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厚度超声检测联合孕中期四维彩超诊断胎儿畸形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11-14周产检孕妇200例予以胎儿颈项透明厚度超声检测,后期正常妊娠至22-28周实施孕中期四维彩超检测,观察两个阶段胎儿畸形的诊断结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1-14周产检孕妇中,被确诊异常胎儿9例(4.5%),胎儿颈项透明厚度超声检测出异常胎儿8例(4%),诊断准确率88.9%;继续妊娠至22-28周孕妇检测中,确诊异常胎儿20例,孕中期四维彩超检测出异常胎儿20例,诊断准确率100%。结论胎儿颈项透明厚度超声检测联合孕中期四维彩超诊断胎儿畸形的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超声检测 孕中期四维彩超 胎儿畸形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肛粘膜、环肌、纵肌逐梯度分离切除巨结肠根治术和单纯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疗效。方法经肛粘膜、环肌、纵肌逐梯度分离切除巨结肠根治术在齿状线上前2cm、后0.5cm处呈前高后低状环形切开直肠粘膜,于粘膜下向近端游离约2cm,切开直肠环肌,于环肌及纵肌间分离约2cm,切开纵肌至全,分离全直肠至腹膜反折处,切开腹膜进入盆腔,沿着直肠壁腹膜返折扩大游离,直至将直肠全游离,逐渐向上游离乙状结肠及降结肠系膜血管,逐渐拖出正常结肠,在齿状线上约0.5cm处,直肠后壁倒“V”切除一小块组织,将近端正常结肠与齿状线上的创面吻合。单纯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在齿状线上前1cm处环形切开直肠粘膜,于粘膜下向近端游离直肠,到达腹膜反折处水平,横断直肠肌鞘,进入盘腔,游离直肠结肠系膜,将正常结肠拖下经直肠肌鞘内拖出,在齿状线上1cm处与肛门吻合。结果本组82例全部经肛门一期吻合,其中逐梯度分离组43例,单纯经肛门(soave)组39例,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便秘、污粪以及结肠小肠炎的发生率情况进行了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和30.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病例无伤口感染,无大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肛门直肠采用粘膜、环肌、纵肌梯度级分离推进I期巨结肠根治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疗效优于单纯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

  • 标签: 经肛门 soave 梯度级分离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子宫浆肌缝扎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治疗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抽选120例术中有出血倾向的剖宫产产妇,其中6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止血方法,如按摩子宫以及干扰素干预等,其余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子宫浆肌缝扎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进行止血,比较患者产后出血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3%(5/60)和23.3%(14/60),记录出血量分别为(543.4±46.8)ml和(673.7±43.2)ml,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子宫以及附件经超声检查均恢复正常,月经周期正常,具有再孕能力。结论子宫浆肌缝扎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能够达到理想和快速的止血效果,操作时间短,是保守治疗先进性的具体体现,避免切除子宫。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子宫浆肌层缝扎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64CT冠脉钙化积分对冠脉事件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82例老年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行64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专用测量软件行钙化评分,观察钙化积分预测冠脉事件的价值。结果282例DM老年患者共分析冠状动脉448支,272支有不同程度钙化(69%),其中174例为多支钙化,98例为单支钙化;16例为点状钙化;另外156例患者钙化积分平均为467.29分,钙化积分与冠脉事件有明显相关性;弥漫性钙化者不稳定心绞痛明显高于近端钙化(p<0.05);弥漫性钙化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亦明显多于近端钙化者,冠脉钙化阳性合并吸烟、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冠心病发病率亦明显增高。结论64CT诊断弥漫性冠状动脉钙化对预测DM老年患者冠脉事件有一定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16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颌面骨骨折病人均行MSCT颌面部骨折部位薄层连续扫描,图像经处理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最后进行图像分析研究,并与CT横断图像进行比较。结果本组全部病例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明确判断骨折情况。与CT轴位图像相比,多平面重建可多方位地显示所有的颌面部骨折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特别对细微骨折及深部骨折显示优于三维重建成像。而三维重建成像可立体直观展现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骨质的碎裂程度及移位情况。结论MS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颌面骨骨折部位、程度,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 标签: 颌面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建
  • 简介:摘要H7N9属于新型禽流感病毒,主要并发于禽类之间,但是对人类存在一定程度的感染机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疾控中心加强对H7N9病毒的特性研究,继而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可以为人们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本文主要对H和N病毒的发病史、H7N9病毒特性、禽流感病毒特性和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人们可以对禽流感进行科学的预防,进而可以减少禽流感的发病机率。

