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文化景观是环境层面上文化行为的空间产物,地域文化景观反映该地域文化体系的地理单元特征。地域文化遗产性景观揭示传统文化(尤其是心理期盼认知传统行为)在空间上传承与形制叠加的人文地理性。对后者的研究国外已借用生物传承多样性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理念去解构。诸多研究多涉及聚落景观及其基因方面,还没有全方位延伸到地域文化景观的各类型,尤其很少介入地域传统文化(风水观)遗产性基因,及其遗产景观基因的排列或组合或结构的研究。本文引用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向创立的"现象学结构主义"方法,首次系统揭示(中国)地域文化遗产(形制)基因与结构;并据后现代人本性空间观理念,即在满足遗产性景观所在地(或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需求规律下,论及提升文化产业展现内涵下的遗产景观基因再现控制理念。

  • 标签: 地域文化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基因 文化基因再现 景观基因控制
  • 简介:民国初年甘肃民族社会变化与政治格局演变,导致民族传统政治在政治结构、经济基础、文化氛围上产生适应性改变,源此基础之上的民国甘肃"改土归",于政治建构之外亦兼具民族社会改建使命,虽则囿于艰难外部环境,未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毋庸置疑的是民国甘肃"改土归"于甘肃民族地区诸层面的现代化还是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改土归流 土司制度 民族社会
  • 简介:“建康,金陵,南京。”尽管城市的名字会更替,但秦淮河还是那条秦淮河,千百年来依旧环绕着金陵古城,不知疲倦地流淌着,见证了六朝古都的兴衰荣辱,见证了短命王朝的繁华管靡。如众所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标签: 秦淮河 六朝古都 金陵 酒家
  • 简介:旅游研究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总结我国旅游研究成果,找出我国旅游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对1987-2010午我国旅游文献进行了梳理。我国旅游研究历程可以划分为起步、成长和发展三个阶段,可划分为时间分布特征、空间结构特征、时空演化特征、影响因素、驱动机制和规模预测等六类研究主题,但我国旅游研究也存在六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要深入挖掘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以推动我国旅游研究更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旅游流 研究阶段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 简介:现代书刻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近些年,当它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们热情的接受了它。书刻艺术发展很快,已有一批热心的书刻爱好者,开始了现代书刻艺术的探索。

  • 标签: 孟庆然 书刻艺术 民间艺术 艺术形式 创作过程 题材
  • 简介:广东入境旅游的西向扩散是我国入境旅游运动的一个缩影,其动态演变规律对了解我国入境旅游运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扩散转移态、时间和空间分布集中指数及转移密度等的计算,对广东入境旅游西向扩散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刻画。结论显示:广东入境旅游西向扩散呈现随距离递减的特征,其动态扩散年际间变动不大,但空间集中性日益增强并流向旅游资源富集的省区,相应地这些省区入境游客的转移密度也较高。

  • 标签: 入境旅游流 扩散 时空分布集中指数 转移密度
  • 简介:佛经上说,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自古以来,尘世凡人,香客雅士对"焚香"有着最独到的领会与最深切的需求,在香雾飘动中可以达到入神境界。地处晋冀咽喉之处的太行水乡古镇娘子关,有着韵味独特的北疆风貌和山清水秀的南国景致。历史上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古朴的边塞文化曾使这里手工制香业一度发达旺盛,但由于时代的发展,这一行业已濒临绝迹,经多方探访,终于打听到在古镇深处还有一处在困境中艰难苦守的制香作坊,为了近距离了解制香这门传承悠久的古老技艺,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踏上了探寻之路。

  • 标签: 娘子关 手工 指尖 水乡古镇 地理环境 近距离
  • 简介:本文运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与验证性空间数据分析探讨了2005年-2013年中国市域入境旅游增长收敛、溢出效应的时空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入境旅游分布呈不同层级的"中心-外围"格局,港澳台客流东南向西北递减,外国客流由沿海、沿边向中部不断填充;②旅游增长空间自相关,高增长率地市集中于中西部,供需结构的优化推动中西部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缩小与东部的差距;③旅游增长率满足绝对与条件收敛假设,中西部初始值低,后续增速较快,东部初始值高,后续增速放缓;④旅游资源、经济外向度、与京沪穗的距离这三大全域型影响因素的作用最显著;⑤空间外溢效应具有距离敏感性与市场差异性,对客流的促进作用大于资金,对外国人客流的促进作用大于港澳台。本文提出加强与京沪穗及边境国家的合作、完善旅游空间网络体系、关注游客偏好动向,延长停留时间等对策。

