降糖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的优势。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划分至2组(对照组40例仅服用二甲双胍;观察组40例则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同时给予地特胰岛展开治疗),而后展开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在血糖指标、生化指标改善方面观察组均有确切优势,呈P<0.05。结论:二甲双胍这类降糖药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有显著优势,而联用地特胰岛则具备更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地特胰岛素 二甲双胍 血糖指标改善 作用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比较伏格列波糖+唑来磷酸治疗、胰岛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两种治疗措施对患者相关血糖指标和骨指标的影响,来探讨两种治疗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54例样本均取自于2020.6——2021.6之间,均为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老年患者,随机性的将这54例样本分为两个组别,并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分组情况如下:将27例应用伏格列波糖+唑来磷酸治疗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27例胰岛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前组间各项指标相较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好转,且观察组指标更优,组间相较P<0.05。结论:胰岛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病人的疗效显著。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骨质疏松 胰岛素 唑来膦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胰岛强化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74例为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7)、B(n=37)两组,均给予患者胰岛强化治疗,B组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血糖FPG、2hPBG及HbAlc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临床疗效高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胰岛强化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利拉鲁肽 胰岛素 强化治疗 难治性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胰岛强化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74例为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7)、B(n=37)两组,均给予患者胰岛强化治疗,B组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血糖FPG、2hPBG及HbAlc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临床疗效高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胰岛强化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利拉鲁肽 胰岛素 强化治疗 难治性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良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垂体后叶联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医院接收的良性子宫肌瘤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手术期间对照组采取缩宫配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垂体后叶,详细对比两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少,患者术后排气、下床活动及住院所用时间均缩短,且术后疼痛程度也较轻,术后随访三个月显示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P<0.05)。结论:对良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垂体后叶联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高,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应激反应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效率。

  • 标签: 子宫肌瘤 垂体后叶素 腹腔镜切除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维生D不足性佝偻病的不同药物疗效。方法:本文报告了120例儿童维生D不足性佝偻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成四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疗效较前三组好, A组的三项DPD、Ca+、BAL血清指标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比较4种患儿维生D缺乏症的治疗方法,肌肉注射效果最为明显,均优于其他的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西格列汀联合胰岛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实际价值。方法  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完成病例数据收集工作,共收录我院84例2型糖尿病病例。通过数字表随机法分组,每组42例,常规组采用胰岛注射治疗,联合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注射治疗。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糖指标等数据。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西格列汀 胰岛素注射 2型糖尿病 治疗效果 血糖值
  • 简介:摘要: 通过生信分析、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中活性成分改善胰岛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站、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获取黄芪的有效成分及胰岛抵抗疾病靶点,并进行整理与筛选,预测黄芪改善胰岛抵抗可能的作用靶点并用数据库进行生信分析。从CTD数据库选择5个与胰岛抵抗相关的重要蛋白受体,确定结合位点后分别与黄芪符合筛选标准的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根据对接结果虚拟筛选其改善胰岛抵抗的活性成分。结果:槲皮、蛇床子等18个化合物可能是黄芪改善胰岛抵抗的重要活性成分,涉及对化学,内源性物质的反应等多个生物过程及钙离子、IL17、PI3K/Akt等多个信号通路; INSR、NOS3、PTGS2、TNF、CCL2是胰岛抵抗的重要蛋白受体。某些黄芪中经筛选的活性成分与重要蛋白受体的结合程度好,多数优于罗格列酮,从分子层面上体现了黄芪改善胰岛抵抗的潜在研究价值。结论:黄芪改善胰岛抵抗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生物过程、多通路等多种途径实现的;生信分析、分子对接技术可以成为阐释单味药物作用机制的一种高效的方法,但需要结合一定的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才会增强说服力。

  • 标签: 黄芪,胰岛素抵抗,生信分析,分子对接,重要蛋白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