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51年1月19日,毛泽东给中国人民志愿军指示:“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中国同志必须将朝鲜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样,教育指挥员战斗员爱护朝鲜的木,不拿朝鲜人民的线,如同我们在国内的看法和做法样,这就是胜利的政治基础。只要我们能这样做,最后胜利就定会得到。”后来,“爱护朝鲜的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成为广为人知的口号。

  • 标签: 朝鲜 爱护 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 政治基础
  • 简介:在20世纪20年以健全城市政府职能、强化城市管理、完善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市政改革运动中,昆明市政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边疆城市的昆明以市政改革新锐的崭新角色,度改变了近代城市由东部和中部城市引领发展潮流的传统格局。昆明在官办市政体制下取得的建设成效表明:官办市政背后蕴藏着超越纯粹学理价值、对近代中国城市发展起到长期制约作用的带有本土特色的共性因素。

  • 标签: 市政改革 城市近代化 官办市政 自治市政
  • 简介:曹操爱才。文学家陈琳,原在袁绍手下做记室,官渡之战之前,陈琳为袁绍起草过讨伐曹操的檄文,骂曹操是阉人的后代,把曹操的祖父、父亲都骂了。官渡之战后,曹操俘获了陈琳,他非常气愤地责问陈琳:“你替袁绍写檄文,为什么骂我个人还不够?还要骂我祖孙三?”没想到,陈琳却不怯不惧的回答:“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标签: 曹操 陈琳 檄文 三代 祖宗 文书
  • 简介:《醒狮周报》的撰稿人基本上出生于1890-1900年之间,他们在青年时期大多就读于都市的新式学堂,后在国内高等学校或国外继续深造,所从事的职业部门也集中于大学、报社与出版社等新型自由行业。将各撰稿人汇聚成群的联结纽带主要是对国家主义的共同兴趣和信仰。这新型聚集途径的出现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密不可分,集中反映了“后科举时代”知识分子新的聚集方式与身份认同的产生。但《醒狮周报》撰稿人对“国家主义”的侧重点不尽致,曾琦等人看重的是“国家主义”这块政治招牌,王光祈、余家菊等人视民族文化的复兴为“国家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何炳松、邓叔耘等人则将兴趣放在国家主义学理的探索上。在长迭两年(1924-1926)的办报过程中,随着《醒狮周报》本身思想主张的变化,以及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其撰稿人队伍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严重的分化。通过研究《醒狮周报》撰稿人的构成、聚集与分化的情况,有助于把握1920年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

  • 标签: 《醒狮周报》 国家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 近代社会转型
  • 简介:()70年前的5月16日,'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歌声满城飞扬。武汉人民迎接自己的子弟兵——人民解放军的威武之师阔步踏进武汉市区。下午3时左右,中国人民解放军12兵团118师的1个营由黄浦路经中山大道进入汉口市中心;傍晚6时许,118师主力部队浩浩荡荡开进汉口市区,汉口万人空巷,广大市民奔走相告,夹道欢迎人民子弟兵。

  • 标签: 重型机床 工业化
  • 简介:1961年后期,为了将中苏关系缓和的局面继续维持下去,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二大采取了暗中斗争的方略,对定性为是集修正主义之大成的苏共新党纲不做公开直接的批判。其后,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状况的好转,中共从维护阿尔巴尼亚党人手,开始着手与苏共进行新轮意识形态斗争。中苏关系缓和的局面结束。1962年新疆中国边民外逃苏联的伊塔事件、中苏在加勒比海危机和中印边界战争期间的外交较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共中央对中苏关系性质的认识,影响了两党继续务实地寻求共同利益,求同存异,保持关系的基本稳定。特别是毛泽东把中共党内反省三年来政策失误时显露的否:毫“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的倾向,当作是对赫鲁晓夫关于中共国内政策批评的呼应,进而:重新检讨与苏关系问题,警惕国内外修正主义分子勾结起来进行颠覆活动。与此同时,国际左派队伍的形成使中共领导人认为,中共作为共运领导中心的条件已具备、时机也已成熟。中共做出了中苏两党矛盾已成为敌我性质、赫鲁晓夫已成为资产阶级代言人的判断。毛泽东最终调整对苏方针的基调,改以妥协、让步、缓和关系为主为以主动进攻、做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主。中共开始与苏共进行关于国际共运总路线的大论战。中苏两党关系的破裂成为定局。

  • 标签: 苏共二十二大 对苏方针调整 左派队伍形成 中苏大论战
  • 简介:个新世纪的金秋,好个新面貌的首都,好个新的起点。十七大所作出的每项决策、提出的每条方针、表达的每个思想、设置的每个目标,都富有历史性意义。百岁老人帅孟奇曾诗云:“度梅花度春,傲霜战雪岁迎新。漫山争艳向阳发,粗枝老梅绿叶生。”艺术性地表达了这种政治性的意蕴。

  • 标签: 十七大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梅花 艺术性 政治性
  • 简介:外蒙古的归属俄罗斯运动与第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日]森川哲雄、前言1755年(乾隆二十年),清朝征服了准噶尔汗国,其余波波及周边地区,引起了多种问题。例如围绕准噶尔出现的“逃亡者”问题而引起的清朝与俄国的对立便是其中之。更为严重的事态产生于外蒙...

