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论敦煌曲徐湘霖《敦煌曲子词集》中宣扬佛教的词曲占了很大的比重。任二北先生的《敦煌曲校录》所选545首曲子词,曲就有293首,占去一半还多①。可见,曲在当时社会上的流行,不仅相当普及,而且相当热闹。然而,为什么在稍后的唐宋文人词中几乎荡然无存,“...

  • 标签: 佛曲 敦煌曲子词 五更转 讲经文 龟兹乐 佛教
  • 简介:地经论》法界说的核心是清净法界。《地经论》通过"十种清净相"以及自性相、因相、果相、作业相、相应相、差别相之"六相",对清净法界进行了说明,前者意在阐明清净法界本性清净之原因所在,后者强调清净法界之本质体现为"返本还源",并且以"清净法界"和"四智"的构造对"清净法界"向"如来三身"之转变进行了详细说明。《地经论》的法界说具有将如来藏思想与唯识思想相杂糅的特征,它处在新旧唯识思想的转折点上,被后来的中国华严宗思想家所吸收,成为华严宗法界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

  • 标签: 《佛地经论》 清净法界 本性清净 十清净相 六相 自性身
  • 简介:琪是清朝著名的封疆大吏,是"汉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的唯一一人,他的名字多次出现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大清朝的"三朝功臣",被乾隆皇帝赞为"三朝武臣巨擘",为清朝稳定西南、西北边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其在清朝影响很大,所以研究他的著作很多,但对其从家世到一生经历的起落具体梳理得较少,文章拟对此进行梳论。

  • 标签: 岳钟琪 永泰 青海 准噶尔 大小金川
  • 简介:"沉郁顿挫"是"杜诗学"论及率颇高的一个词汇。沉郁顿挫是《诗》、《骚》之传统。嵘《诗品》充分体现出沉郁顿挫的论诗之旨,而杜甫不论是诗论还是诗作,于沉郁顿挫都情有独系,因此,研究杜诗不能不考虑《诗品》和杜甫诗学在这一诗歌美学境界上的密切关联。

  • 标签: 沉郁顿挫 杜诗学 《诗品》 源流 论诗之旨
  • 简介:历代《诗品》研究者大都认为宋以前《诗品》并未受到诗家的普遍关注与接受,在诗学研究上没有多大影响,本文欲从重要的唐诗选集《中兴间气集》的选评用语、品评体式以及高仲武诗学思想的理论倾向与品评标准等方面入手,通过具体的比较、归纳,认为嵘《诗品》是高氏选评《间气集》时全面借鉴的具体范本,这是《诗品》并非晦于宋以前的一个明证。

  • 标签: 品评标准 品评体式 诗学思想 理论倾向
  • 简介:嵘《诗品》作为中国诗话之滥觞,其卓越文学思想流润千古。本文旨在对《诗品》于杜甫一生文学实践的影响略作抽样论证。杜集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诗品》之句,但从对杜诗的解读中可知,杜甫诗中数处之用事,实应源于《诗品》。杜甫接触《诗品》的可能性可从对杜读过《梁书》、《南史》文学传等方面的考索中推知。杜甫论诗,和《诗品》有着极大共同性,于此可见嵘、杜甫二人文学思想某些方面的源流关系。

  • 标签: 诗话之源 杜诗 《杜诗详注》 诗学观
  • 简介:汉传佛教寺院地主所有制经济是中国封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至隋唐时期,它的发展经历了无数次的曲折与反复。本文就佛教寺院地主所有制与世族大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所有制的关系及动态变化,以及“三武废”与佛教寺院地主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力图从理论上探讨二者的辩证关系。

  • 标签: 汉传佛教 废佛 寺院经济 发展道路
  • 简介:顶法形成于4世纪前后,5世纪后则广为流传,是持明密教后期一个最重要的密法系统,处在密教发展史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所谓承上,是指顶法继承发展了陀罗尼密教,同时又吸收佛教基本义理作为其理论根基;所谓启下,则指顶法对金、胎两部密法的形成均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佛顶法 陀罗尼 明咒 曼荼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