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分析LiFePO4的橄榄石结构特点,介绍了近年来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改进途径,其中优化工艺、包覆和掺杂是提高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认为LiFePO4目前还存在批次稳定性的产业化瓶颈,其作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最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
  • 简介:欧盟通过“地平线2020”计划出资700万欧元,资助开发从工业废弃物中提取钪(Sc)等稀土元素的技术,并已利用离子液体从铝土矿渣中成功回收稀土元素。此名为SCALE的项目以产业化为导向,研究团队来自希腊、德国、瑞典、匈牙利等10个国家的18家机构,包括10家公司和8家学术研究机构,涵盖了钪的整个价值链过程。

  • 标签: 稀土元素 离子液体 回收 矿渣 利用 欧盟
  • 简介: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实验研究方法探讨了酸性氯盐水溶液中Cu(Ⅱ)离子在铜电极上阴极还原的反应机理和电极过程动力学规律。

  • 标签: 酸性氯盐水溶液 Cu(Ⅱ)离子 电化学
  • 简介:热电二车间两台480t/h煤粉锅炉配备大油枪点火装置,采用0^#轻柴油,每年因锅炉启停和助燃使用轻柴油约1000多吨,直接成本约900万元左右。为降低发电成本,热电二车间对锅炉点火装置进行了改造,采用了等离子点火技术。点火装置改造后,实现了锅炉无油点火及低负荷助燃功能,每年可节约的直接费用为776.73万元;在锅炉点火初期即可投入电除尘器运行吗,避免了大量烟尘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解决了原有点火系统使用轻柴油点火,因冬季温度低使得点火困难而导致锅炉启动时间长,难以及时投入生产运行的问题,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等离子点火技术的工作原理、点火机理等作了简单介绍,并对其在热电二车间煤粉锅炉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

  • 标签: 煤粉炉 点火技术 等离子 节约 燃油 经济
  • 简介:本文研究了采用氯化银沉淀法分离动态银,以磷酸二氢钾为离子强度调节剂,采用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银电解液中硝酸根的分析方法。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重现性好、无污染等优点,便于推广应用。

  • 标签: 除银 离子选择性电极 测定 硝酸根
  • 简介:氧化锆陶瓷材料的脆性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文章首创在氧化锆粉末中加入316L不锈钢粉,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氧化锆基金属陶瓷。试验通过不同的成分配比和不同的烧结温度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金相分析、XRD、SEM/EDS等测试方法,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等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通过断口分析,讨论了ZrO2·316L金属陶瓷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出的材料随相组成的成分所占比例的改变,其致密度、弯曲强度、横向断裂强度、断裂韧性都随之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规律;316L相以片状均匀分布在氧化锆基体中,在材料断裂时起到了颗粒/纤维增韧的作用。同时氧化锆部分以亚稳相t-ZrO2的形态存在,也起到了相变增韧的作用。

  • 标签: 氧化锆 金属陶瓷 316L 放电等离子烧结 增韧机理
  • 简介:文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滑石中MgO含量。将试样经硫酸、氢氟酸溶解,盐酸浸取,定容摇匀,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直接测定,方法回收率在99.8%~100.3%之间,测定的RSD(n=6)在0.31%~1.86%之间。该方法简化了样品处理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分析成本降低,适合批量样品分析。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滑石 氧化镁
  • 简介:1969年以来,我国于世界上首先发现、命名了“离子相”矿物、“离子相”稀土矿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并发明了“离子相”稀土矿物的两代提取工艺。从而,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型、特殊、富含中、重稀土、高科技所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本文回顾了“离子吸附型”稀土发现、命名和两代提取工艺发明的有关情况,介绍了离子型稀土矿的勘查与地质简况,以及在其开发应用历程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项。重点介绍了事件的主人公——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为此作出的贡献。旨在增加人们对它的认知和了解,进一步为“振兴中华”添砖加瓦。本文涉及的许多事项,尚属首次公布。

  • 标签: 离子吸附型 稀土矿物 勘查 开发 利用史 离子型稀土矿
  • 简介:文章介绍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粗砷中铋锑硫量的方法,主要探讨了溶样方法、基体影响、干扰元素的影响,该方法操作简单,方法灵敏度高,没有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结果稳定可靠,对低含量硫的测定更加有明显优势。

  • 标签: ICP光谱法 铋锑硫 砷基体
  • 简介:研究了非离子型有机添加剂P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同时引用XRD分析了不同晶种的活性。结果表明:添加剂P可有效提高分解率,显著改变产品的形貌,并具有一定增大产品粒度的作用;晶种性质极大影响添加剂的效用,特别是(002)晶面所对应的峰越强,晶种活性越好;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在种分过程开始10h后加入100mg/L添加剂,保持晶种系数为3.39,最后于34h以后取出产品;晶种是分解过程的主要因素,添加剂仅能进行改善。

  • 标签: 晶种分解 添加剂 粒度 分解率 晶种活性
  • 简介:单分子磁体(single-moleculemagnet)是由分立的、无磁性相互作用的纳米尺寸分子单元构成的一类特殊磁体,每个分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磁性功能单元,其在高温下表现为超顺磁性,在低温下出现磁滞和磁化量子隧穿行为。

  • 标签: 单分子磁体 介电效应 稀土离子 中科院 物理 纳米尺寸
  • 简介: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通过在负极中采用微细管结构的材料,可将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功率密度提高数十倍。负极采用的材料是“结晶性金属氧化物复合纳米多孔材料”。其结构由直径SNMP左右的微细管规则地排列而成,通过这种微细管,不仅锂离子与电解液能够容易地流向电极内部,而且还具有增大锂离子吸附的表面面积的作用。由此,在维持与现有锂离子充电电池相同的能量密度的同时,还可提高功率密度。

  • 标签: 纳米多孔材料 锂离子电池 高功率密度 负极材料 日本科学家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