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英文全称: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英文简称:OSAHS)治疗中,采用复聪汤治疗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纳入我院70例OSAHS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收治于2019年3月~2020年6月,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采用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治疗)、复聪汤组(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治疗+复聪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持续治疗3个月后中医症候积分、治疗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 治疗3个月后,复聪汤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5.081),P<0.05,差异显著。治疗3个月后,复聪汤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PSQ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8.117、4.808、6.499、10.804、5.389),P<0.05,差异显著。结论 将复聪汤应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治疗中,对于改善患者症状、睡眠质量有积极意义,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复聪汤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 PSQI指数 中医症候积分
  • 简介:【摘要】作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在我国有着一定的发病率,且时常合并慢性肺阻塞疾病,即慢阻肺。现阶段,针对该病的治疗手段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相较以往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发展,无论是通气治疗、内科基础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和中医干预等,均可有效地控制病情恶性进展,改善临床症状。本文就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合并慢阻肺近几年在临床取得的治疗研究情况开展一番总结论述。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 慢阻肺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70例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为研究观察对象,收治于2020年3月~2021年6月,将患者依据入院日期分组,对照组(本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本组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康复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较之对照组明显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效果好,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等,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 住院时间 呼吸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患者治疗中,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的46例患者,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法,研究组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相关指标评分、睡眠呼吸指标及血糖、血压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低通气次数,呼吸暂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呼吸暂停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嗜睡评分为,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使用持续气道正压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效果明显,可减少患者呼吸暂停次数与时间,改善嗜睡情况、降低血压、血糖指标,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气道正压通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 60例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30例实验组经优质护理干预,对比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经评估,出现并发症人数对照组多于实验组,血气指标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患者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可稳定患儿的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儿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无创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干预 血气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对急性冠脉综合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提高急性冠脉综合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选择我急救中心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救治的急性冠脉综合8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故性总结和分析,分别对院前急救反应时间6—15分钟、大于15分钟两组患者入院48小时内早期预后状况进行对比,采用X2检验两组间存在的差异,以P<0.05表示两组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院前急救反应时间6—15分钟组发生心力衰竭6例、心律失常5例、死亡2例、好转2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5.1%,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大于15分钟组发生心力衰竭12例、心律失常15例、死亡6例、好转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3.3%。对比两组不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是常见的急、危重病症,及时的早期干预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患者预后的关键,实施区域化协同急救网络体系能够有效缩短ACS全程救治时间,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可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患者的早期预后。急救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是评价院前急救质量的两大指标,应均衡规划建设急救站、点,尽可能合理划分急救范围,规范的调度和合理的派车系统,高效的应急反应保障制度,区域化协同急救网络体系可以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急性冠脉综合征 早期预后 区域化协同急救网络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肾病综合并高度水肿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肾病综合并高度水肿患儿8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效果93.02%显著高于常规组患儿76.74%,P

  • 标签: 小儿肾病综合征 高度水肿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综合护理在肾病综合护理中的影响价值做具体分析,期待可为领域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文章研究年限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选病例为本院收治的肾病综合患者共110例,根据系统抽样原则将其均衡分至两组,分别给予不同形式的干预策略,甲组(55例)行常规护理;乙组(55例)行综合护理,而后进行数据整理,实施比对,结果:干预过后,两组在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方面呈现,优劣差异显著(P<0.05),乙组均优。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综合干预方案在肾病综合患者护理中的影响意义更为突出,均体现于生存质量的提高方面;治疗依从性的促进方面;还体现于护理满意度提升方面。

  • 标签: 综合护理 肾病综合征 护理中 效果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眼缺血综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40例52眼眼缺血综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眼缺血综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52眼中,13眼实施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得到控制,视力没有提高;19眼实施睫状体冷凝治疗,疼痛症状得到缓解,视力没有提高,3眼已没有光感;20眼实施促进积血吸收、循环及扩血管治疗,4眼眼部积血部分得到吸收,视力提高0.1。结论眼缺血综合疾病同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进行及时诊断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眼缺血综合征 临床治疗效果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剂量激素治疗肾病综合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以及干预效果进行研究调查。方法以58例肾病综合患者视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常规组予以基础护理,干预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低于常规组27.5%,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为(83.4±5.9)分、常规组为(70.4±6.7)分,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 标签: 大剂量激素 肾病综合征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随着多层螺旋CT在基层的普及运用,血管三维成像在临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一些细微的解剖结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例如中弓韧带,以及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即中弓韧带综合,对中弓韧带及其相关综合的认识有利于在工作中区分正常与异常,了解中弓韧带综合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中弓韧带 中弓韧带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在2019年5月—2021年7月期间于医院进行就诊治疗的妊娠高血压综合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针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利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胎儿足月生产率、非足月生产率、子痫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及足月生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非足月生产率、子痫发病率、产后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足月生产率,同时能够降低非足月生产率、子痫发病率、产后出血率,得到相对理想的护理效果,具备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妇产科 优质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