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他是杭州人,有人称他实业家,他的“无敌牙粉打败过小日本;有人说他是作家,是鸳鸯蝴蝶派的高手;有人称他报人,曾主编《申报》副刊《自由谈》。他叫陈蝶仙。

  • 标签: 鸳鸯蝴蝶派 《自由谈》 《申报》 实业家 人称
  • 简介:如今,害怕学生出安全事故,许多学校的春游、秋游都已经消失了。重视让孩子接触自然的父母,在中国也已为数不多了。更多的孩子,不是挤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就是被魔性的手机、ipad折磨得神魂颠倒。当然,这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的失误,我们的学校教育也负有重要责任。孩子的自然体验教育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当前中国教育、中国社会、中国家庭都需要关注的重要教育。几年前,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

  • 标签: 儿童权益 家庭教育 重要教育 中国教育 中国家庭 学校教育
  • 简介:今年的1月23日下午5时,我在桂林的家中突然收到北大校友、厦门大学吴在庆教授发来的微信,告知傅璇琮先生已于小时前仙逝。犹如晴天霹雳,我下子被打懵了,怎么也无法相信这是真的。赶忙联系我的师妹、北大中文系教授葛晓音,她也很震惊,答应即刻去打听。在等待的当儿,我打电话到傅先生家,无人接听,种不祥的预感令我坐立不安。

  • 标签: 傅璇琮 当代 宗师 追忆 厦门大学 中文系
  • 简介:1944年11月7日新疆伊宁地区发生暴动,12日暴动者成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至1945年8月,暴动者先后攻陷北疆的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个专区,组成“民族军”,发布施政纲领,与国民政府新疆当局抗衡。

  • 标签: 新疆 40年代 张治中 谈判 东突厥斯坦 临时政府
  • 简介:弘農郡官署所瘞埋的封泥,近年始發現於河南靈寶縣,並陸續公佈於世,有關研究亦相繼發表,如許雄志、谷松章《新見漢弘農郡封泥初論》1,率稱完備。新見"弘農郖庾丞印"封泥,現藏北京文雅堂,以封泥印文來看,亦屬漢弘農郡界内出土封泥,而爲許、谷《初論》所失收。因向所未見,宜加珍視。

  • 标签: 弘農 印文 雄志 京師 印面 司農
  • 简介:日本政府在1895—1945年间于台湾施行强而有力的殖民政策,使台湾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各层面都出现空前的明显变化,此变化甚至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台湾。其中,在战后初期仍为台湾最重要产业的制糖业,则是于日治时期成长茁壮的。当时为了推动新式机械糖厂的顺利运作,对于蔗农的措施有欠慎重,因此在1920年先后发生了二林事件和凤山事件。二林事件中蔗农的抗争对象是林本源制糖会社,凤山事件则因陈中和新兴制糖会社的处置佃耕地而爆发,两个事件促使农民分别组织“二林蔗农组合”和“凤山农民组合”,后来扩大成为台湾农民组合,此组合之所以能出现,其推手则是李应章和简吉。他们当初所力争的不是传统中国常见的抗租、抗粮等租佃制度上的不平等,而是争取既有的耕作权与较合理的原料交易权,这是因为近代台湾新式制糖工业的出现,以及官方强力实行“原料采取区”制度,所导致的糖业资本家与蔗农之间的土地权益纠纷,使势力薄弱的蔗农警觉到团结的重要性。他们之所以能够警觉应该是地方精英极力呼吁的结果,并且也多多少少获得“胜利”,就此意义而言,简吉和李应章在1920年确实扮演了领导台湾农民运动的角色。

  • 标签: 农民运动 地方精英 简吉 李应章 台湾农民组合
  • 简介: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沿海地区陆续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西北成为抗战的大后方。由于抗战的需要和发展,云、贵、川、陕、甘等大后方公路交通运输急剧发展,使得国民政府对汽油的需求量猛增。由于日军切断了中国和外界的交通要道,为了稳定后方交通运输和军工生产,增强对抗战前线的支持力,

  • 标签: 抗战时期 公路交通运输 燃料 代油 国民政府 七七事变
  • 简介: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剑桥大学毕业的英国传教士安礼逊(ASMore.Anderson)创办泉州培元中学,解放后改名泉州二中,我是1954年从洛阳镇小学,经统招生考试录取人读泉州二中的。鉴于培元中学的同盟会组织学生队。在泉州辛亥革命中作出突出贡献,

  • 标签: 中学 五十年代 二十世纪 统一招生考试 1904年 1954年
  • 简介: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1930年涌现出批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从事中国历史研究的史学家。他们创作了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初步构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谱系,具体表现为:确立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并以此为指导,以回应和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为研究指向,探索并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开辟和拓展了诸多史学研究的新领域,细化和剖析了中国历史研究的范畴和问题,这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术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 标签: 1930年代 马克思主义史学 研究谱系
  • 简介:1980年以降,随着本土化思潮的兴起,在"重构台湾"的过程中,台湾史研究亦呈雨后春笋之势,随之风起,时至今日,已然成为台湾史学界的"显学"。1990年以来,台湾学术界对台湾史研究的发展过程有不同角度和程度的回顾与反思。这些回顾与反思,既是学术史研究的成果,亦是学术史研究的对象。目前对于本课题及相关问题,笔者所见仅刘翠溶有过定的讨论。

