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全身细菌感染,特别是腹腔内感染时,细菌侵入肝,如病人抵抗力弱,可发生肝脓肿。目的讨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护理体会。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感染性休克症状,一旦出现及时与医师联系进行处理。

  • 标签: 细菌性肝脓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间门诊收治的细菌性结膜炎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疾病的类型进行分类,并针对性进行治疗,综合分析细菌性结膜炎有效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对症处理后本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6.05%,并且经过治疗后患者流泪、分泌物增多以及结膜充血以及疼痛等症状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结论针对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类型进行治疗,继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细菌性结膜炎 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菌检验中应用PCR检验法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6月中,确诊为阴道炎的患者66例,并采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对其应用细菌培养法和PCR检验法进行细菌学检测,对比分析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的结果。结果PCR检验法细菌检出率明显优于细菌培养法,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检验方法检验准确率高、效率高以及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菌检验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检查方法。方法以经典革兰染色法做对照,采用线索细胞检测(盐水湿片法,可疑行复红染色)以及Bvset(联合诊断细菌性阴道病)试剂盒相结合的检测方法。结果BVset法+线索细胞检测(盐水湿片法)阳性率为23.6%;线索细胞检测(革兰染色)阳性率为19.8%;结论BVset法+线索细胞检测(盐水湿片法)阳性率更高,检测快速,与金标革兰染色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检查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查入口透析液及B液污染的原因,找出控制办法。方法常规监测、B液不同配制方法比对监测及容器内外表面比对监测。结果入口透析液及B液污染的原因来自于容器内表的严重污染。结论控制容器内表面的污染是控制入口透析液及B液污染的关键。

  • 标签: 血液透析 B浓缩液 污染 消毒
  • 简介:摘要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而中毒型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toxictype)则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临床以高热、嗜睡、惊厥、迅速发生休克及昏迷为特征。本病多见于3——5岁体格健康的儿童,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病因及流行病学J本病的病原体为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的志贺菌属。志贺菌属分成A、B、c、D四群,A群也称痢疾志贺菌,B群也称福氏志贺菌,C群也称鲍氏志贺菌,D群也称宋内志贺菌。我国引起流行的多数为福氏志贺菌,其次为宋内志贺菌。急性、慢性痢疾病人及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其传播方式通过消化道传播。本病夏秋多见,多见于体格健壮的&JL,发病年龄以3~5岁多见。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中毒型 治疗
  • 简介:摘要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foodpoisoning)是由于食用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性疾病。目的讨论针灸治疗细菌性食物中毒。方法根据诊断进行针灸治疗。结论食物中毒影响到胃、小肠、大肠,而这三者分布着来自T6~T12节段的交感神经,故而取T6~T12节段区内的穴位。

  • 标签: 针灸 细菌性食物中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女性由于身体结构的特殊性,其阴道分泌物的性状,可以反映女性生殖系统是否健康。细菌性阴道病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但临床及病理特征无炎症改变。该病会对女性造成一定的危害,非孕期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感染;妊娠期可导致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早产。所以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首先将概述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症状,然后分析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方法,最后详细阐述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用的参考。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治疗方法 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及革兰氏染色法进行阴道细菌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1月到2022年5月收治的56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细菌培养法、实时荧光pcr检验法与革兰氏染色法进行细菌检测,观察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细菌检测结果。结果:细菌培养法与实时荧光pcr检验法对比(P>0.05);细菌培养法与革兰氏染色法对比(P

  • 标签: 细菌培养法 实时荧光pcr 革兰氏染色法 阴道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2月~2017年02月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96例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观察组32例、对照组132例以及对照组232例患儿的分组依据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的不同;观察组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对照组1全血C反应蛋白;对照组2血常规;通过对比诊断准确率,以突出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临床联合检测价值。结果在最终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准确率方面,三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联合应用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能够有效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儿科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工作中,予以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研究时段介于2023年5月~10月,抽取我院10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随机规范分组处理(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血常规单一检验,观察组在血常规的基础上,与CRP联合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96.00%的疾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82.00%的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接受血常规与CRP联合检测是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较高(P<0.05)。结论: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血常规与CRP联合检测优势明显,更符合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白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