  • 标签: 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 病毒特性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56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经256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确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观察患者的心肌桥-冠状动脉深度和狭窄程度情况,分析与冠状动脉粥样的关系。结果经256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心肌桥的桥段、桥前段与桥后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分别是3.3%、30%、3.3%。结论应用256螺旋CT对67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检查,可以将患者心肌桥部分、长度与冠状动脉管腔情况显示出来,有效对心肌桥冠状动脉进行检查,检查出冠状动脉硬化易发部分在桥前段,壁冠动脉和桥后段很少会累及。

  • 标签: 256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究造影剂不同注射速率对64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对比情况。方法:选择120例已确诊或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碘海醇对比剂浓度均为350mgI/ml,A组造影剂注射速率为4.5ml/s,B组造影剂注射速率为5.0ml/s,C组造影剂注射速率为5.5ml/s,观察三组患者的CT衰减值、成像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以及右冠脉等部位其CT衰减值具有显著差别(F=6.838,F=4.002,F=7.261,F=5.992,F=8.281,F=5.790,F=6.126;P〈0.05);图像质量A组患者合格12例,B组患者合格34例,C组患者合格20例,B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A组和C组患者,三者之间差别显著(x2=9.632,x2=5.475;P〈0.05);A组患者共有12例发生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30%;B组患者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7.5%;C组患者有9例发生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22.5%。B组患者显著低于A组和C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x2=12.985,x2=10.236;P〈0.05)。结论:应用相同浓度的造影剂和扫描条件进行冠脉造影,造影剂的注射速率控制为5ml/s时,可以获得良好的血管增强效应和较高的显像质量,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不同注射速率 螺旋CT 冠状动脉 成像质量 造影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入选者均行64螺旋CT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SCA),以SCA为对照,对64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选取77例患者1001个节段进行评价。SCA显示正常673段,轻度狭窄137段,中度狭窄67段,重度狭窄213段,闭塞1段;CTA检查正常719段,轻度为108段,中度54段,重度119段,闭塞1段;以SCA为金标准,CTA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为93.3%;CTA检查与SCA检查诊断闭塞、重度、中度三种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诊断正常和轻度两种狭窄程度方面,则诊断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便于操作、患者无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64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了解2012-2015年贵阳市B型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病毒的变异和流行特点,分析其与WHO推荐的疫苗株和我国的代表株匹配情况。方法将21份标本进行血凝素基因片段1(haemagglutinin1,HA1)基因序列测定,通过DNAStarversion7.1等软件对测序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贵阳市B型流感病毒存在BY和BV两种谱系;核苷酸同源性显示,BV系与疫苗株B/Brisbane/60/2008的同源性为97.8%~99.3%;2013-2014年BY系与疫苗株B/Massachusetts/02/2012的同源性为96.2%~96.5%,与既往的疫苗株B/Wisconsin/01/2010同源性为99.0%~99.3%;2015年BY系与疫苗株B/PHUKET/3073/2013同源性为99.2%~99.5%;2012-2015年BV系与我国代表株B/Chongqing-Yuzhong/1384/2010同源性为96.8%~99.0%,BY系与种子疫苗株B/Hubei-Wujiagang/158/2009为98.2%~99.2%。与当年度疫苗株相比,2013-2014年BY系毒株有9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其中A134P位点涉及到抗原决定簇A区,N142K涉及到B区;2015年BY系毒株发生新的L198Q变异,且涉及到D区;BV系氨基酸位点替换多样,但很少涉及到抗原决定簇。结论2012-2015年贵阳市人群中B型流感病毒在不断地发生改变,除2013-2014年疫苗株与流行株匹配性不佳以外,其余年度的匹配性均较好,能起到保护作用。