  • 标签: 90年代以来 台湾学者 台湾史 回顾与反思 学术史研究 80年代
  • 简介:抗战后国民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开始沿承总理遗教,实施“宪政”统治。为了使其宪政之治初备民主色彩,国民政府决定将乡镇保长的产生模式由委派制转变为选举制。甘肃乡镇保长民选亦在国民政府的再催促下于1945年开始实施,然因其地僻处西陲,财力、人力均极缺乏,民众思想陈陋痼弊,乡镇保长民选开始便举步艰难。加之内战的爆发和田赋兵役的持续加重进步加剧了村民与乡镇保长的矛盾,乡镇保长职位不再成为乡村精英竞逐的对象,随选即辞或被迫就任者屡见不鲜,本欲借助选举以提高乡镇保长素质的民选制度却进步加剧了乡村权力结构的失衡。面对乡镇保长群体性劣化和乡村秩序的紊乱,甘肃省政府在内战尾歇之际被迫将乡镇保长的产生模式再次由选举回溯为委派。乡镇保长民选的异化及最终失败的结局,宣告了国民政府在天时、地利、人和均处不利的时境下试图通过民主的幻象来挽救日趋消亡的政治声誉,其结果只能是场民主的滥觞。

  • 标签: 国民政府时期 乡镇保长 民主选举 甘肃省政府
  • 简介:在20世纪20年以健全城市政府职能、强化城市管理、完善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市政改革运动中,昆明市政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边疆城市的昆明以市政改革新锐的崭新角色,度改变了近代城市由东部和中部城市引领发展潮流的传统格局。昆明在官办市政体制下取得的建设成效表明:官办市政背后蕴藏着超越纯粹学理价值、对近代中国城市发展起到长期制约作用的带有本土特色的共性因素。

  • 标签: 市政改革 城市近代化 官办市政 自治市政
  • 简介:19世纪80年,在日本,西学、汉学之争仍是焦点。当时有些人以为,欲兴近代教育,当废弃汉字;若废弃汉字,日本恐将与自己通过汉学建立起来的学术思想发生割裂。而在民间舆论未朝着个方向发展之前,于文字文体改良,日本政府虽做了些许尝试,但对于汉字汉文的态度并未做出改变。反映在小学教科书的编纂上就是,虽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尽量不用汉字,代之以假名,但就小学阶段所应掌握的汉字数量而言,并未减少,只不过汉字学习被集中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这现象印证了日本政府在这时期,对于汉字汉文何去何从,仍保持着谨慎态度。

  • 标签: 日本明治 汉字汉文 西学 汉学
  • 简介:1970年初,台湾留美学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与主权。台湾当局对钓鱼岛的态度软弱,让台湾留美学生开始认同新中国,布朗大学会议通过决议,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表中国的政府。中美关系缓和后,知名华裔学者和台湾留美学生归国参观,重新认识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制度和新中国取得成就的认识与赞扬,更加深了台湾留美学生对新中国的认同。台湾留美学生对新中国的认识/认同,经历了由保钓运动的感性认识到归国之旅的理性认同的过程。国家认同包括“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台湾留美学生只是转变制度认同,不能将“制度认同”简单等同于“国家认同”,认为台湾留美学生转变了“国家认同”。

  • 标签: 台湾留美学生 保钓运动 新中国认同
  • 简介:峰(1907—1998).浙江平湖人,上海美专毕业。1932年,与黄宾虹先生来川写生,因慕神奇清丽的巴山蜀水,从此定居四川。

  • 标签: 上海美专 黄宾虹 毕业
  • 简介:江苏省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毗邻小区,地处深巷,加之校舍老旧,直以来,名不见经传,声不出村外。然而近年来,却声名鹊起,意气焕发。仅本学期,就接待数十个团队,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市的参观学习者1000多人。非豪华的校舍吸引他们,非行政的命令驱使他们,只是因为在这儿,有项师生们都喜爱的实验——"助学法"。它,就是项实验"助学法"的研究,迄今已有五年,该课题是江苏省教育科学

  • 标签: 江苏省教育 学习过程 一所 教学观 最近发展区 自我发展
  • 简介:国家的统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上最耀眼的篇章,又是最牵动国运民心的顶级主题。张文木博士的这篇文章是其〈(2015战略研究报告·深入学习毛泽东战略思想》的第节。研读此文,了解文中披露的珍贵史料,可以让我们体会其精辟的比较分析中所具有的历史纵深感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从中更加理解国家统对于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生死攸关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国家统一 中华民族 国际视野 中华复兴 发展史 毛泽东
  • 简介:2016年4月29日,微信朋友圈忽然跳出“著名作家、《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病逝”的消息,瞬问就被刷屏!位圈友立刻画了页漫画《斯人已乘白鹿去》。我感觉刚刚看到陈忠实在镜头前谈《白鹿原》和《白鹿原》电影,谈他喜爱的田小娥,尽管有些苍老,脸上全是黄土高坡的沟沟壑壑,但没有觉得是病体,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 标签: 陈忠实 《白鹿原》 著名作家 黄土高坡 田小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