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于高危儿随访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将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患儿为研究样本,并对这些高危儿进行全身运动治疗评估,随访高危儿至12月龄。对这120例高危儿的全身运动质量结果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研究后,发现扭转运动期存在痉挛 - 同步情况的高危儿出现脑瘫的几率非常大,在不安运动期有正常不安运动、异常不安运动和不安运动缺乏的情况的高危儿出现脑瘫和运动发育较缓慢的几率比较大。结论:为高危儿实施全身运动质量评估能够有效预测患儿未来的发育结果。

  • 标签: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高危儿 随访 实际效果
  • 简介:摘要:从有氧运动过程中主要的供能系统与能源物质的动员、对骨骼肌能量代谢关键酶的影响和对骨骼肌线粒体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讨论骨骼肌对能量供应做出的适应性改变。适当的有氧运动训练能提高氧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可以影响线粒体的合成和凋亡,以及对相关基因的表达都产生选择性的适应。从不同的层面来探讨运动训练对机体的影响特点和机制,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有氧运动 骨骼肌 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规范社区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后顺利出院的脑卒中患者110例进行研究。常规组单纯提供药物护理与随访护理,实验组采用规范化社区康复治疗。以运动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量表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规范社区康复治疗方式对于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状况改善作用显著,可以实现对治疗效果的巩固,有利于患者运动能力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社区康复治疗 脑卒中 运动功能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和功能恢复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运动对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具有可塑性,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支持与论证,但起效的分子机制和相关通路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本文阐述运动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相关性,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轴突再生 运动 非手术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选择以及分析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来本院内进行了脑卒中偏瘫治疗的50例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指导措施,观察组采取家庭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别内患者护理前后的FIM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出院前,两组患者的FIM评分和Barthel评分实施对比之后不存在意义(P>0.05);出院六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的FIM评分和Barthel评分低于观察组,组别数据进行对比后存在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患者,组别数据进行对比后存在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期间,对其使用家庭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家庭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早期康复方法,总结临床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存在运动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观察患者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结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利用现有科技体外冲击波循经取穴找到治疗膝关节疼痛的经络穴位,进行中医中的痹症治疗,结合临床表现,找到激痛点,消除钙化瘢痕组织,有序的调节身体各个经络间协调,互补,达到人体阴阳和谐,气血通畅的整体状态,继而防治膝关节疾病的复发以及提升运动状态的表现。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膝关节疼痛 循经取穴 经络治疗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偏瘫患者进行PICC置管,做好对应效果比较。方法:通过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人数共计60例。经CT、MRI确诊,60例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试验组),常规组采用留置针,试验组采用PICC置管,做好效果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较大(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组、试验组并发症中出现静脉炎、穿刺口渗血、肢体肿胀等并发症出现率分别为1例、0例、1例,所占比例为6.66%,相比较常规组来说,整体效果较好(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PICC置管,患者质量能够明显改善,整体质量较优。

  • 标签: PICC置管 脑卒中偏瘫 应用 价值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将电针治疗实施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中,观察其作用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2年5月为观察时间跨度,将4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组别为康复训练组和电针治疗组,分别使用康复训练和康复训练+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下肢运动功能、痉挛指数、步态情况。结果:(1)康复训练组和电针治疗组下肢运动功能和痉挛指数评分对照中,治疗前两组分值无明显区别,治疗后康复训练组下肢运动功能为20.59±2.07(分)、电针治疗组为23.44±2.19(分),康复训练组痉挛指数为9.07±1.12(分)、电针治疗组为8.51±1.05(分),(t=8.820,p=0.012),两组结果有差异。(2)康复训练组和电针治疗组治疗前后步态分析对照中,治疗前连照顾步频和步速无明显区别,治疗后康复训练组步频为70.22±3.16(步/分钟)、电针治疗组为72.85±3.29(步/分钟),康复训练组步速为0.51±0.06(m/s)、电针治疗组为0.61±0.05(m/s),(t=8.177,p=0.013),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将电针治疗实施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中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电针 脑卒中后下肢痉挛 运动功能 步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用运动并呼吸训练在慢阻肺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接诊的17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分为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和运动并呼吸训练康复治疗(研究组)。结果:对呼吸困难指数分析得出,研究组显著更低,对照组则相对较高,P

  • 标签: 运动并呼吸训练 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妊高症患者实行预见性运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96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预见性运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观察组较低,(P

  • 标签: 预见性运动护理 妊高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是治疗冠心病常见的血运重建手段。CABG 后心脏康复是一项综合的、整体的全程医疗管理模式,包括运动治疗、二级预防用药、营养支持、心理管理、戒烟等方面,CABG 后规范的心脏康复对于降低再住院率,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以及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康复 运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诊断中应用MRI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20年10月-2022年8月择取100例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病例,均经X线片检查与CT检查未发现膝关节骨折,之后实施MRI检查,对膝关节受损情况进行分析,并对MRI表现及分型进行分析,另外对复查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所选100例患者经MRI检查发现120处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其中55例单发,45例多发,多发病例挫伤部位以股骨外侧踝处为主,23处伴随关节周围组织损伤,损伤部位以韧带为主。经MRI诊断分型,46例Ⅰ型,10例Ⅱ型,44例Ⅲ型。经过5周-3个月随访,40例症状均改善甚至消失,5例有轻度滑膜增厚现象,伴伴随关节积液。结论:在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诊断中,MRI检查的应用可以将损伤情况清晰地显示出来,并对周围组织状况进行明确,为病情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MRI 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康复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上肢及下肢功能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康复干预 脑卒中 运动功能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运动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以我院2021年收诊的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对象,分组对比不同运动疗法的价值,对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伸直位最大负荷量评分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并不明显,两组信息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不同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患者的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伸直位最大负荷量评分,对于患者病情改善有良好价值。

  • 标签: 运动疗法 膝骨性关节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临床恢复中应用踝泵运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在医院中选择90名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以护理方式为主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中均包含45名患者,一组患者是结合常规的方式来完成护理,另一组患者是通过踝泵运动结合的方式予以护理,两组患者被称为常规组、运动组。根据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时间来判断踝泵运动结合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运动组患者的整体情况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两组患者的结果间具有较大对比性。结论:在进行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护理的时候,踝泵运动的结合可以使患者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也可以使患者的恢复时间得到显著缩减。

  • 标签: 踝泵运动 下肢静脉血栓 患者恢复 临床应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简称慢性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活动耐力下降、疲惫感、呼吸困难等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困扰。研究表明,坚持规律的运动训练对慢性心衰患者来说是安全有效的,可改善其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国内外多个指南已将运动康复列为患者自我管理的IA类推荐。运动康复效果的显现有赖于患者长期依从,然而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普遍较低,临床获益也未能持续显现。运动恐惧又称恐动症,是指患者因害怕活动或身体锻炼对机体产生创伤而对身体活动或运动产生的一种过度的、非理性的恐惧,严重影响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依从行为,是患者坚持运动的障碍之一。目前尚无成熟有效、针对运动恐惧的干预措施。研究表明,运动依从性影响老年心衰患者的运动恐惧。运动依从性指个体对自己执行或坚持运动行为能力的信心,在心衰患者运动康复依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运动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那么运动恐惧是否会通过运动依从性对运动康复依从性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运动依从性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