  • 标签: 流感病毒B型 血凝素类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64排128螺旋CT冠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5月间收治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128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回顾分析患者的诊断影像学图像,记录其各主要血管段的狭窄情况、狭窄程度等。结果60例患者经64排128螺旋CT冠脉成像共检出93段血管段狭窄的情况,以LAD和RCA狭窄率最高,分别占53.33%和56.67%。其中单支病变患者35例(58.33%),2支病变患者17例(28.33%),3支病变患者8例(8.33%),以单支病变为主。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分别有55支(22.92%)、64支(26.67%)、30支(12.50%),以中度狭窄为主。结论64排128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不仅操作无创、简单,而且扫描范围广、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能对冠脉病变进行有效定位、定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64排128层螺旋CT 冠脉成像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16螺旋CT在夹层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4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患者40例,均接受16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检查,探讨分析该检查方法对夹层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经图像数据诊断分析,所有患者中经16螺旋CT检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3例,主动脉瘤患者8例,诊断结果比较确切,16螺旋CT检查出的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累及分支血管数为(4.52±0.86)个,夹层血栓形成率为75.0%,动脉壁钙化率为22.5%。结论16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可清晰明确的显示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瘤的征象,可为二者临床诊断、病情判定提供合理参考。

  • 标签: 16层螺旋CT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在非肌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术后采用膀胱灌注治疗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非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膀胱癌组),病理科既往病理检查收集的2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正常组),分析PD-L1表达与患者的病理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灌注治疗预后效果的影响作用。结果PD-L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0.00%)显著高于正常组(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患者肿瘤病理分期关系密切(P<0.05)。PD-L1阳性表达的膀胱癌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75%)显著低于PD-L1阴性表达的膀胱癌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95.83%)(P<0.05)。PD-L1阳性表达的膀胱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86.11%)低于PD-L1阴性表达的膀胱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95.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在非肌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的肿瘤病理分期具有一定的关系,PD-L1阴性表达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高于阳性患者。

  • 标签: 程序性死亡配体-1 非肌层浸润膀胱癌 膀胱 灌注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胎儿颈项透明厚度(NT)超声检测联合孕中期四维彩超筛查诊断胎儿畸形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我院收治的500例孕中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时四维彩超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这500例患者进行胎儿颈项透明厚度(NT值)超声检测。实时四维彩超检测的结果数据为A组,实时四维彩超联合胎儿颈项透明厚度超声检测的结果数据为B组。对两组诊断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这500例孕妇腹中的胎儿数量均为单胞胎。A组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2例畸形胎儿,胎儿畸形检出率为0.4%;B组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9例畸形胎儿,胎儿畸形检出率为1.8%,9例胎儿NT值>3.0mm。B组数据中的胎儿畸形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χ2=4.3040,P=0.038)。结论相对于单纯的实时四维彩超检测,胎儿颈项透明厚度(NT)超声检测联合孕中期四维彩超筛查诊断胎儿畸形,胎儿畸形检出率有显著性的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 四维彩超 胎儿畸形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全缝合法对剖宫产分娩产妇术后恶露持续时间及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术后采用除子宫内膜外的分层缝合法缝合,研究组采用包括子宫内膜在内的全缝合法缝合。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及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率2.56%(1/39)明显低于对照组12.82%(5/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全缝合法能有效促进产妇剖宫产术后康复,缩短恶露持续时间,且有助于降低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率。

  • 标签: 子宫内膜全层缝合法 剖宫产 恶露持续时间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癌及对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非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共纳入86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采取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非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术中出血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引入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所呈现的价值。方法:60例对象均罹患非肌浸润性膀胱癌入院行手术治疗,时段选定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首先使对照组的30例随机产生,执行经尿道电切术;另外30例被观察组一并纳入,执行经尿道电切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疗法。解析术后不良反应、复发率、生命质量相关数据,以此探讨联合疗法的优势。 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率、近1年复发率依次统计为6.67%、3.33%,相比对照组处在较低水平(P<0.05);并且患者生命质量所统计分值均在对照组水平之上(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后引入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能够预先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复发几率的同时促使患者回归高质量生活,具应用价值。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电切术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后应用膀胱内灌注不同药物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共56例,利用计算机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观察组2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对照组2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采用呲柔比星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采用撕裂霉素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1年后,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是28.5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是60.7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5.71%,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64.29%。结论对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后联合呲柔比星进行辅助治疗,在临床上的治疗显著,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撕裂霉素 呲柔比星
  • 简介:目的探讨传统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前弹力下角膜磨镶术在矫正中高度近视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近视矫正手术的患者病历资料.分别对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视力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1周、1月、3月裸眼视力比较,SBK组裸眼视力优于传统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传统LASIK组裸眼视力>1.0,占77.5%,SBK组裸眼视力>1.0,占94.2%传统LASIK组疗效指数为(0.87±0.15),SBK组为(0.94±0.20),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弹力下角膜磨镶术在矫正中高度近视时能得到更好的视力效果,但两者的疗效指数没有差异.

  • 标签: 传统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 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