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尿液标本采集时间对尿沉渣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来我院内科就诊的泌尿系统患者40例。对该40例患者采集晨尿样本及下午尿样本各1份。以全自动尿标本有形成分分析仪对所采集的尿液样本进行检验,并对尿沉渣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下午尿标本检验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和管型检验结果均明显低于晨尿标本,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尿液标本采集时间对尿沉渣的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应尽量选择晨尿标本进行检验,以提高各项指标检验的准确率。

  • 标签: 晨尿 下午尿 尿沉渣 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存放时间和温度对于标本血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采用KX-21N三分类血球分析仪分析不同存放时间段(30min、1sth、3rdh、6thh、8thh、12thh、24thh)和温度(24℃、18℃、15℃、6℃、4℃)对于血细胞数目以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放置于4℃、6℃温度下6thh之前的测定数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PLT)在6℃、15℃、18℃温度下6thh之前(包括6thh)的测定结果较好(P>0.05);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压积(HCT)在18℃、15℃、6℃、4℃温度下8thh之前(包括8thh)的测定结果较好(P>0.05)。结论6℃温度下6thh之前(包括6thh)是全血细胞计数最优测量条件。

  • 标签: 标本血 存放时间 温度 全血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对ICU患者感染及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ICU入住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ICU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能够显著减少患者ICU停留时间,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ICU 感染 停留时间
  • 简介:前阵子,60多岁的李婆婆在小区休息室打麻将。期间,摸到一手好牌的她,激动不已,突然昏倒在牌桌上。后被送到医院,经检查是大脑缺血所致,至今仍在住院。其实,像李婆婆这样的老年牌友还有很多,

  • 标签: 麻将 大脑缺血 长寿 保健知识 休闲运动
  • 简介:卫生杀虫窗纱是一种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防治和杀灭蚊蝇的方法。它利用杀虫剂的触杀特性,在特定条件下交联吸附于窗纱的经纬丝上而制成。它改变了窗纱的单一物理防护性能,使其具有了化学杀灭功效。为了探讨有效成份含量与存放时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做了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卫生杀虫 有效成份 存放时间 含量关系 窗纱 相关系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感染对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对某院呼吸和血液内科患者,采用1∶1配对方法,比较医院感染者(感染组)与未感染者(对照组)之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感染组住院费用平均高出对照组6512.42元/人(P<.05),平均住院日高出8.47d(P<.01).结论医院感染导致患者住院费用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

  • 标签: 医院感染 经济学 医院 卫生经费支出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短抗生素治疗时间对急、慢性布病效果。方法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对本院收治的急、慢性布病患者144例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疗程不够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与规范用药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分析急性布病患者疗效,疗程不够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对比规范用药方案的疗效,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慢性布病患者疗效,疗程不够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对比规范用药方案的疗效,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抗生素治疗时间对急性布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抗生素 布病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食疗营养配餐对产妇泌乳始动时间的影响,为产妇的科学饮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将100名产妇随机分为两组,食疗营养配餐组和对照组。前者由河南省中医院食疗营养科供餐,对照组由产妇家属送餐。对两组产妇摄入食物的种类和数量用上海医科大学SY-营养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记录泌乳始动时间。结果两组泌乳始动时间,观察组早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食疗营养配餐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做好产妇的食疗营养配餐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食疗营养 产妇 泌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时间护理对老年患者护理质量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接诊的8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其中44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44例为观察组,采用时间护理。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率、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患者采取时间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对基础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时间护理对于护理质量及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均具有积极影响,故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时间护理 老年病患 护理质量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时间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疗效影响研究。方法纳入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工作的研究对象;依据盲选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在给予两组患者临床对症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给予时间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持续跟踪随访一年。结果①研究组有12例基本治愈、10例有效、14例进步,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5例基本治愈、6例有效、12例进步,总有效率为57.50%,两组对比,P<0.05;②研究组有23例十分满意、15例基本满意,护理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有12例十分满意、18例基本满意,护理满意率为75.00%,两组对比,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时间护理干预措施对术后疗效影响明显,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时间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时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时间护理 脑卒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时间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计100例,根据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手段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患者康复期加强时间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障碍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时间护理干预应用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

  • 标签: 时间护理干预 脑梗死疾病 康复期 生活质量 生活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规范活动护理对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缩短效果。方法将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108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规范活动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上机时)及干预后(脱机时),生活处理能力、肌力、机械通气时间三项评价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21±1.13)d和(11.21±2.97)d,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达40分以上者有38人,平均值为49.7,肌力基本在III~IV级,而对照组Barthel指数达40分以上者20人,肌力基本在II~III级,两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规范活动临床效果显著,使得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得以缩短,同时生活处理能力、肌力均较单独常规护理所提高。

  • 标签: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早期规范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方法从敦煌市中医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并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做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44例。其中甲组患者的用药间隔时间不给予控制,而乙组则根据抗菌药物的药效参数对给药间隔时间以及给药方案进行有效控制,对比两组的用药合理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乙组给药时间合理率是88.64%,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1.36%,显著优于甲组的68.18%、27.27%,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并严格控制给药间隔时间,有利于提升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静滴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标本放置的时间和温度在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在2012年12月到2014年4月期间来我院检测的抗凝静脉血标本240例,对这240例标本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把血液标本分别放在室温、4℃、-20℃的条件下,在4h、8h、12h、24h时对放在室温和4℃的血液标本再一次的进行检测,将血液标本放于-20℃时,再次检测(在1、2、4、8周),对数据进行检测。结果在室温下的标本放置24h后,凝血酶原时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8h后,其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的条件下,标本放置24h后,其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的情况下,放置2周时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以及温度,都对凝血四项的测定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凝血标本 时间 温度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妇产后的最佳乳房按摩时间,并评价乳房按摩给母乳喂养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80例产妇,按照其产后按摩乳房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在产后2小时内的40例研究组产妇与在产后2小时后的40例对照组产妇。对比两组产妇的首次泌乳时间、48小时泌乳量以及乳房胀痛率。结果研究组的首次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48小时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乳房胀痛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产后2小时内为其进行乳房按摩可以加快其首次泌乳速度,增加48小时泌乳量,降低乳房胀痛率,确保母乳喂养的良好结果。

  • 标签: 产后乳房按摩 最佳时间 母乳喂养 影响 泌乳时间 泌乳量
  • 简介: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人体本身的生理节律,对患者心理、用药时间、生理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学科[1]。而生物钟理论就是研究"时间因素"对生物体影响的一门科学[2]。老年人患病的基础是老年人的器官、

  • 标签: 生物种 时间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内分泌疾病患者分泌激素的时间和节律均十分特殊,且患者之间存有较大的差异,给临床护理带来不少困难。因此,可以利用时间护理理论指导内分泌疾病患者的治疗,从而高效的对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促使药物在合理的时间内发挥作用,提高临床护理的水平。

  • 标签: 内分泌疾病 时间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