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产妇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层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种措施的效果。结果:分层管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健康信念水平评分更高,产妇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产后深静脉血栓中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可提升护理管理效果,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患者健康信念水平,产妇满意度更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护士分层管理 产后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正畸种植支抗术的临床护理配合方法以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实施口腔正畸种植支抗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0)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种植支抗术实施期间,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正畸种植支抗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不良反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脊柱手术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疼痛改善的影响。方法 截选2022年08月至2023年08月50例微创脊柱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基础组25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25例(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压疮、腹胀、伤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 本试验中,不同护理干预模式下两组患者均康复出院,但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压疮、腹胀、伤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基础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较基础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辅助脊柱微创手术,对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剧烈程度,以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效果。

  • 标签: 脊柱手术 康复护理干预 疼痛程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了解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的临床护理效果和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2月—2022年8月,回顾性研究选取在我院34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基础护理+针对性护理方案)和对照组(基础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了解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遵医性,改善心理状态,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基础护理方案 针对性护理方案 牙体牙髓病患者 心理特点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深入了解左上肺舌段动脉的解剖特点及规律。方法:从扬州洪泉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间的患者中,随机收集了120例肺小结节患者的CT资料(直径≤3 cm,高密度影像)。通过三维重建,分析左上肺舌段动脉的解剖特点。同时,采用卡方检验将其与其他相关研究的舌段动脉构成进行比较。结果:在120例患者中,34例出现纵隔型舌段动脉(mediastinal lingual artery,MLA),占总例数的28.4%。其中,纵隔/叶间混合型为26例,单纯纵隔型为8例,纵隔/叶间混合型血管中92.3%(12/13)含有A4b。叶间型A4+5型为58例,占总例数的48.3%,其余为2支型,其中A4、A5为2支型最多,共22例,占2支型总数的78.6%(11/14)。单支型为93.1%(27/29),其中27例位于A6远心端,4例发自A6近心端,6例发自基底动脉。叶间2支型为50.0%(1/2),均位于A6远端。结论:本研究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对左上肺舌段动脉进行了深入的解剖特点分析。结果显示,在肺小结节患者中,纵隔型舌段动脉(MLA)的发生率为28.4%。纵隔/叶间混合型为主要类型,其中92.3%含有A4b。叶间型A4+5型为最常见的2支型,而单支型主要位于A6远心端。这些发现为左上肺舌段动脉的解剖特点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肺部手术和介入治疗等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CT 左上肺舌段动脉 解剖特点 三维重建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 晚发型偏头痛与青年偏头痛临床特点的比较实践 。 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择 2019年 1月至 2020年本院的 40例晚发型偏头痛(晚发型组)与 40例青年偏头痛(青年型组)作为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掌握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症状及头痛程度,监测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区别,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头痛严重程度、头痛位置。结果: 晚发型组患者因明显诱因导致发病概率显著高于青年型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晚发型组患者的临床分型、头痛位置、疾病性质与青年型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临床在对偏头痛进行治疗时,还要考虑患者自身身体因素,有效提高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与质量。

  • 标签: 偏头痛 晚发型 临床特点 比较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疾病临床特点,总结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为眼科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疾病患者,总计313例,分析患者年龄和对应晶体核硬度、手术前后视力、并发性白内障及代谢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结果:白内障患者晶体核硬度、年龄呈正相关,患者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度基本在正常范围。高龄组、非高龄组白内障患者术后脱盲率、脱残率情况接近(P>0.05)。结

  • 标签: 白内障 临床特点 手术疗效 影响因素 手术前后视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20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使用抗生素种类、给药方式、不良反应类型,研究预防措施。结果:200例老年患者中,使用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生素分别占42.00%、30.00%、15.00%、10.00%、3.00%;静脉滴注、口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者占40.00%、30.00%、20.00%、10.00%。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者占47.50%,以皮疹、过敏性红斑为主要表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者占25.00%,以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为主要表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者占15.00%,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者占7.50%,以胸痛、心悸为主要表现;呼吸系统不良反应者占5.00%,以呼吸不畅为主要表现。结论:200例老年患者多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以口服给药为主,出现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占比较高。老年患者应用抗生素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确保用药安全性。

  • 标签: []老年患者 抗生素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20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使用抗生素种类、给药方式、不良反应类型,研究预防措施。结果:200例老年患者中,使用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生素分别占42.00%、30.00%、15.00%、10.00%、3.00%;静脉滴注、口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者占40.00%、30.00%、20.00%、10.00%。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者占47.50%,以皮疹、过敏性红斑为主要表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者占25.00%,以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为主要表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者占15.00%,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者占7.50%,以胸痛、心悸为主要表现;呼吸系统不良反应者占5.00%,以呼吸不畅为主要表现。结论:200例老年患者多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以口服给药为主,出现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占比较高。老年患者应用抗生素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确保用药安全性。

  • 标签: []老年患者 抗生素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新冠疫情环境下,通过分析医感染特点,探索常态化下医院感染病防控措施。方法:分析医院感染特征,结合相应医院防控经验,在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提出具有一定效果的管理措施。结果:建设科学的防控体系,加强预检分诊,加强部门管理,优化就诊流程,完善废弃物处理机制。结论:随着新冠疫情兴起,影响严重,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医院要掌握感染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高医疗质量,避免感染扩散,此工作具有长期性与持续性。

  • 标签: 新冠疫情 防控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基层心血管医师的继续教育成为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渠道。进修医师的健全教育管理不仅可以为基层单位培养优秀的骨干,而且能更进一步促进医院的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及声誉,促进心血管疾病医疗区域中心的建设。而针对专科医师的进修管理存在非系统化、片面化等问题,本文介绍了我院进修医生的特点、进修医师的管理及临床带教建议,期望能为其他专科医院进修医生的教学提供参考。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进修医生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探讨炭疽病在老年人群中的特点和不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老年炭疽病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和一般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免疫调节剂治疗和康复锻炼。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不良率均低于对照组。在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观察组也表现出显著优势。此外,研究还发现老年炭疽病患者多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并发症多、预后差等特点。结论:炭疽病在老年人群中具有独特的特点,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疗策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免疫调节剂治疗和康复锻炼,可显著提高老年炭疽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炭疽病 老年人群 特点分析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改善对降低急诊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护理专案改善小组,通过对2021年6月-2022年1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急诊科非计划拔管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确立“降低急诊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采用护理专案的方法进行干预,通过回顾性及现况调查、问题分析、目标设定、拟定策略并落实改善措施后,进行效果观察。结果:各种管道固定的有效率改善后比改善前均有明显提高;置管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由改善前的 74.39%提高到改善后的95.85%: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1.91%降低到改善后0.44%。结论开展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可规范、统一护理人员对管道护理的行为,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专案改善 置管患者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应用 4R 护理模式对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产生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4 例妇科肿瘤患者当做此次研究的对象,同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对象均等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个小组,两组均实施化疗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 4R 护理模式,对两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汉密顿( HAMD )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分别进行对比 。 结果: 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后得出,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 6.25% ( 2/32 );对照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 25% ( 8/32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的 HAMD 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分别为( 7.94 ± 0.78 )分、( 96.23 ± 9.61 )分,对照组的 HAMD 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分别为( 16.81 ± 1.62 )分、( 81.64 ± 8.17 )分,观察组的 HAMD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应用 4R 护理模式能够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并且采取 4R 护理模式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出现不良心理,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恢复到相对平稳的状态,更加有利于治疗,从而能够提升患者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 标签: 4R 护理模式 妇科肿瘤患者 化疗 护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