  • 标签: 哲布尊丹巴 外蒙古 蒙古人 俄国 元老院 逃亡者
  • 简介:上海大中华橡胶厂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橡胶工业中规模最大的家橡胶厂。它自1928年创办于上海徐家汇路以来,直以生产各类套鞋、球鞋、雨鞋、热水袋等生活用品为主。进入30年后,随着生产厂家的增多,市场日趋饱和,胶鞋滞销日愈严重。大中华橡胶厂遂谋求开拓汽车轮胎的生产。这样来,就与向视轮胎市场为禁脔的帝国主义,特别是英商邓禄普橡皮公司发生了激烈冲突。1935年,英商把大中华橡胶厂拖上了法庭,开始了国产“双钱”牌轮胎与英国“老人头”牌轮胎间长达十余年的诉讼。当时,于交通运输至关重要的

  • 标签: 公司商标 商标之争 大中华橡胶厂
  • 简介:外蒙古的归属俄罗斯运动与第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日]森川哲雄(续前)(3)雅阔比等人对外蒙古的工作俄国政府判断外蒙古归属俄国是有实现的可能的,因为他们已经得到外蒙古最有影响力的第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本人已有归属俄国之意的情报。因此,俄国政府决定进...

  • 标签: 外蒙古 哲布尊丹巴 俄国 蒙古人 伊古姆诺夫 土谢图汗部
  • 简介:坐落在距互助县城3至4公里处的台子乡多士村,是个极不起眼的小村庄。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贫穷落后与他们如影随形。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党的系列富民政策深入人心,多士代人通过积极挖掘养猪业潜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使全村经济迅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快步推进。这个有6个生产合作社,324户,1360人,43名党员,3400亩耕地(其中水地1100亩)的纯土族村庄正在发生着质的飞跃。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村党支部 故事 村民 劳务经济 生产合作社
  • 简介:澜沧是基督教传播的重要区域,信教群众以拉祜族、佤族为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政策重新贯彻执行后,澜沧基督教也恢复公开活动,发展较迅速。文章在介绍澜沧基督教的主要表现后,分析了其活动特点及发展趋势。指出今后段时间,基督教仍会发展,但主要是拉祜族信教群众增多,佤族信众保持常态。进而阐述澜沧基督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抵御毒品危害,开展福音戒毒;学习科技知识,发展生产,脱贫致富,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等。

  • 标签: 基督教传播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宗教信仰政策 社会主义社会 信教群众
  • 简介:采访时间:2007年1月15日下午3点-5点采访地点:毛家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金冲及先生办公室被采访人:金冲及,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金冲及,1930年12月生于上海。194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与研究,以辛亥革命史研究饮誉史界。后调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从事中共党史研究。曾任第六届中国史学会会长。2009年由俄罗斯科学院授为外籍院士。金先生年逾80,笔耕不辍,近年出版的专著《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和《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尤为人所称道。

  • 标签: 金冲及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历史学科 五十年代 访谈录 中国共产党
  • 简介:舞厅业是老上海最重的娱乐商业之,而提供有偿伴舞的舞女则是该业的聚焦。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欧风美雨吹拂而来,定居租界的西人为了延续其在西方的生活方式,在闲暇时亦举办各种名目的舞会,交际舞便显身其间。1927年以后,它不再是囿于角的“西技”,而是种广泛面向上海中上层市民的娱乐行业——与原有的烟馆、茶馆、赌场、戏院等并列。老上海的华籍舞女从产生、发展到最后消亡,前后历经约30年的时间,它和西方文化的浸润、中国国家的社会政治命运,以及上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上海 华裔舞女 舞厅业
  • 简介:2003年1月30日.在市总工会召开的迎新春劳模座谈会上,当时任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的黄汉金得知我市四位五十年的全国劳模因单位变更、档案不健全等诸多历史原因而与工会失去联系时,当即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市总工会提出要求:“定要千方百计找到他们!用年的时间,给市委、市政府个交待。”

  • 标签: 全国劳模 五十年代 历史 市委副书记 功臣 忘记
  • 简介:19世纪80年,在日本,西学、汉学之争仍是焦点。当时有些人以为,欲兴近代教育,当废弃汉字;若废弃汉字,日本恐将与自己通过汉学建立起来的学术思想发生割裂。而在民间舆论未朝着个方向发展之前,于文字文体改良,日本政府虽做了些许尝试,但对于汉字汉文的态度并未做出改变。反映在小学教科书的编纂上就是,虽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尽量不用汉字,代之以假名,但就小学阶段所应掌握的汉字数量而言,并未减少,只不过汉字学习被集中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这现象印证了日本政府在这时期,对于汉字汉文何去何从,仍保持着谨慎态度。

  • 标签: 日本明治 汉字汉文 西学 汉学
  • 简介:本文以2009年5月拍卖的梁启超致胡适函为主要资料,辅以其他相关文献,力图还原1920--1922年间二人在学术上的交往。特别注重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国佛教史》、《墨经校释》诸书写作中与胡适的互动,并对直面目不清的梁着《国学小史》与胡着《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关联进行了分辨与考证。

  • 标签: 梁启超 胡适 学术史
  • 简介:1970年初,台湾留美学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与主权。台湾当局对钓鱼岛的态度软弱,让台湾留美学生开始认同新中国,布朗大学会议通过决议,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表中国的政府。中美关系缓和后,知名华裔学者和台湾留美学生归国参观,重新认识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制度和新中国取得成就的认识与赞扬,更加深了台湾留美学生对新中国的认同。台湾留美学生对新中国的认识/认同,经历了由保钓运动的感性认识到归国之旅的理性认同的过程。国家认同包括“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台湾留美学生只是转变制度认同,不能将“制度认同”简单等同于“国家认同”,认为台湾留美学生转变了“国家认同”。

  • 标签: 台湾留美学生 保钓运动 新中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