  • 标签: 入境旅游流 时空格局 收敛 空间溢出 市域
  • 简介: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000~2012年江苏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方法、GIS软件等对江苏入境旅游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江苏入境旅游及外汇收入稳步上升,2005年后江苏入境旅游经济逐渐走向成熟;在2000~2005年期间,港澳游客占据江苏的主要入境客流市场,2005年后外国游客成为江苏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角;入境旅游流流质不断提高,各市入境旅游流流质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江苏入境旅游流流量受民航客运量及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而交通线路长度及星级酒店对旅游流质量影响较大。

  • 标签: 江苏 入境旅游流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 简介: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对外开放十多年间,全山公益设施和旅游接待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旅游收入近亿元。1994年被建设部授予"环境卫生达标风景名胜区",1993、1994两年连续被四川省政府评为景区旅游服务达标先进单位。1995年,国家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峨眉山申报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

  • 标签: 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 景区经营 世界一流 管委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简介:金秋十月,我们四个小女人相约彩云之南。从怒江出发.逆澜沧江而上至金沙江畔.横跨三江并腹地.高大的雪山和滚滚的长河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圣洁而多彩的世界。

  • 标签: 三江并流 女人 金沙江 澜沧江 怒江
  • 简介: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作为传承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对其保护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通过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概念、现状问题的研究,解读传统乡村地域文化基因,提出采用'基因·句法'的规划思想和'整合、传承、更新、提升'的规划思路,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进行保护更新。

  • 标签: 传统乡村 地域文化基因 保护 更新
  • 简介:聚落景观历来是反映区域文化景观差异的重要标志。中国的传统聚落景观因受区域文化差异的影响,表现出异常丰富的区域景观特点。如果引入生物学的“基因图谱”概念,对各聚落景观区系开展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分析,最终建立反映各个聚落景观区系演化过程和相互关联性的“景观基因图谱”,对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标签: 文化景观 文化基因 传统聚落 区系 景观图谱
  • 简介:本研究以东部典型入境口岸城市上海为研究对象,以市场调查资料为数据来源,从节点、方向及路径三个角度研究上海市入境旅游的路径转移扩散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以上海作为入境1:7岸的入境旅游扩散人次排前十的节点城市依次为:北京、西安、杭州、成都、南京、桂林、广州、昆明、苏州、深圳;按照旅游扩散方向可将入境旅游扩散方向分为四类:北向、南向、西北向和西南向,并在每个方向上分别归纳出4条扩散路径,其中上海→北京→西安这→路径人数比例最高,上海→成都→西安→北京次之,上海→西安→北京处于第三位;同时研究显示,入境旅游的扩散存在着路径依赖及路径依赖锁定现象。

  • 标签: 典型口岸城市 入境旅游流 空间扩散路径 路径依赖 上海
  • 简介:2007年4月30日,建国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将正式启动。此次普查会持续到2011年12月结束。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范围,增加了乡土建筑、工业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文化空间、老字号等前两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忽视的内容。同时,吸收进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

  • 标签: 文化基因 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员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存 文科
  • 简介:本文以通道县芋头侗寨为研究区域,在识别鼓楼、风雨桥、寨门、萨坛、布局形态、图腾标志、环境因子等9个景观基因的基础上,从环境要素感知和文化心理认同的角度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发现:1萨坛感知度最高,图腾感知度最低;2萨坛、鼓楼认同度较高,整体形态、图腾和参考环境认同度较低;3位置感知度最高,体积感知度最差;4情感认同度较高,功能认同度最低;5男性感知和认同明显高于女性;6文化程度对感知影响较大,对认同影响不明显;7居住时长对感知和认同有正向影响;8离村寨距离对感知与认同度由正向影响。

  • 标签: 传统聚落 景观基因 感知与认同
  • 简介:017年10月21-22日,作为第三届东方设计论坛的主要活动之一,2017一带一路与东方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设计科学学会(ISDS)、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地产闵虹集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承办,并得到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经济媒体联盟、中国产业网、《中国名城》杂志社、上海市MFA教指委、南京艺术学院上海校友会的大力支持。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设计中心 研讨会综述 东方 一流学科 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